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園小記》教學教案
第二部分(3—6段),寫菜園的概貌。
第三部分(7—12段),寫種菜的樂趣。
(解說:散文的線索是把全部材料連綴成一個有機整體的脈絡,是作者行文的思路。從線索入手理清思路,往往能收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
3.檢查學生對生字難詞的掌握情況。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在敘事、寫景中抒發內心感情的?
2.積累文中的優美詞語。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菜園小記》這篇課文,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進作者筆下充滿田園樂趣的菜園,一起欣賞菜園的景,了解園中的事,體會文中的情。
二、研習課文
1.學習文章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1)默讀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來寫菜園概貌?作者在文中提到的種菜樂趣體現在哪些方面?重點寫了哪些樂趣?
明確:作者抓住菜園是果園又是花園的特點,運用鋪陳的手法,先果園,次花園,最后落筆到菜園。作者在文中告訴讀者,“種菜的樂趣不只是在吃菜的時候”,“施肥,松土,整畦,下種等等種菜的整個過程隨時都有樂趣”,重點寫了播種、管理與豐收的樂趣。
(2)合作探究:文中對果園與花園美景的描寫以及對延安軍民開荒種菜背景的介紹是否偏離了中心,作者這樣寫的意圖是什么?
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后派代表發言,教師點撥小結。
明確:課文關于菜園面貌的描寫、開荒種地背景的介紹都表現了延安軍民的精神面貌,并沒有偏離中心。本文著力寫菜園,旁及果園和花園以及開荒種地的大生產背景,粗看似乎有點散,但從整體來看,所有這些都是圍繞菜園這條主線來寫的。作者極力渲染環境是為了渲染心境。繁茂熱鬧、花團錦簇的菜園美景既烘托了勞動的樂趣,又表現了艱苦年代里解放區軍民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第7段中對開荒種菜的描述,介紹了當時大生產運動的背景,這樣由點到面,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面貌可見一斑。本文題為“小記”,寫的也只是一個小小的菜園及自己動手開荒種菜的幾件小事與個人的勞動感受,但是作者把它放到當時延安的大生產運動中來寫,這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延安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的火熱的斗爭生活,表現了延安軍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艱苦奮斗的精神。這種“大處著眼,小處落筆”的寫作方法是極其可貴的。
(解說:學生由搜集信息到對有效信息進行判斷、分析、作出結論。這種思維過程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有一定的刺激性,從而激起學生的探究愿望。)
2.品讀課文,鑒賞文中的意境美與情感美,學習融記敘、描寫、抒情于一體的寫作手法。
(1)朗讀課文第3、4段,思考:作者筆下的果園與花園各有什么特點?哪些詞、句最能表現中心?
明確:作者筆下的果園“熱鬧”、“繁盛”;花園中草花品種繁多,長得“繁茂潑辣”,顯得生氣蓬勃。其中“熱鬧”、“繁盛”、“草花不名貴,但是長得繁茂潑辣……密密叢叢地到處都是”等詞、句以及描寫波斯菊的句子最能表現解放區軍民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