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閱讀突圍方略記敘文人物性格及環境描寫的作用
探家的時候,我開玩笑般對母親提起父親的信,想讓母親告訴父親,如果沒事就不必經常寫信了。在我看來,父親那些沒有多少意義的信是不值那幾角郵資的。而母親的回答卻出乎我的預料:“你爸寫這些都成習慣了,到時候如果不給你寫信,他就覺得像把你丟了一樣。”像把我丟了一樣?我一時怔在那里,一種不可名狀的東西在心中升起。
偶然翻著父親專用的那個抽屜,意外地發現一沓信封,每個信封都貼好了郵票,而且都寫上了我的名字。我隨手把信封一字排開,形成了一條長長的線。此時此刻,我不由淚流滿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風箏,或許永遠沒有回歸的那一天;而父親卻在用信拉起一根長長的線,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處飛翔!
到部隊后,我也買了許多信封,寫上了父親的名字。我以后也會經常給父親寫信的,告訴他我在部隊一切都好。
(選自《羊城晚報》,有改動)
1.整體把握。
父親的來信僅僅是一封信嗎?
[解題指導]這道題目考查的是對文中“父親”行為的深刻理解,理解了這一點,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為什么寫這篇文章。回答時,要結合上下文來理解“父親”“來信”的深意。“兒行千里母擔憂”,“我”最初的“平靜”和后文的“淚流滿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原來父親的來信已經超越了來信行為的本身,這是父親對自己關愛的一種特殊方式。
[解題誤區]對父親來信行為理解不深,就可能理解成只是一般的來信問候。
[參考答案]不是,這是父親對在遠方工作的兒子的一種特殊的關愛方式,而且已經形成了一種生活習慣。作者采用了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使讀者理解了文章是在歌頌父親,做子女的一定要理解父親一些在自己看來并不“重要”的卻是關心子女的行為。
2.寫法理解。
第六段中畫線句子對人物刻畫來說屬于什么描寫?刻畫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
[解題指導]這道題考查的是學生對人物刻畫方法的理解。人物刻畫有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這句話是間接描寫。文中的父親一直是一個處在故事背后的人物形象,主要是通過“我”的反應和母親的回答刻畫的。這句話使讀者對文中的父親有了一個深刻而全面的了解。
[解題誤區]簡單地把這句話看成是語言描寫,不能結合上下文來理解。
[參考答案]間接描寫。做父親的時時刻刻在掛念著遠方的兒子,卻從不想取得兒子的回報和安慰,這是一種無私的父愛。這句話,使一個始終掛念兒子的令人尊敬的父親形象躍然紙上。
3.詞意理解。
“我一時怔在那里,一種不可名狀的東西在心中升起。”這句話中的黑體詞的意思是什么?
[解題指導]這道題考查對關鍵性詞語的深刻理解。兒子理解了父親來信這“簡單行為”的深意,既感到深深的愧疚,理解了父親的用意,又懂得了如何去和父親溝通。
[解題誤區]不能結合上下文來體會,有可能理解不全面。
[參考答案]深深地感悟到了父親對自己的關愛,為自己以前的幼稚想法感到羞愧難當,意識到了子女永遠只是父親放飛的風箏,父親是在用一種獨特的方式時刻牽掛著自己。
【閱讀演練】
山里人家
去年春天,很是一陣忙亂,心被日常事務打擾得煩膩膩的。有一天,同事小林說,到逍遙觀走走吧。第二天早上七點多,我們便出發了。
一路上,我開著車,小林的臉始終貼著窗玻璃,像個天真的孩子;一株綠樹,一叢野花,都讓他放聲吟誦著許多關于春天的詩詞。難為他了,這些天,他就像這臺“昌河車”一樣,隨我日夜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