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教案2
奧托·弗蘭克斟酌許久,決定完成女兒的宿愿,將日記出版問世。他從a與b版中選材,編成篇幅較短的一種版本,后來稱為c版,全世界讀者歷來讀到的《安妮日記》(thediaryofayounggirl)就是這個版本。
奧托·弗蘭克選材的時候,根據了幾項標準。首先,篇幅必須精簡,以便符合荷蘭出版公司那套系列要求的規模。其次,安妮筆下與她自己的性事
有關的文字也要刪除,安妮日記首度問世的時代,也就是1947年,公然將性事付諸筆墨,不大合俗,在青少年讀物里尤屬不宜。最后,出于尊重死者,日記中對奧托的亡妻及“密室”中其他人有些失敬之處,也未予刊行。安妮開始寫日記是十三歲,停筆時是十五歲,對自己的一切好惡都直言無諱。
奧托·弗蘭克1980年辭世,遺言將女兒日記手稿贈予設在阿姆斯特丹的“荷蘭國家戰爭檔案研究所”。由于這批日記出版以來,其真實性一直有人質疑,戰爭檔案研究所下令徹底調查,證明真實性毫無可疑后,將日記全文連同巨細靡遺的調查報告一并出版。這個評注版不但包括a、b、c三個版本,還收入弗蘭克家族的背景資料、這家人被逮捕與發配的始末,以及安妮的筆跡研究、筆跡研究所用的資料,一應俱全。
奧托·弗蘭克的遺產由坐落在瑞士巴塞爾的“安妮·弗蘭克基金會”繼承,該會因此也擁有他女兒的版權。該會后來決定為日記推出一種增訂的新版本,供應一般讀者。無數讀者得識安妮的日記,原是奧托·弗蘭克所編版本之功,我們這個新版本也無損舊版之美。新版本的編輯與增訂工作,由作家兼翻譯家米里亞姆·普雷斯勒(mlirjampressler)擔任,從安妮的a與b兩個版本取材,對奧托·弗蘭克的內容加以補充。本版已獲得安妮·弗蘭克基金會批準,內容大約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希望能讓讀者更了解安妮的內心世界。
安妮撰寫其日記的第二版本(b版)時,為里面的人物使用了假名。她本來想稱自己為安妮·歐理斯(anneaulis),后來又想以安妮·羅賓(annerobin)自名。奧圖為其家人使用真名,其余人名則依照安妮的心意。
這么多年來,在“密室”里協助這家人的幾個人,其真名已眾人皆知,我們這個版本因此使用他們的真名,因為我們現在應該讓他們以真名實姓居功了。至于其他角色,則仍用“評注本”中的假名。對于不愿曝光的人士,我們則使用戰爭檔案研究所為他們取定的姓名字頭縮寫。
讀者不妨記住,我們這個新版本有許多是以安妮十五歲時寫下的b版為根據。安妮有時候會回顧從前,為某則日記寫下幾句評語。這些評語,我們都以與正文不同的字體清楚標識。安妮拼字與其他文字上的疏誤,我們也代為改正。除此之外,本版文字都忠于安妮的原作,因為這是歷史紀錄,多事編派與澄清都是不宜的。
四、關于“那個時代”
希特勒上臺之后,在全國掀起迫害猶太人的浪潮。德國的排猶是全民性的,雖然有許多德國人不同意驅逐猶太人,但是在全民一致的行動浪潮下,這種聲音很微弱。安妮十三四歲,本當生活在陽光和歌唱中,但是為了躲避迫害和殺戮,她躲進了密室,失去了自由。能否活著走出密室,能否像普通姑娘一樣獲得幸福和愛情,安妮比一般的女孩考慮得更加迫切。法西斯剝奪了她在陽光下散步的權利,但是無法剝奪她夢想和思考的權利。《安妮日記》所告訴人們的是一位少女如何在戰爭狀態下面對種種迫害的經歷。節選部分的內容,突出表現安妮在不幸生活中對戰爭與和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