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兒的信》課堂教學實錄
趙瑞雪說:“我們這個小組的看法是,因為上帝是在想,既然人類能夠創造比他自己創造的更美的東西,那就讓人稱為上帝吧。所以說人就成了上帝。”
我趁勢幽了她一默:“就是說你們不用我來領導了!”
大家笑了起來。
楊曉梅說:“我認為,上帝這是對于愛情的妒嫉,因為他和人相比,人創造的更美,然后他同樣也羨慕愛情,這句話就表明愛情戰勝了權威。人才是上帝!”
我說:“很好,其他同學呢?還有沒有新的理解?”
戚西川說:“我們這個小組認為,上帝給了人類思索,當他發現了愛情比自己的力量更強大,更有力量的時候,那就只有無奈地走開了,再發怒也沒用了。”
鐘雪飛說:“我覺得這畢竟是一個童話故事,我想他可以深刻地反映了愛的力量是無以倫比的,愛情是不可戰勝的,因此他離開了。”
我說:“你們說的我都同意,但我最近讀了以后還有一點新的體會――想不想李老師說?”我故意賣了一個關子。
同學們的聲音震耳欲聾:“想!”
“想?呵呵,其實你們不想我也要說!”
同學們爆笑。我特別喜歡這種輕松的氛圍,這種氛圍特別能夠激發我的靈感。
于是我說:“我覺得上帝在這兒在思索,是在想,我無論采取什么辦法都不能征服人類的愛情,而且連人都死了,愛情居然還存在。因此他很無奈地離去了。不過,上帝除了無奈之外,我想還有感動。這樣的愛情,我不能主宰,還是讓人類自己主宰自己吧!于是,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在大地上,人為了精神可以獻出生命,包括信仰,包括理想,當然更包括愛情!因為人的感情,人的思想,人的尊嚴,是不可戰勝的。從這點上講,凡是人性的東西,精神的東西,都是不可戰勝的。上帝都不能戰勝的,你想戰勝,這不是很狂妄嗎?”
那一刻,教室里一片肅靜,同學們似乎都可上帝一樣陷入了對愛情的沉思。
我頓了一下,又問:“同學們還有沒有什么問題?包括寫作上的問題。比如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好,李運舉手了。請李運起來說說。”
李運說:“這篇課文引用對話比較成功,對話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李老師:“我認為,對話不但推動情節,還……”
汪洋站了起來:“同時我理解也是層層遞進。”
我說:“好,請汪洋同學展開講講,好嗎?”
汪洋說:“先說愛情的美和力量,然后引申到更高層,‘忠誠’,然后再進一層,‘心靈的追念’。這些都是通過上帝和大天使的話對話完成的。”
我說:“對,層層深入,把對愛情的認識引向深入。剛才李運說對話把情節引向深入,其實,我還有一個想法,作者并沒有全像我們說的,全都是層層深入。”這里,我有意想和學生碰撞一下,在碰撞中引導,“你們看,作者的語言有沒有重復的?是哪些句子?找出來。”
同學們開始重新看課文。不一會兒,何思靜舉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