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鄉 愁 余光中
教者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反復誦讀,使學生掌握誦讀詩歌的要領和技巧。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指導學習用具體物象抒情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美好情感。教學重點反復誦讀品味詩歌所蘊涵的情感。教學難點分析本詩獨創的意象和精巧的構思。教學環節教 學 內 容過程與方法課前積累情境導入出示課題介紹作者朗讀詩歌解析詩歌含有“愁”的古詩詞名句:(課件出示,學生瀏覽)比如: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老師由屈原《九章.哀郢》中的“狐死首丘”的意思引出人不得不承受思鄉之情,從而導入本課。余光中:中國臺灣著名詩人,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幼時異地求學,不能常伴母親身邊;1949年到中國臺灣,從此遠離故土;婚后赴美讀書,不能與妻子相守;1958年母親去世,永失母愛…….反復朗讀——體會作者情感1、學生自由讀課文,并且思考:這首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思鄉之情)2、怎樣讀出這種情感呢?(1)學生泛讀的一節,生點評,老師指導。(2)試讀其他三節3、聽朗讀錄音,總結朗讀技巧深入探究——感受詩歌的意象a作者把鄉愁分成幾個階段來寫的?能找出標志性詞語嗎?并說說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啊——而現在(時間順序)課前積累法豐富學生的積累,培養學生欣賞詩歌的能力用課件展示課題和作者介紹,指學生讀。誦讀法朗誦是解讀詩歌的敲門磚,只有對詩歌反復朗誦,才能真正走進解讀詩歌的藝術殿堂。設疑引導分析法課件演示: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啊——而現在(時間順序)品讀詩歌拓展訓練總 結b詩人把鄉愁分別比作什么?每種事物都寄托作者對誰怎樣的情感?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母親) (妻子) (母親) (大陸)c總結:托物寄情的寫法和意象的概念咬文嚼字——品味詩歌的語言美本文哪些語句寫得好?為什么?余光中說:“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你認為鄉愁是什么?請仿寫一句。鄉愁是————————————。德育滲透老師用課件演示課文結構總結歸納法仿寫訓練法落實情感目標板書設計小時候→郵票→母子離愁 個人之思↓ ↓ ↓長大后→船票→夫妻離愁↓ ↓ ↓ ↓后來啊→墳墓→喪母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