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22.唐雎不辱使命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熟讀課文,疏通全文大意,積累常用文言詞語。
2、學習對話形式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
3、體會文章選材善于突出重點、突出中心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獨立思考的思維品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體會唐雎那種敢于與強權斗爭,有理有節地堅決捍衛祖國的主權與領土的完整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通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刻畫人物性格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
學習唐雎的外交藝術;文章對“士”的作用的強調;選材的突出重點。
【教學準備】
學生借助工具書預習
【教學方法】
自主閱讀、點撥討論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大家都學過“完璧歸趙”的故事,誰愿來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生講)講得很好,趙王為了揭穿秦昭王的險惡用心,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去換回十五座城池,結果,藺相如憑著他的機智勇敢,慨然正義維護了祖國的尊嚴而傳頌至今。今天我們又來學習一例成功的外交事例——唐雎不辱使命,領略一下唐雎過人的膽識與機敏。
二、整體感知:
1、簡介相關背景。
2、簡介《戰國策》:戰國時代國別體史書。原有《國事》《國策》《短長》等不同名號,共有33篇。西漢成帝時,劉向根據戰國末年的縱橫家著作整理編輯而成。
3、掃清字詞障礙,通讀全文。(學生讀——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學生齊讀——學生個別讀——分角色讀,注意人物對話語氣。)
4、疏通文意
第一段:
(1)、學生結合工具書和注釋,口頭翻譯全文,并提出疑難問題。
積累文言詞語:
使人謂安陵君 易安陵 雖然,受地于先王 因使唐雎使于秦
(2)、學生質疑,師生互答
(3)、念讀參考譯文。
(4)、朗讀本段。
第二段——第四段的理解,方法同前,只是要注意提出重點的文言詞語(也可讓學生來完成)。重點的文言詞語如下:
第二段: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 以君為長者 故不錯意也 請廣于君
逆寡人與 雖千里不敢易 豈直五百里哉
第三段:
怫然 倉鷹擊于殿上
第四段:
長跪而謝之 寡人諭矣 徒以有先生也
三、理解研討:
1、文中唐雎與秦王斗智斗勇的過程,作者主要通過對話的方式展開情節,請大家找出人物的對白,分析他們的性格特征。
學生自主完成,之后討論。
明確:(學生總結)
唐雎:堅決果斷 機智勇敢 從容鎮定 不畏強暴 能言善辯
立場堅定
秦王:驕橫狂暴 陰險狡詐 盛氣凌人 前倨后恭 色厲內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