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魯迅的《故鄉》中,記憶中的故鄉和眼前的故鄉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教師評議)
-----小說通過一些列對比不僅表明在苦澀嚴峻的現實生活面前作者夢想破滅的苦悶心情,更抒發了作者對不與人之間不再隔膜的新生活的期盼,從而充分地表現了主題。今天我們學習世界短篇小說大師莫泊桑的小《我的叔叔于勒》,學習對比在刻劃人物性格表現作品主題中的妙用
二、質疑解難(投影)
(1)、文中的主人公是誰?
(2)、文章為什么要采用第一人稱來寫?
(3)、于勒的兩封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整體感知
1、小說情節包含幾個部分,本文情節是怎樣劃分的?(投影)
本文按照“盼于勒”“贊于勒”“見于勒”“躲于勒”的情節,本文可分為四個部分。(投影)
第一部分(第1---4段),開端——盼于勒。
第二部分(第5--19段),發展— 贊于勒。
第三部分(第20-47段),高潮— 見于勒。
第四部分(第48-49段),結局 —躲于勒。
-----本文情節是由于勒與菲利普夫婦這兩條線交織發展構成的,雙線交織,情節完整而緊湊。
于勒到美洲前后經濟上變化:窮——富——窮。(投影)
菲利普夫婦態度發生了變化:攆——盼——躲(投影)新 課標 第一網
2、小說涉及哪些人物?各有怎樣性格?你對他們評價如何?作者怎樣描寫的?
討論明確:
(1)菲利普夫婦:
性格特點:
共同點:唯利是圖、自私、冷酷的性格特征。為了過上流生活,苦苦爭扎期盼。不同點:菲利普:自私、冷酷、虛偽、貪婪、懦弱;克拉麗絲:吝嗇、尖刻、有心計。
評判態度:可鄙、可諒。
描寫方法:正面描寫----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演讀相關語段)
(2)關于于勒:
性格特點:
早期行為不端、糟蹋錢;中期正直、有良心;后期自食其力、不拖累人。
評判態度:可恨、可憐.。
描寫方法:側面描寫.。
(3)關于“我”
性格特點:
善良、純真。 不以金錢衡量人。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希望整個社會,人與人之間充滿愛,而不是金錢主宰一切。(演讀相關語段)
評判態度:可愛、可敬。
描寫方法:心理描寫。
(4)姐夫:
性格特點:自私,貪財,愛虛榮,以金錢代替愛情。
評判態度:可憤、可悲。
描寫方法:側面描寫。
3、環境
(1)、自然環境
找出去施行和回來時海面景色語句,說說環境描寫分別起什么作用?
----分別烘托一家人滿懷希望的愉快和希望破滅的懊惱心境。
(2)、社會環境
從小說情節及人物性中能感受出,故事發生在怎樣的社會環境中?
------自私,冷酷、唯金是親。
四、合作探究:
1、小說多處成功運用對比手法,刻畫的物,表現主題,請分別列肖舉出來
討論歸納:(投影)
(1)我與爸媽態度: 同情----冷酷
(2)爸媽前后態度: 盼贊- --躲罵 錢?
(3)旅行去回心情: 愉快- --沮喪
(4)來信前后婚事: 難嫁---易嫁
2、主題探究
(1)教師提問啟發:從上述對比中可看出作者寫作目的是什么呢?
(2)討論歸納:
①.“金錢”說:在資本主義社會里,金錢主宰了人的心靈和生活。同樣也能使非常親近的人分道揚鎬。馬克思、恩格斯說:“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別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