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語文先讀后寫教練:譜寫人文情懷
還有愛迪生發明電燈時,為了尋找做燈絲的最佳材料,曾經做了無數次實驗。他用過普通的金屬絲線,還用過其他許多材料,可結果都歸于失敗。有些人因此而嘲笑愛迪生,認為他做的這么多實驗,一點價值也沒有。而他卻坦然地笑笑說:“這些實驗的價值就在于告訴后人:這些材料都不適合做燈絲,可以使后人避免重復失敗。這離成功不是更近一步了嗎?”可見,任何一次探索,哪怕是一次失敗的探索,都是邁向成功的腳步。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句話明確地告訴我們探索精神的重要。想取得成就,想成功,就必須勇于探索。
升格建議
文章開頭用一則生動的小故事引出中心論點,使論點銘刻讀者的心中,確實難能可貴。然而,文章論述有些`平淡,其證明論點的兩個事實論據角度相似,讀后給人記賬的感覺。其次,文章的結尾一般,沒有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建議從文中刪去一個事實論據,再選取一個反面的事例進行對比論證。文章的結尾也需要提升一個高度,以突出全文主旨,增強文章的可讀性。
升格之后
勇于探索才能走向成功
郝藝博
有人曾經問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你與普通人的區別是什么?”愛因斯坦回答說:“一個普通的人在干草堆里找一根針,他找到針后就一定會停下來了。而我,卻會將散落在干草堆里的針全部找到。”
我們從這些話中不難發現,智力超群的愛因斯坦,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其實,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探索是成功的關鍵,也就是說,只有勇于探索才能走向成功。
大凡成功者,在成功的路上都要經歷一段艱難的探索歷程。
牛頓在中學時代就開始琢磨風車轉動磨面的道理了。對風車的葉片、轉動裝置以及它們同風的關系等,他都一一做了研究。他想,風車沒有風就不轉動,要是沒有風也能轉動磨面該多好啊!后來他從大馬拉車中得到啟示,做了一架利用老鼠來轉動的“小風車”。牛頓把這架小風車安裝在房頂上,又在里面放了一只老鼠,利用老鼠的跑動來代替風力,風車果然能轉動了。但老鼠的力氣畢竟太小,不可能完成磨面工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繼續苦思冥想,到處留心觀察。有一天,他看著提水用的轆轤,就想:水流動的力量不是也可以使石磨轉動嗎?于是他又立即動手做了一架利用流水的力量轉動的“風車”,也就是“水車”,經過試驗,水車果然可以推動石磨磨面。可見,探索能帶給人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只有勇于探索,才能如愿地走向成功。
可是,如果一個人天資聰慧,已取得一點小成績,可后天不勤奮,一味安于現狀,沾沾自喜,不再繼續探索,那么他終究不會成功!宋代有個名叫方仲永的“神童”,五歲便會作詩,可謂聰明過人,被鄉里人稱為奇才;但他出名后,不再勤奮上進,不再繼續探索向前,而是整天由他父親帶著到處吃喝受禮,結果詩才很快就枯竭了,最終只能“泯然眾人矣”。試想,如果方仲永不跟隨父親到處“走秀”,繼續勤奮上進,不斷探索,那么他必定會取得更大的成功!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句話明確地告訴我們人生路上要有探索精神。我們是新世紀的青少年,肩負著使祖國未來繁榮昌盛的重任,我們只有勤奮鉆研,勇于探索,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走向成功,才能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