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北省中考語文備考:說明文閱讀
④疾病傳播途徑主要為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接觸感染的動物或其糞便、周圍污染的環境或氣溶膠等途徑傳播。某些毒株如h1n1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其傳染途徑與流感類似,通常是通過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等。因此,只要我們從疾病傳播的主要途徑入手就可能預防病毒感染。
⑤越是年輕、體質強壯的人,身體的免疫功能越敏感,發揮的免疫能量就越高。甲型h1n1流感一旦侵犯這樣的人,其人體的免疫細胞就會迅速釋放,這是因為免疫功能旺盛,一下子釋放太多,就會破壞人體自身免疫細胞的平衡狀態,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因此要特別注意對這部分高危人群的防治工作,當然也應注意對老人和兒童的防治。
⑥另外,甲型h1n1流感病毒對熱敏感,高溫可滅活。因此,只要以高溫就可滅甲型h1n1流感病毒。(根據相關資料編寫)
1.請根據你對文章的閱讀,簡要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特點。(3分)
2.請從選文第①語段的三個畫線句子中任選一句,指出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3.選文中“甲型h1n1流感很可能過了夏天就沒事了”的“很”能否刪去?為什么?(2分)
參考答案
1.與一般流感相似,突然發高燒,傳染性強,人感染后進展快;有一定潛伏期,主要是以呼吸道傳染傳播,年輕強壯的人是高危人群;對熱敏感,高溫可滅此病毒;并不可怕,可防可控可治。2.不設統一答案,①作比較,以甲型h1n1流感與一般流感作比較,突出其傳染性強,人感染后進展快的特點。②列數據,以38℃以上的具體數據說明甲型h1n1流感突然發高燒的特點。③舉例子,舉引發肺炎和呼吸衰竭等例子說明甲型h1n1流感容易引起嚴重疾病,甚至導致死亡。3.不能刪,因為用“很”修飾“可能”表明這種可能性很大,如果刪去后則表明只是一般性可能,不如“很可能”準確。
(二))閱讀下面選文,回答20--24題。(,遼寧錦州)
氣候怎樣“塑造”人類
人的一切,并非完全能由人類自己主宰,這個“權力”有時還握在大自然的“手心”里。
人的高矮胖瘦以及容貌的紅黃黑白,不僅與人的遺傳有關,而且與氣候也有一定的關系。
在歐亞大陸,生活在赤道附近熱帶地區的人,由于光照強烈,氣溫又高,人的皮膚顏色黑黝黝的。為了抵御酷熱的氣候,他們的脖子很短,頭明顯偏小,而鼻子較闊,這樣有利于散發體內熱量。在寒帶、溫帶的高緯度地區,常年太陽不能直射,光照強度較弱,氣溫很低,嚴寒期又長,這里大多為白種人。為了抵御嚴寒,他們往往生有一個比住在溫、熱帶地區的人更鉤的鼻子。鼻梁較高,鼻內孔道較長。就頭型而言,寒帶和溫帶居民頭大、頭型圓,臉部比較平,這很有利于保溫、減少散熱量。
為適應高山稀薄的空氣,山區居民的胸部突出,呼吸功能發達,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比沿海地區的居民明顯偏多。氣候對身高的影響更為明顯。以我國為例,北京的年日照時數為2778.7小時,武漢年日照時數為2085.3小時,廣州年日照時數為1945.3小時,成都年日照時數最少,僅有1239.3小時,所以這些城市居民的平均身高依次由高到矮。其原因是日光中的紫外線能使人體皮膚內的脫氫膽固醇變成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有促進骨鈣化和長粗長高的作用。
生活在熱帶地區的人,在室外活動的時間比較多。氣溫高,使生活在那里的人性情易暴躁和發怒。居住在寒冷地帶的人,大部分時間在一個不太大的空間里與別人朝夕相處,養成了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具有較強的忍耐力的性格。比如生活在北極圈內的愛斯基摩人,被人們稱為“永不發怒的人”。居住在溫暖宜人的水鄉的人們,因為氣候濕潤、風景秀麗,人們對周圍事物敏感,且多情善感,機智敏捷。山區居民因為山高地廣,人煙稀少,長久生活在這種環境中,說話聲音洪亮,性格誠實直爽。居住在廣闊的草原上的牧民,因為草原茫茫,交通不便,氣候惡劣,風沙很大,所以,他們常常騎馬奔馳,盡情舒展自己,性格變得豪放直爽,熱情好客。(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