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談散文》教案2
以白鶴、朱鷺、蒼鷺等比較。
寫白鷺晴天的清晨悠然站在小樹的絕頂,則是以別的鳥很難表現的一種嗜好來襯托。
四、布置作業
學生在課下自選一篇優美的散文,按照本次課所學的閱讀方法進行品評文章的練習。
第三課時
一、導入課文:
我們上一堂課學習了郭沫若的《白鷺》,你對本文有何感悟?
同學們各抒己見。
二、閱讀曉雪的《關于散文〈白鷺〉》,看一下作者是如何來欣賞的。
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感悟與曉雪的感悟進行比較,看看差別在哪里,然后認真研讀曉雪的文章。
1、請同學們先朗讀全文,邊讀邊理解曉雪是如何來評論這篇文章的。
2、掌握文章的思路。
這篇隨筆式的評論文,作者曉雪一開始表白了自己關于散文的隨意性和多樣性的見解,并在第二段列舉了一些作家的藝術風格,這一方面有力支撐了作者上文提出的觀點,同時也為下文對郭沫若的散文風格作了一個鋪襯。
寫其他作者的不同風格,這是從“面”的意義上進行比較的,最終他還是要落實到郭沫若這位作家的“點”上。因此下面就寫了郭沫若散文的風格,指出他除了“豪放激越,氣勢磅礴”的一面之外,還有“柔婉清麗,秀美含蓄”的一面,而且后者是自己更喜歡的,最后落實到《白鷺》上來。
第四段是本文的核心,它指出了《白鷺》一文的寫作特點。這就是文字上是“非常精彩、極其簡練”,感受上則是“抒寫了作者對白鷺的獨特的感受和獨到的認識”。對于具體的描寫白鷺,曉雪以引用原文的方式表達,好像也只有引用原文才能證明“絕妙的描繪”所達到的藝術境界了。以此來表達對郭老的贊嘆之情。
五、六兩段引用姚鼐和萊辛的文字,目的在于強化注重閱讀感受的一種閱讀方式。姚鼐主張以陽剛和陰柔來區分文章的風格,引文部分則說明了一種“柔婉”風格散文的藝術魅力。曉雪引用這段話是為了說明郭沫若的《白鷺》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體現了他“柔婉清麗,秀美含蓄”的風格,意在告訴讀者要感受這篇文章的魅力和藝術價值,必須用心品味,否則無法發現水面的漣漪和珠玉的光輝,是無法聽出寥廓天際的鴻鵠的鳴叫的。
最后引用萊辛的話和《白鷺》原文,反過來贊美《白鷺》一文,看似輕而易舉,實則頗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