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課堂實錄
(討論過程略)
第一小組:第一個場面是描述人類攀登高塔的情景。人的生命歷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這是對立統(tǒng)一的。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輕時的生活經(jīng)歷,心理感受是新鮮,帶著留戀,帶著對未來的希望;再后來攀登就艱難許多,缺乏新鮮感,不再留戀什么。
第二小組:第二個場面描述深入挖掘,探尋地下坑道的情景。他們渴望去探索許多世紀(jì)以來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尋找坑道深處埋藏的礦物,并樂此不疲,非?鞓贰
第三小組:第三個場面描述一些人在廣闊的領(lǐng)域開拓進(jìn)取,開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主要運用簡練的筆法,描寫他們的性格和情態(tài),辛勞和勇敢。
第四小組:第四個場面描述一些人在工場勞作的情景。他們的工作是那樣瑣碎、微小,但他們是那樣專心、細(xì)致、勤奮,工場不大,但生活的空間很大。
師:“高塔、地洞、廣闊領(lǐng)域與工場”分別象征了幾種不同的人生處境,置身于其中的人分別代表了現(xiàn)實生活中幾種不同類型的人。雖然他們在思想、性格、情感、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差異,甚至有時彼此之間會構(gòu)成相互對立的兩極,他們不同的人生選擇我們不能做簡單的是非評判,因為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領(lǐng)域中根據(jù)自身的特點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只要是適合自己的,是自己熱愛的,只要肯投入肯付出,就能有所收獲。
師:那下面我們就分析這幾類人的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dá)意念。
生1:攀登高塔,是從高度上說,具有普遍意義,適用于所有人,是所有的人都必須去攀登的,它至多不過一百級……這是每一個人的命運。
生2:雖然都是攀登,可是有人勇于攀登,他成功了;有人半途而廢,他失敗了。成功者的人生便充滿輝煌;失敗者的人生便黯然失色。這就使人類本來相同的命運卻有著不同的色彩了。
生3:挖掘地洞,是從深度上說,指向科學(xué)家,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復(fù)雜而簡單。他們有憂傷有快樂,甚至還有幼稚的幻想,就像阿基米德在臨死前那樣提出請求:“不要弄亂我畫的圓圈”,他們?yōu)榱斯ぷ鳎瑸榱耸聵I(yè)而忘卻生命。
生4:我認(rèn)為,登塔者與掘洞者是兩種不同類型的人。登塔者是大多數(shù)的人,掘洞者是少數(shù)的“一些人”。兩者的人生模式不同:向上攀登是登塔者的生活姿態(tài),雖然“達(dá)到頂端,就會掉下來摔得粉身碎骨”,雖然“達(dá)到注定的某一級……階梯就從他的腳下消失……而他也就消失了”,但他依然會攀登下去,雖然攀登的過程中,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難,但“一個人一年還要登上一級”。掘洞者一生中孜孜不倦的追求則是向下探索,他們走進(jìn)地洞,“渴望自己挖掘坑道,以便深入到地下”“渴望去探索許多世紀(jì)以來前人所挖掘的坑道”。掘洞者在向下探索的過程中“越來越深入地下”,樂此不疲地“在迷宮般的坑道中探索道路”,“甚至忘記了歲月是怎樣逝去的”。
師:這個問題說的好,大家還可以進(jìn)一步的挖掘,兩者還有什么不同?
生5:兩者的行走進(jìn)程不一樣:登塔人最初的起步是容易的,不過很慢,視野所及的范圍看到的是生活的新奇以及這種新奇感所帶來的愉悅感,但越往上走就越難,想加速是不可能做到的。掘洞人的起步卻不容易,能進(jìn)去的只是一些人,但隨著他們的越來越深入地下,他們眼前的世界就會越來越令人癡迷,使其忘我的投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