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學名著導讀·格列佛游記
時代背景
本書成書于1726年左右,是英國18世紀杰出的諷刺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 (1667—1745)的代表作。
斯威夫特出生于愛爾蘭都柏林,早年生活艱苦,在親友的幫助下才勉強上完大學。1688年,斯威夫特來到英國,曾先后做過鄉村牧師以及貴族的私人秘書!锻暗墓适隆肥撬牡谝徊恐匾奈膶W作品!陡窳蟹鹩毋帷返臉嬎荚从谂c朋友的一次聚會,斯威夫特談到當時政界種種貪婪無恥的行徑時激動萬分嬉笑怒罵間,信筆開始了《格列佛游記》第一卷的創作。成書后經過無數次的增刪修改,終于1726年匿名發表,并立刻在英國社會引起了很大爭議。200多年來,它被譯成幾十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
值得一提的是,《格列佛游記》是最早被介紹到中國的英國文學名著。1872年被譯作《談瀛小錄》登載于《申報》,受到讀者的廣泛歡迎,甚至影響到后來《鏡花緣》《老殘游記》等作品的創作。
作者生平
斯威夫特(1667-—1745),英國著名諷刺小說家和政論家。生于愛爾蘭都柏林的一個貧苦家庭。他出生前數月父親去世,由叔父撫養。1686年在都柏林圣三一學院取得學士學位,1692年獲牛津大學碩士學位,1701年獲三一學院神學博土學位。1689年受聘于遠房親戚鄧波爾爵士,任私人秘書。鄧波爾逝世后回到愛爾蘭,任都柏林一教區長和愛爾蘭大法官伯克利伯爵一世的私人牧師。不久,他返回倫敦,結交執政的輝格黨的知名人士。1704年他的《—只澡盆的故事》、《書戰》和《圣靈的機械作用》等3篇諷刺文章匯集出版,批判宗教和學術領域中的腐敗現象和非國教徒的禮拜與布道,模仿學究的迂腐文筆,諷刺尖銳辛辣。1707年11月寫了《鮑席斯和菲利蒙》敘事詩和政淪《對1708年的預言》與《比克斯塔夫先生第一個預言的應驗》(1708),表現了他的遠見、詼諧和機智。 1710年,他任托利黨《考察報》主編。當時英法因爭奪西班牙王位繼承權而長期交戰(1710—1713),人民蒙受苦難,統治集團卻大發:國難橫財,斯威夫特寫了—系列反戰文章,其中一篇《聯盟軍和前任內閣發動和進行這場戰爭的行為》(1711)揭露了駭人聽聞的貪污行為,舉國嘩然。對1713年英法簽訂和約產生了直接影響。當時斯威夫特成為哈利首相的親信,安妮女王演說詞的起草人,大小廷臣都想方設法巴結他,但他-—袖清風,仍然是個窮人。他在倫敦期間結識了一批文人如蒲柏、約翰·蓋依等;他給定居在愛爾蘭女友艾斯特寫了大量情深意切的信札,后人《給艾斯特的信》發表,成為英國書札文學的珍品。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托利黨內閣垮臺,斯威夫特被趕出倫敦,回到愛爾蘭任副主教,積極參加愛爾蘭人民爭取自由獨立的斗爭。他先后發表了《關于普遍使用愛爾蘭紡織品的建議》(1720)、《布高德萊比爾的信》(1724)、《格列佛游記》(1726)、《愛爾蘭狀況的淺見》(1727)等政淪,雜文和小說。斯威夫特為愛爾蘭自由獨立所進行的斗爭,贏得了愛爾蘭人民的尊敬。1737年11月,整個愛爾蘭用鐘聲、營火和酒,慶賀他70壽辰。斯威夫特死于精神病的癱瘓,葬禮極其簡單。他早在1735年寫好墓志銘:“如今,狂想再也不能折磨他的心,去吧,過路人,如有可能,請你學習他的榜樣,為保衛人類的自由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