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市長 教案 1
《陳毅市長》的開頭第一場,是描寫上海解放前夕,陳毅領導的第三野戰軍在江蘇丹陽司令部所在地,召開干部會為解放進駐上海作準備。“冒險家的樂園”——上海,是1949年5月27日解放的。上海解放,我們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取得了完全的勝利,但是所接管的卻是國民黨反動派留下的一個爛攤子。當時的上海,工廠大半倒閉,商店紛紛關門,失業人口劇增,又面臨斷糧、斷煤的威脅;帝國主義對我進行海上封鎖,敵機不時來偷襲轟炸,暗藏的國民黨特務反動派進行破壞搗亂,社會秩序混亂、垃圾成山、社會垃圾(流氓阿飛、小偷、*女)也多得怕人。帝國主義曾狂妄預言共產黨要“爛在上海”。在黨的領導下,身為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長的陳毅,依*上海各階層群眾的支持,采取了恢復生產和發展生產的方針,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使上海的局面有了根本的改觀。帝國主義的預言破產了。
作者選取這一段時間作為歷史背景,抓住了在上海這個特定環境中陳毅的工作、生活及與各種人物的關系,創作了《陳毅市長》這部話劇。以此作為對上海解放三十周年的紀念。1980年5月,上海人民藝術劇院演出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
作者在談到這部話劇的創作時說:“陳毅同志解放初期在上海擔任了八、九年的市長,任期很長,事跡甚多,幾乎他的每一年甚至他的每一件事都可寫一出有聲有色的大戲,……盡管我寫的是上海解放初期的一段歷史,但我盡量要將這段歷史寫成鑒誡今天生活的鏡子;盡管我寫的是二三十年以前的往事,但我非常希望今天的觀眾能從中得到現實的啟示。”(沙葉新《〈陳毅市長〉隨想》)。
3、全劇的故事情節和特點。
《陳毅市長》,十場話劇。劇中安排了一系列情節,主要表現“陳毅同志對經濟建設的巨大熱情,對人民生活的深切關心,對各界人士的真誠團結,對干部作風的嚴格要求,以及自己對黨風黨紀的身體力行等等。”(沙葉新《〈陳毅市長〉創作隨想》)。
第一場,時間:1949年5月10日。地點:江蘇丹陽第三野戰軍司令部所在地,一間簡陋的會場,陳毅在作報告。他說:中央叫我們在丹陽整訓一個月,學習、研究接管政策,搞好入城紀律,為解放上海作好準備。他說:“帝國主義和國民黨的殘余勢力會勾結一起,轟炸、封鎖、破壞,把上海變成一座死城。……他們還揚言,說上海是個大染缸,要叫我們紅的進去,黑的出來。我這個人倒不怕什么染缸,我倒要叫他們看一看,到了上海之后,究竟是上海把我陳毅染黑了,還
是我陳毅把上海染成個紅通通的!”
第二場,時間:1949年5月28日下午。地點: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大樓。陳毅代表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上海市政府。同時,接受國民黨上海市留守人員的投誠。
第三場,時間:1949年6月中旬的某日傍晚。地點:上海國華紗廠總經理傅一樂的別墅。陳毅與市工業局長到資本家家去赴宴做工作。
第四場,時間:1949年秋的一天上午。地點:上海解放后建立的第一家國營百貨商店。
陳毅到剛剛開業的國營百貨商店視察,看到由于帝國主義的封鎖,國營商店買不到盤尼西林,不法藥商又趁機連續漲價,普通勞動人民無力購買,因而引起了陳毅的深思,由此引出了下一場夜訪化學家齊仰之的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