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心血凝成的作品》《李憑箜篌引》練習題
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竊竊私議 三詞都表示互相低聲說話。區別在于:竊竊私語和竊竊私議含有“私下、偷偷、背地里”的意思,交頭接耳本身不含這個意思,有時僅形容小聲交談的樣子。如:(1)全場記者活躍起來,交頭接耳地議論著。(2)只聽見好些聲音竊竊私語道:“去呀!”“不。”“左邊走!”“別害怕!”(3)他發言時,臺下的社員竊竊私議關于他行為不端的事。
ⅳ.
一、1.c 點撥:“神嫗(qū)”應為“神嫗(yù)”。
2.(1)冼星海傳 馬可
(2)李長吉歌詩匯解 李賀
(3)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點撥:注意不要寫錯別字。
3.(1)京城,指長安 (2)形容樂聲歡快 (3)引出 (4)露滴 點撥:結合句意理解。
4.示例:我不是矗立在廣場中央的高大石像,而是綿延鐵軌下的一顆小石子,也要為繁忙的交通運輸獻上全部的力量。 點撥:要按仿寫句子的規則來寫,與例句一一對應的詞的詞性要相同。
5.d 點撥:結合句意,注意詞語意義的相對。
6.示例:李教授已經70多歲了,可是他還是夜以繼日地在實驗室里搞科研,在學生們的再三請求下,他才離開實驗室,休息一會兒。這就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精神的真實寫照! 點撥:其他的回答也可以,一定要夠要求的字數。
二、
1.略。 點撥:本題為開放性問題,結合自身實際,言之有理即可。
2.李賀在《李憑箜篌引》一詩中活用典故而又自鑄偉辭。他用典不僅十分靈活,而且更把它們幾乎不見痕跡地熔鑄在自己獨造的奇峭詞句和形象之中。本來,我國古代有很多關于音樂的神話傳說,諸如秦青“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或師曠鼓琴“大風致而雨隨之”等等,但這些神話傳說都顯得比較原始而簡略,主要是從效果上來夸張音樂的神奇,往往缺少生動具體的形象;李賀則根據眾多的神話傳說進行了綜合加工,匠心獨運地創造了一個完整的神奇瑰麗的藝術境界。
點撥:本題旨在感悟用典這一表現手法的運用。
三、
1.詩的起句開門見山,“吳絲蜀桐”寫箜篌構造精良,借以襯托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寫物亦即寫人,收到一箭雙雕的功效。“高秋”一語,除了表明時間是九月深秋,還含有“秋高氣爽”的意思,與“深秋”、“暮秋”之類相比,更富含蘊。 點撥:此題滲透了“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這一課標理念。
2.“昆山”句是以聲寫聲,表現樂聲的起伏多變。“芙蓉”句以形寫聲,渲染樂聲的優美動聽。“昆山玉碎”寫聲音的重濁,“鳳凰叫”寫聲音的清脆,“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有形神兼備之妙。
3.詩人于樂聲及其效果的摹繪中,寄托著自己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達了對樂曲的感受和評判,想象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四、
1.結構上承上啟下,內容上由懼怕太平間轉到下文不再懼怕。 點撥: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時,常常從結構上與內容上進行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