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求知篇·求知如采金·那一座“黃金屋”》兩篇教案3
二、學習生字新詞
深圳(zhn) 殿(din)堂 飛檐(yn) 熠熠(y) 內涵(hn) 赭(zhě) 嵌鑲(qin)(xiāng) 渺(miǎo)小 浩瀚(hn)
憩(q)息 愜(qi)意 和諧(xi) 亢(kng)奮 步履(lǚ)
三、分析文章結構及主要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概括每段的主要內容
(1)圖書館的方位與外部特征
(2)步入圖書館時的感受
(3)面對“淘金者”的感想
(4)圖書館豐富的藏書與先進的設備
(5)圖書館增添了深圳的繁華景象
(6)深圳人如饑似渴的求知情景
(7)對圖書館的深情贊美
2、討論:文章哪幾段是介紹“深圳圖書館”的?介紹了“深圳圖書館”的哪些特點?文章哪幾段文章描寫“求知的人們”?贊美了他們怎樣的精神?
3、討論學習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第一段)的段意:介紹深圳圖書館的方位和這座建筑物的外部特征。
(2)作者寫這一部分還有沒有別的作用?
討論分析后歸納板書:
取名黃金屋的緣由 金光閃閃、熠熠生輝(外部特征) 點題
產生金子般的聯想(內涵)
5、討論學習第二部分。
問題一:第二段寫圖書館內部環境,突出什么?有什么作用?
突出巨幅反光玻璃幕墻,既反映了內部環境的特色,又揭示了黃金屋的“博大、深遠、豐厚”,使人聯想到知識的海洋。
問題二:“當然,也包括我”。加這一句有沒有必要?
不僅表明“我”是一位求知者,而且引出“我”的渺小、淺薄、無知,與黃金屋形成鮮明對照,產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感慨。
問題三:第四段寫什么?
圖書館的藏書豐富,設備先進。
問題四:第四段最后一句,綠葉比喻什么?有什么作用?
綠葉比喻知識、智慧及由此轉化而成的力量。這句話點明了深圳特區人求知的目的和意義。
歸納板書:第二部分(二至四段)介紹深圳圖書館的內部環境以及引起的聯想。
6、討論學習第三部分。
(1)問題:第五段一開始寫的“世間萬物、陰陽和諧”,指什么?如何理解這一段的議論抒情?
討論歸納:①指精神與物質,也指求知與建設。②揭示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是相輔相成的。③贊頌了深圳特區抓兩個文明建設后出現的特有的繁榮景象。
(2)問題:“興許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指哪一點?
即建設特區,建設四化需要科學文化。
(3)概括第三部分(五至七段)大意:贊美深圳人為發展經濟、建設四化而熱切求知精神。
六、歸納兩文的異同點
相同點:①都運用比喻,將“知識”比作“金子”,將“求知”比作“采金”、“淘金”。②語言生動形象,既運用了大量的成語,又有整散結合的句式。
不同點: ①文體不同:一篇為議論文;一篇為散文。
②表達方式不同:一篇以議論為主;一篇融記敘、描寫、議論、抒情于一體。
③結構不同:一篇圍繞“提出問題一分析問題一解決問題”來闡述道理;一篇從“深圳圖書館的介紹與人們求知的熱情”來表明中心,前者較為固定,后者則比較自由。
七、小結
八、作業練習
1、課后練習輔導
2、利用文后練習四,進行閱讀訓練。
3、同步練
附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