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語文先讀后寫教練:譜寫人文情懷
“臣聞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是其禍也。”我們的先民早在《左傳》中,就曾慨然概括政府與國民的關(guān)系,今天讀來,依然擲地有聲。當中國的國旗為平民而降,當億萬人民同悼國殤,它將以莊嚴的儀式、鮮明的象征,展現(xiàn)一個政府與人民生死不離的血肉聯(lián)系,體現(xiàn)一個民族對生命的敬畏尊重,詮釋執(zhí)政黨“一切權(quán)力屬于人民”的理念宗旨。
向逝者志哀,為生者加油。當?shù)卣鸩豢杀苊猓敒?zāi)難已然來臨,愿我們用這樣的形式,寄托我們的傷痛和哀思,表達我們的信心和勇氣。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淚盡血續(xù),我們并肩而立;在不屈的中華大地上,悲傷傾盡,我們眾志成城。
國旗緩緩而降,生命的尊嚴冉冉升起。讓我們以這樣的形式,向那些驟然逝去的生命志哀,將那些深陷黑暗的生命照亮,為我們歷經(jīng)磨難的民族積蓄生的力量!
(選自《人民日報》)
1.第五段中的“驚慟”是“使……極度震驚悲哀”的意思,和“驚悚”能互換嗎?為什么?
題型解析:此題是現(xiàn)代文閱讀考題中常出現(xiàn)的題型,考查的是考生的詞語理解能力。考生要根據(jù)上下文內(nèi)容和自己的語感理解“驚悚”的意思,才能作答。
失誤分析:進行解答時,考生不能準確理解“驚悚”的含義,或者沒注意此題有兩問,未逐一回答,而只回答一問。
參考答案:不能互換,因為詞義的側(cè)重點和涉及的對象不同。驚慟,是形容中國人的情感;驚悚,使……極度驚懼,表現(xiàn)的是其他國家人民的反應(yīng)。
2.文章第六段闡述了什么觀點?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題型解析:此題考查的是考生的總結(jié)概括能力。考生需深入閱讀,綜合調(diào)用所學(xué)過的知識分析作者的觀點,剖析論證方法,才能準確作答。
失誤分析:把握不住中心句,不能對文章的原句進行整理概括;論證方法和說明方法、修辭手法混淆等。
參考答案:闡釋了“災(zāi)難之后,黨和政府始終把對生命的尊重放在首位”的觀點。主要運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
3.下列對本文的中心論點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每一個公民都是國家的主人,失去任何一個生命都是國家的損失。
b.全國降半旗哀悼遇難者,是人性、公民尊嚴和政府尊重生命的體現(xiàn)。
c.給死難同胞以生命的尊嚴,是以人為本的政府人性和責任的直接體現(xiàn)。
d.用舉國哀悼降半旗的形式,向死者志哀,為生者加油。
題型解析:此題考查的是考生的總結(jié)概括能力。解答此題要通讀全文,把握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因為是選擇題,可以對各選項進行比較鑒別,逐一排除。
失誤分析:考生不能深讀文章,不能抓住本文中的“人性”這一關(guān)鍵詞,不會綜合分析。
參考答案:b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前三段以飽含深情的語言,概述了幾個有關(guān)地震的重要事實,為下面展開的議論和抒情作鋪墊。
b.“錐心之痛,情何以堪”,是說如此強烈的悲痛情感,怎能承受!這里強調(diào)人民的情感已積蓄到了非要用一種形式來表達不可的程度。
c.文中引用《左傳》中的文字作為論據(jù),證明我們的黨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與中國古代民本思想有著實質(zhì)的深層傳承關(guān)系。
d.文章結(jié)尾兩段用對偶、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再次表達了對遇難者的深切哀悼和對中華民族振興的堅定信念。
題型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涵蓋的面比較廣,有詞語的運用、論據(jù)的使用、修辭的表達等,要在研讀選項的基礎(chǔ)上進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