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邊的樹》課堂實錄
師:有哪些疑問?
生1:詩的最后一句“它們似乎即將傾躍進深谷里,卻又像要展翅飛翔”,兩者不矛盾嗎?
生2:奇異的風究竟是什么風?
生3:風并沒有形狀,作者為什么說,它的彎曲的的身體留下了風的形狀?(集中到黑板上)
師:同學們開始分組討論這些問題(老師加入同學們的討論)
生1:傾跌和展翅飛翔說明這棵樹動搖不定,一會兒想跳下去,一會兒想活下去。
生2:不對!由第二節中可以看出這棵樹雖孤獨、寂寞但它非常樂觀、倔強。
師:說得不錯,大家想一想這棵樹自己會傾跌進深谷里、會展翅飛翔嗎?似乎,又像說明了什么?
生:樹自己不會,又像可以看出這是作者想像的,樹其實是作者自己的寫照。
師:這不但是一種想像,更是一種奇想,我們再看第二個問題。
生:奇異的風是指龍卷風,因為只有龍卷風才不這樣的威力(眾生大笑)。
師:這位同學是從自然界中的風分析的,聯系一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這風又指什么呢?
生:社會之風。
師:嗯,應該是特指時代的各種政治運動。我們再看第三個問題,怎樣理解“風的形狀”這一句。
生:老師,我知道,這一句說明風刮的次數之多。所以,它的身體才彎曲了,實際上是指作者飽經憂患,它是作者一生的真實寫照。
師:老師再補充一下,彎曲的身體體現著時代風云所加給樹的命運,樹的形象就是中國廣大愛國知識分子的形象。
師:老師再給大家出一個問題,樹代表了什么形象?
生1:壓迫者形象。
生2:樂觀者形象。
生3:倔強者形象。
師:它更是堅強不屈的愛國知識分子形象。
師:第二次讀,我們解決了這首詩中的一些疑難問題,下邊再讀這首詩。說一下你欣賞的地方或談一下你學這首詩后的感受
生1:我覺得這首詩的題目很好。一開始就給讀者留下了懸念。
生2:本詩最后兩句,“它似乎即將傾跌進深谷里,卻又像是要展翅飛翔”,這句給我印象很深,我認為這句寫得非常好。
生3:讀了《懸崖邊的樹》這首詩,我想了很多。首先想到的是詩中的那棵樹,那棵樹在非常殘酷的條件下仍然十分堅強、樂觀,對生活充滿熱情信心,頑強地活下去。由樹,我又想到了人,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棵樹,有的有很好的生活環境,有的則生活在懸崖邊,我們應該明白:無論生在哪兒,都應該站穩腳跟,努力地生活。這樣才能為自己找到一塊立腳石
師:是啊!人生的旅途并不是一帆風順,我們有時也會像這棵樹一樣走到懸崖邊。剛才,有的同學談了自己的感受,那么我們其它同學怎么做呢?下邊我們來共同欣賞鄭智化的《水手》再思考一下這一問題(放《水手》。師生隨唱)
師:愿我們在遭遇風的時候,像這首歌里唱的那樣,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擦干淚不要問為什么,至少我們還有夢。是呀,夢在希望在!好,下課!
后記:這堂詩歌課,教學效果還不錯。我總結了一下,主要有這么幾點:(一)、多媒體的運用,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詩歌的熱情。如:懸崖邊的樹圖片的展示,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
(二)、讀貫穿始終 一讀了解內容 二讀解決疑難 三讀談感受、認識 (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課堂氣氛非;钴S (四)課快結束時,觀看flash《水手》其中優美的動畫設計、水手的不屈歌聲再次沖擊同學們的視覺、聽覺,強化了學習這首詩的感受,同學們感情投入的伴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當然,本課也有些做的不足的地方,比如,教師配樂朗誦過程中音樂過大,影響了朗誦效果。對于有些學生的回答,老師缺乏規范。如,對于詩歌感情的把握,有的同學回答該“沉悶”老師沒有及時的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