(浙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之同類題材的不同寫法
(二)能力訓練
初步學會分析比較同一題材不同寫法的文章。
(三)思想情感教育
1、感受求知的迫切性和求知的正確態度、方法。
二、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閱讀《求知如采金》,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理解比喻義。
分析比喻論證的特點和作用。
二、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運用名句進行接句練習導人。出示投影讓學生接句,并分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1)吾生也有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書山有路勤為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寶劍鋒自磨項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滴石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學而不思則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而知也無涯
(2)學海無涯苦作舟
(3)梅花香自苦寒來
(4)繩鋸木斷
(5)思而不學則殆
提問:你是如何理解這些有關求知的名言的?
(求知要勤奮努力;求知貴在有恒;要活到老,學到老;要學會思考。)
二、整體比較:
(1)快速閱讀《求知如采金》及《那一座“黃金屋”》。思考:
兩篇文章的選材范圍是什么?在對知識和求知的看法上什么共同點?
兩篇文章的文體各是什么?分別是從什么角度選材的?表達了怎樣的中心?
兩篇文章都以“求知”作為選材范圍,都將知識比作“金子”,都把求知喻為“采金”或“淘金”。
《求知如采金》是一篇闡述性議論文,《那一座“黃金屋”》是一篇散文。前文論述“求知如采金”的道理,強調“堅持不懈地進行艱苦卓絕的開采和經久不息的冶煉”的意義,表達了“獲得知識如同獲得金子一樣需要聰明才智”這一中心。后文記述在改革開放激流中的人們到“黃金屋”去“淘金”的情景,從一個側面反映人們對知識的渴求。
讀析《求知如采金》
精讀課文,思考四個題目:
黃金與知識之間,求知與采金之間有什么相似點?(充分利用文中語言材料回答)
黃金與知識的相似點:都非常珍貴。
求知與采金的相似點:都非常艱辛。
采金——黃金——尖鎬利鏟——礦石——熔爐——歷經艱辛、開采不息
求知——思想學識——嚴謹勤奮、鉆研——詞語——大腦——堅持不懈地努力
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怎樣才能采到黃金和求得知識。(利用文中詞句,也可自擬)
采到黃金:只有堅持不懈地進行艱苦卓絕的開采和經久不息的冶煉,才有可能獲得一顆光彩奪目的金珠。
求得知識:只有堅持不懈地進行勤奮努力的學習和持之以恒的思索,才有可能 獲得淵博知識。
文章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應注意些什么?
比喻論證。
喻體 本體
礦石 書中的詞語
尖鎬利鏟 嚴謹、勤奮和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