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教學設計
有:通“又”,表余數。
8、請學生翻譯第7段。
托付不效:托付的事情未能辦到。
三軍:指全軍。
庶:差不多。
職分:職責。
9、請學生翻譯第8~9段。
效:重任。
不效:不能實現。
興德:發揚美德。
察納:觀察采納。
不勝:不盡。
涕零:流下眼了。
10、朗讀課文,要求朗朗上口。
四、小結
1、古今詞義:
痛恨:
古義:痛心遺憾。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今義:非常恨。
布衣:
古義:貧民百姓。臣本布衣。
今義:布的衣服。
卑鄙:
古義: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
今義:(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
感激:
古義:感動,激動。由是感激。
今義:因對方的好意或幫助而對他產生好感。
2、一詞多義:
效:
重任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實現、完成不效則治臣之罪。
感激:
感動,激動由是感激。
感謝。臣不勝受恩感激。
3、詞性活用:
光:名詞用為動詞發揚光大以光先帝遺德。
恢弘:形容詞用為動詞發揚擴大恢弘志士之氣。
良實:形容詞用為名詞善良誠實的人。此皆良實。
優劣:形容詞用為名詞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優劣得所。
親:形容詞用為動詞親近親賢臣。
遠:形容詞用為動詞疏遠遠小人。
奸兇:形容詞用為名詞奸邪兇頑的人攘除奸兇。
慢:形容詞用為動詞怠慢則責攸之。諱、允等之慢。
4、通假字:
闕通缺,缺點稗補闕漏。
有通又,表余數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5、虛詞:
以:
介詞,把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介詞,因先帝不以臣卑鄙。
連詞,表目的來,用來以光先帝遺德。
連詞,表結果以致以塞忠諫之路也。
連詞,表時間以受命以來。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一、給下列多音多義字注音或組詞
1、薄:
(妄自菲薄)()
2、塞:
(以塞忠諫之路)()
3、行:
(行陣)(性行淑均)
4、否:
(陟罰臧否)()
5、遺:
(以遺陛下)()
二、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1、益州疲弊。2、蓋追先帝之殊遇。
3、恢弘志士之氣。
4、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5、先帝不以臣卑鄙。
6、由是感激。
三、翻譯下列文言句子
1、庶竭駕鈍,攘除奸兇。
2、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3、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第二課時
一、預習
1、朗誦課文,熟讀成誦。
2、思考課后練習,對課文內容和寫作特色質疑。
二、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翻譯了課文,疏通了文意。這節課我們將深入探究課文主要內容和主要寫作特色。
三、正課
1、朗誦課文,盡量背誦。
2、提問:文章開句就提到“先帝”劉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因為蜀國是先帝創下的基業,是“北定中原”“恢復漢
室”的根據地,而先帝的理想未能實現而中途死亡,使作者感到十分痛惜,肩上的托付的擔子之沉重。同時警示后主要奮發有為,繼承先輩遺志。為后文提出建議定下基調。
3、提問:
第1段分析天下大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分析形勢不利的客觀條件,指出目前正是決定存亡的
關鍵時刻,希望劉禪“居安思危”。
4、提問:第1段提到“侍衛之臣”和“忠志之土”有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這是蜀國“人和”的主觀條件,而且是先帝“殊遇”造成
的。客觀條件雖然堪憂,主觀努力尚且可為。在這樣的形象下,做為蜀國的國君應當如何做,文章開頭從三個方面使后主認識到應當有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