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課堂實錄
生6:我發現了,他們的生活重心也不一樣:前者在精神領域走得不深,后者的生活重心幾乎全部傾注于精神領域, 在他們眼中,精神要比生命的物質重要得多。生與死之間,他們選擇用死來換存生時創造的智慧與精彩,所以在死神臨近時,阿基米德的最終要求是:“不要弄亂我畫的圓圈。”而不是“我要繼續活著”。
生7:其實這樣的人還有愛因斯坦、諾貝爾、牛頓、尼采等等。他們寧靜的心靈只潛心于他們的事業,使他們忽視這個世界的喧囂。
生8:我覺得,遠征廣闊領域,是從廣度上說,指向政治家、軍事家,他們是“在一生中永遠感到饑渴”的人,征服、攫取、控制、占據是他們人生中的主導思想與行為,他們“愛冒險,愛生活,愛爭斗,精力充沛,頭腦活躍”。
生9:比如拿破侖,向外征服是他人生的奮斗姿態,其人生樂趣就是獲取權力,以征服他人的方式來確認自我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生10:愷撒大帝也一樣,幾年內,它征服了周圍諸民族,控制了從亞平寧山脈到海岸的整個拉丁平原。戰斗的激情和成功的喜悅讓他威震四鄰、所向披靡。
生11:成吉思汗也是這樣的人,我很佩服他戎馬征戰的一生,締造了東方乃至整個人類歷史的奇跡。但他西征就像是一場天災、一場浩劫,尤其征戰南高加索和里海草原,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
生12:他西征打通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之路,縮短了地球的距離,改變了世界歷史發展的方向,對世界歷史的發展產生了不可替代的影響。
師:成吉思汗在統一中國北方,促進民族融合方面做出了貢獻。作為一名目光遠大、具有宏韜偉略的政治家,作為一位制軍嚴明、用兵如神的軍事統帥和復仇天神,他所建立的赫赫業績,對于蒙古人來說,是空前絕后的。關于他的西征史學界也褒貶不一,這個問題有興趣你們可以和歷史老師一起去探究。
師:拿破侖、愷撒大帝以及成吉思汗,如果他們在人生追求的過程中,能克服人性中惡的一面,也許歷史不是今天的樣子。
師:剛才同學們結合歷史人物對課文中作者的觀點進行了詮釋,這表明了你們能把語文學習和生活聯系起來了,經過觀察、體驗,感悟,思考真正的理解了作者的觀點。
師:下面我們接著來分析第四個場景。
生1:勞作于工場,是從瑣碎卻有益上面說的,指向普通勞動者,如技術工人等,工場對他們來說就已經夠大了,他們相信在工場中他們就能做出有益的事情,對工場以外的世界不做過多的關注,就連他們的變老也是在不知不覺中。
生2:他們雖然工作瑣碎,但持之以恒,或許會成為熟練的技術工人,或許會成為大師級別的人。要想成為后者,除了有天賦的才能以外,還要有刻苦鉆研的精神,超常的忍耐力和辛勤的勞動。
生3:從他們的分析概括中,我感覺到作者是在贊揚珍惜時光、熱愛生命的人,贊揚他們勤于勞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強的精神。
師:剛才大家分析討論了這么多,我想你們已經明白了作者的寫作意念和人生觀,那就是珍愛生命,樹立遠大的志向和堅定的信念,讓生命更有意義,更為光彩。
師:其實文中還有一些句子比較有哲理,把你們認為好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大家說一說。
生1:我覺得“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難,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區別事物.它們看起來似乎都是相同的。”這話說的好。我的理解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越老經歷的事越多,所以見到的各種事物都似曾“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