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園小記》教案
這部分又分兩層。
1、 種花好,種菜更好(1~2段)
從種花好談起,自然引入“種菜更好”。種花可觀賞,種菜可食用,在特定情況下,“種菜更好”。以“花”襯“菜”。于是自然地想起在延安藍家坪的菜園。
2、 花果叢中的小菜園(3~7段)
“說是菜園,其實是果園”,滿園果茂花艷。“說的菜園,是就園里的隙地開辟的。果樹是圍屏,草花是籬笆,中間是菜畦。”環境優美,土地肥沃,陽光充足,水源便利。
菜園的自然條件這么優越,這是大自然的優惠,但是還需要人來利用,*人勤勞的雙手來創造財富。于是,大家“下決心地把菜地種好,管好。”這就自然過渡到第二部分的寫種菜過程。
第二部分:與天奮斗,其樂無窮
這部分又分兩層。
1、 種菜勞動,田園之樂無窮(8~10段)
勞動的艱辛:積肥、學經驗、管理(勞動量,“一畝園,十畝田”)
勞動的樂趣:看見新芽茁壯成長,經人帶來希望;暮春中午去中耕,看看中耕過的菜畦,令人心曠神怡;夏天月夜,澆完地后,休憩閑談,疲勞頓消。
2、 種菜勞動,豐收之樂無窮(11~12段)
“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園里總是有幾種蔬菜在競綠爭肥的。”冬季無菜,但紅紅的辣椒干,“一直掛到新年”。
全文以菜園種菜為線索,有層次地進行記敘、描寫和抒情。落筆于菜園,著眼于寫人,菜園的美,是人們的辛勤勞動所創造;菜園的樂,是勞動的人們所感受的特有的樂。這種美與樂,生動而深刻地反映了延安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樂觀奮發的精神。
二、學習本文大處著眼、小處落筆、以小見大的寫作特色。
作者給本文題為“菜園小記”,處處在“小”字上作文章,卻反映了豐富而深刻的內容,給讀者以深刻的啟迪和無盡的美的享受。
1、小中寄深情
作者對菜園無處不愛,無事不愛,無物不愛;花可愛,果可愛,地可愛,小石窠泉流可愛,陽光月光可愛,那菜苗與果實更可愛,而勞動最可愛。作者雖然很少直接抒情,但字字句句,無不飽含著濃濃的情。
2、小中寓至理
本文以延安大生產運動為大背景,但卻從一個小小的菜園落筆,從寫種菜小事中寄寓深刻的道理。如文章的第6段寫“大家都在工作、學習、戰斗的空隙里種菜”,把“十邊”都種上了,“機關、學校、部隊吃的蔬菜差不多都能自給。”從種菜小事入筆,反映了大生產運動的意義,仿佛讓我們看到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的場面,感受到大生產運動的勃勃生機。
又如作者寫種菜施肥、松土、整畦、下種等過程,不僅指出這些活勞動量大,而且還從看不見蔬菜的“影子”議論到很實在的“希望”。這樣,從種菜勞動入筆,反映了耕耘與收獲。物質與精神的辯證關系,反映了人們對大生產運動的深刻認識,并表現了一種高尚的精神境界。
3、小中求真樂
種菜是很普通的事,種菜過程是由許多瑣碎的小事組成,但作者卻從中得到真正的樂趣。全文處處寫得充滿樂趣,那美麗的菜園景色,令人賞心悅目自不必說,就是艱苦的種菜勞動,也寫得充滿樂趣。一切都是那么平常、細小,只有精神高尚的人才能有這種以勞動為樂、以苦為樂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