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伏爾加纖夫》教案及練習
中國畫有自己的透視法,即所謂的散點透視以及由此產生的空間布局,一個節奏化的變幻的空間。宋代畫家郭熙在其所著《林泉高致•山水訓》中提出的“三遠”法可以說是中國畫的透視法,“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高遠之色清明,深遠之色重晦,平遠之色有明有晦。高遠之勢突兀,深遠之勢重疊,平遠之意沖融而縹縹緲緲”。“三遠”的景色常常是在同一幅畫作中表現出來,也就構成了山水畫的多層次、多角度空間,這已經不是現實的以一角度所見的空間,而是全局。對于同一片山色景物,畫家的視線是流動的,轉折的,“仰山巔,窺山后,望遠山”,由高轉深,由深轉近,再趨向平遠,這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節奏化的過程。在表現“三遠”的空間上,中國古代畫家發揮了自己豐富的藝術想象力與創造力,發展出一些程式化的表現手法。例如,體現高遠用流泉飛瀑來襯托,李白有詩“飛流直下三千尺”即是高遠的佐證;深遠用云來表現;平遠之景則用浩渺煙波來構建。這是中國山水畫中最常見的形式。所以在賞析一幅畫作時,要展開充分的想象力去體會。
以上所說的是從宏觀上把握中國畫的精神實質,具體到每幅畫作,則可以從技法、構圖和主題幾個方面考量。其中主題是一幅畫所要表現的實質性內容,把握主題才是對一幅繪畫最終極的理解和欣賞。例如,明唐寅《菊石圖》軸,作者僅用水墨繪叢生的菊花、山石、蘭草,畫面極其簡淡。右上角自題詩一首:“彭澤先生懶折腰、葛巾歸去意蕭蕭,東籬多少南山影,挹取菊花入酒瓢!碑嫾医枧頋上壬粸槲宥访渍垩,歸隱山林的放逸情懷言明心跡,表達自己的人生追求。這是理解和欣賞這幅畫的重點和關鍵。(有刪節)
1.什么是“詩中有畫”和“畫中有詩”?這最早是對誰的詩畫作品的評價?
2.“彭澤先生懶折腰,葛巾歸去意蕭蕭,東籬多少南山影,挹取菊花入酒瓢!痹娭械呐頋上壬傅氖钦l?指出畫線詞語各出自東籬先生的哪部作品。
3、對中國畫的鑒賞主要是針對什么而言?
4、為什么在欣賞一幅繪畫時不能以寫實主義的眼光地體察?
5、具體到每幅畫的鑒賞重點要把握什么?為什么經?
6、山水畫的多層次、多角度是如何構成的?
7、作者認為在賞析一幅畫作時,要展開充分的想象力去體會,對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8、以《楓橋夜泊》為例,談談你對“詩中有畫”的理解。
(參考答案:1.古典詩文所描述的景象如果畫出來往往就是一幅空靈簡約的山水畫,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詩中有畫”。在繪畫中能找到詩情,就叫做“畫中有詩”。王維 2.陶潛;《歸去來兮辭》;《飲酒》!3.對中國畫的鑒賞主要是針對山水畫而言的!4.通常情況下,畫家所要表現的并不是具體的真山、真水,而是在體察自然之后的經過沉淀的心中的山水。 5.重點要放在主題的把握上,因為主題是—‘幅畫所要表現的實質性內容,把握主題才是對—幅繪畫最終極的理解和欣賞!6、中國畫有自己的透視法,即所謂的散點透視以及由此產生的空間布局,這種節奏化的變幻的空間,在同一幅畫作中表現出來,也就構成了山水畫的多層次、多角度空間!7.結合中國畫透視法“三遠”的特點來說。 8.略)
上一篇:油畫《伏爾加纖夫》練習
下一篇:油畫《伏爾加纖夫》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