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教學設計
15、提問:本文在寫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討論并歸納:“表以陳情”,意思是表的敘事和議論都帶有抒情的色
彩。第一部分寓情于議,在談論形勢、方針、政策和歷史經驗教訓之中貫穿著一條明顯的抒情線索,就是希望后主能繼承先帝的遺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業。第二部分寓情于敘,字字句句都蘊含著作者對先帝的知遇之思和無限感激之情,也表達了作者盡心竭力效忠劉備父子的心愿。最后,諸葛亮以“討賊興復之效”自許,并且說“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天帝之靈”,更是情詞懇切,催人淚下,集中表現了他感恩圖報的心情。
四、小結
這篇表文歷來受到人們的高度評價,被視為表中的代表作。文章以懇切的言辭勸說后主要繼承先帝遺志,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業;也表達了諸葛亮報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
五、作業
1、完成課后作業。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完成文后的問題。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存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顧臣與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鳳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波滬,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雄,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此臣報先帝而忘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神九之任也。
1、選出于“故五月渡滬”的“故”字意思相同的一項()
a、桓侯故使人問之
b、而兩狼之并趨如故
c、既克,公問其故
d、彼竭我盈,故克之
2、選出加點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項。()
a、先帝不以臣卑鄙
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c、遂許先帝以驅馳
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3、上文中‘由是感激”的“是”是指代是什么?請用現代漢語翻譯這句話。
答:<u></u>。
4、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出師”的戰略目標是()
a、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b、故五月渡滬,深入不毛。
c、北定中原,庶竭努鈍,攘除奸雄,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d、此臣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附譯文】
先帝創建統一全國的大業還沒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現在天下分裂成三國,我們蜀國貧困衰弱,這真正是形勢危急、決定存亡的關頭啊。可是,侍衛大臣們在宮廷里毫不懈怠,忠誠的將土們在邊境上奮不顧身,這是因為他們追念先帝特殊恩典,想要在陛下身上來報答。
(陛下)實在應該廣泛的聽取意見,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抱負的人們的志氣,而不應當隨便看輕自己,說一些不恰當的話,以致堵塞人們向您竭誠進諫的道路。
宮廷和相府的人,都是國家的官員,提升\懲罰、表揚、批評,(標準)不應當有差別。如果有做壞事j犯律令以及盡忠辦好事的人,應當交給各主管部門決定對他們的懲罰和獎賞,來顯示陛下公平嚴明的治理,而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造成宮廷和相府有不同的法制。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偉、董允等人,都善良誠實,志向和心思都忠貞純正,因此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留給陛下(使用人我以為宮中的事情,不論大小,都拿來跟他們商量,然后實行,就一定能夠補救缺點,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