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 2-3
皆朝于齊 戰勝于朝廷
四. 結合板書,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 導入
上節課通過學習,我們疏通了文意,了解了一段歷史佳話。今天,讓我們在練習中首先重溫一下有關內容。
(投影)
詞類活用:
吾妻之美我者
聞寡人之耳者
朝服衣冠
臣之妻私臣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詞語歸類:
旦日,客從外來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
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
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文言句式: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忌不自信(否定句賓語前置)
皆朝于齊(介詞短語后置)
王之蔽甚矣(被動句)
二.質疑討論,明確形象內涵
1.結合標題“鄒忌諷諫齊王納諫”,全文大致可以分為幾部分?
2.文中鄒忌、齊王分別是怎樣的形象?
討論明確:
鄒忌:善思、善諫一代忠臣。
善思。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從生活的點滴中提煉出治國的道理,可見,此人胸有大志,心系國家。
善諫。勸諫別人講究技巧,不直切主題,而巧設情景,從個人生活小事說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由近及遠,委婉地讓齊王接受他的意見。同時,他的善諫還體現在他針對不同的勸諫對象采用不同的方式。他了解齊王,了解他的修明政治的宏偉志向,了解他喜隱語的特點,所以,勸諫中采用意含而不露的方式表達,做到了良藥蜜口利于病,忠言順耳利于聽。
齊王:善聽、善做的明君。
善聽。鄒忌的勸諫,聽出弦外之音,很快就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并迅速采取行動從善如流。
善做。聽后,一“諾”的表白,立即三賞的表現。
3.文中如何塑造鄒忌這一形象的?
討論明確:
鄒忌。敘事中塑造人物,對話中刻畫人物。
齊讀第一小節。
三.聯系現實,明確形象意義
學習了本文,在鄒忌的諷諫,齊王的納諫,最終齊國的盛世中,你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討論明確:
領導者應從善如流、善于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不做“召公諫厲王弭謗”的厲王;群眾,提意見應講究方式方法。
[教學目的] 1. 繼續學習文言中一些實詞、虛詞的用法。
2.學習本文運用設喻講道理和表明見解的方法。
[教學重點] 文中出現的句式和詞類活用現象。
[教學難點] 本文第二段鄒忌以自己的事情設喻,勸說齊王納諫是教學難點。
[教學安排] 課內自讀課文一課時可完成。
[教學方法] 啟發式提問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看過《封神榜》的肯定知道,在殷商時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進諫國君而被紂王剖心致死,像這樣悲慘的結局足以使諫臣望而卻步。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雙全的忠臣義士,為了國家的前途而勇于進諫,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時代游刃有余的生存。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一位杰出的人物鄒忌,看看他是如何諷諫齊威王納諫除蔽,修明政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