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第三單元教案
【單元教學設想】生命是什么,這是一個古老而永恒的話題。本單元以“生命”為主題所選編的四篇抒情性、議論性散文,通過形象化的語言,描述大自然和人類的生命現象、探究生命的規律和本質,從不同角度詮釋著生命的內涵,融入作者對自然界生命和人類生命現象獨特的體驗、感悟和思考,篇篇引人深思,給人啟迪。教學本單元:要在反復朗讀中認真品味文章的情思和意蘊,用心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思考、探究有關生命的問題,正確認識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提升精神境界,豐富人文素養;還要背誦一些精美的篇章和段落,增加語言積累。
【單篇教學方案】
《談生命》教學新點子
方案一
教學角度:變式美讀——將課文材料變形、組合,在變化多樣的朗讀活動中美讀課文。
主要教學步驟:1.自由誦讀。要求放聲動情,讀準讀順。2.變式美讀。分步實施:(1)變獨段為文為多段成篇,讀出思路,感知文章層次美。本文為“一片作”,只有一段,一氣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嚴整,你能否按行文思路,將全文一段式變為多段式?(2)變正文主體為兩篇小短文,讀出畫面和情感,感受文章形象美和抒情美。①分別以“生命像一江春水流動”、“生命像一棵小樹生長”為作文題,創編課文第二、三層,展開想像,用自己的話描述春水、小樹的生命歷程。②標出改文中結構對應的語句,組合對誦,體味情感的豐富多樣和起伏變化。(3)變結尾一層為一首哲理小詩,讀出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感悟文章哲理美。3.體驗反思:圍繞“生命,苦耶?樂耶?”這一話題,聯系自身體驗和對生命的認識,發表看法,引例印證。
方案二
教學角度:專項寫讀——用讀寫并用的形式,進行語言專項訓練。
主要教學步驟:1.讀一讀——理清思路,把握文意。2.品一品——從用詞、句式、修辭、情味、意蘊等角度,拈詞品句,體味語言特點。3.寫一寫——(1)用哲理的陳述改寫,即將文中用比喻形象的描述改為哲理性的陳述。示例:有時候他遇到巉巖前阻……他才心平氣和地一瀉千里。(人生難免遇到挫折和失敗,只要信心不衰,勇往直前,就一定能戰勝困難。)(2)用形象的描述補寫。以“生命還像……”領起寫句,與文中“生命像……”、“生命又像……”句構成排比,形象表述“生命像什么”。(3)用詩意的語句仿寫。仿“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一個美麗的黃昏”表達對人生、生命美好的祝愿。(4)學用任一精美的語句,仿寫句式。4.背一背——背讀文中喜愛的語句,加深對本文語言特點的感受。5.比一比——收集有關生命的系列文章,再與課文對比讀,提升對生命的認識。
《那樹》教學新點子
方案一
教學角度:主題論壇——以“人與自然”為主題暢談對課文的理解,深層探討人與自然的關系。
主要教學步驟:1.精心導入。課件展示反映人類生存困境的若干畫面(或下發書面材料),喚起學生對人與自然命運的關注意識。2.通讀課文,整體把握:文中的樹是一棵什么樣的老樹?它具有怎樣的價值和品格?又經歷了怎樣的命運?3.主題論壇:從“人與自然”的角度談談你對課文的理解,以及對兩者關系的思考。學生充分準備,自由發言,教師相機將發言引向深入。學生可品讀描寫大樹的比喻句、擬人句,說說大樹對人類的貢獻,可結合對人類行為的敘述,發表對其所作所為的看法,可就文中引發共鳴的情境或語句談感受,可圍繞“螞蟻國”奇事對比動物與人類說認識,也可就人類發展與環境犧牲、人與自然如何相處闡明見解,還可講述自然慘遭破壞的實例等等。課堂收束,達成共識:人與自然應和諧共存,人類的發展不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4.課下摘要整理發言,集納素材,寫一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