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病句辨析教與學:判斷修改病句的方法
③復句中暗換分句主語,造成混亂。例如:
老工人的一席話深深觸動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也該句第一個分句的主語是“老工人的一席話”;第二個分句的隱含主語是“小邱的心”。由于句子是隱含轉換主語,因此造成句式混亂。
④層次不清。例如:
新華社發出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人工全合成在上海勝利完成的消息后,廣大讀者非常重視,科學界人士也非常重視,引起了強烈的反應。
新華社發出的這條消息,就重視程度而言,科學界人士重于廣大讀者,因此,應先說“科學界人士”的反應,再說廣大讀者的動態;另外最后一句“引起強烈的反應”屬于抽象性語言,應先說,然后再說具體的。
(六)表意不明。
①指代不明。
例如:王新和李紅賽跑,經過一段激烈的競爭,終于他取得了勝利。
“他”是指王新還是李紅不明確。
又如:我站在窗前向操場一看,這里有很多同學在打球。
“這里”指代不明,應改為“那里”
②意思混雜,不知所云。
例如:這些年,寫文章的人特別喜歡“該”和“其”這兩個帶有文言色彩的詞。“該”和“其”當然可以用,因為今天我們用的是現代漢語,很多時候,用“這”“那”“他”之類,文章更流暢。這就提出一個問題:“該”和“其”要用得恰到好處。
前面說“該”和“其”當然可用,中間又講現代漢語中的“這”“那”“他”使文章更流暢,最后又說“該”和“其”要用得恰到好處,使讀者無法明白“該”和“其”與“這”“那”“他”用哪個更好。
③歧義句。
例如:請你代我買兩張北京到西安的往返飛機票。
此句有兩種理解:其一,往、返共兩張。其二,往,兩張;返,兩張。
又如:這個廠超額完成了全年計劃的百30%,受到上級表揚。
此句兩種理解:一種,比全年計劃多出30%;另一種,只超出全年計劃的30%。
(七)不合邏輯。
①強拉因果。例如:由于今天是公園里游園活動的最后一天,因此游人寥寥無幾。
此句強拉因果,“游人少”的原因不能推出是因為游園的最后一天所致。
②自相矛盾。例如:他是多少個死難者中幸免的一個。
既然幸免,就沒有死,可又說是“死難者”中的一個,犯了前后矛盾的錯誤。
③概念誤用。例如:圖書館增添了許多文學作品,如《語文知識指南》《教師語文大全》《辭海》等。
文學作品與語文教學用書是不同的概念?筛某伞皥D書館增添了許多教學用書”。
④主客倒置。例如:那時候,報紙與我接觸的機會是很少的。
該句應改為:“我與報紙接觸”,“我”為主動,“報紙”為被動。
⑤否定不當。例如:全校師生沒有一個人不否認,素質教育使整個校園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該句去掉“否認”前的“不”字。
⑥前后失衡,缺乏照應。例如:有沒有人毀樹,是樹能成活的重要條件。
該句前面是兩種條件"有沒有"。后面只說了“能成活”的一個條件,兩面失衡,應在“能成活”前加“是否”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