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北省中考語文備考:說明文閱讀
1.氣候從哪幾方面來塑造人類的?(2分)
2.根據文章內容填空:(4分)
生活在熱帶的人,性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在寒冷地帶的人,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生活在水鄉的人們,性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在山區的人們,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句中的“并非”一詞能否去掉?為什么?(2分)
4.指出劃線句子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5.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你同意這一說法嗎?談談你的看法(2分)
參考答案:
1.人的外貌(高矮胖瘦以及容貌的紅黃黑白)、性格。(每點1分)
2.熱帶——易暴躁和發怒;(1分)寒冷地帶——有較強的忍耐力;(1分)
水鄉——對周圍事物敏感且多情善感,機智敏捷;(1分)山區——誠實直爽。(1分)
3.不能去掉(1分)。因為“并非”是“并不是”的意思,如果去掉,就變成了人的一切完全由人類自己主宰,與原文所表達的內容不一致,就不能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2分)
4.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答對兩種即給1分)
作用:具體準確地說明了氣候對身高的影響更為明顯。(2分)
5.同意或不同意都可,自圓其說,言之成理即可。
(三)閱讀《美食身上穿》,回答13—16題(,黑龍江哈爾濱)
美食身上穿
①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衣料的選擇也在發生變化:從最初的棉麻,到后來的人造纖維尼龍、的確良。其實,各種纖維制成的衣料都有局限,比如棉質服裝雖然舒服,但總覺得不上檔次,不容易吸引眼球;絲綢雖然輕薄柔軟,但容易起皺;麻類雖然涼爽,但穿在身上總有刺癢感;化纖雖然平整,卻難與皮膚親和。而眼下又興起了“綠色服裝”、“生態服裝”,人們又重新選擇了天然纖維,一些服裝生產商也開始利用天然作物開發新型的生物布料。
②大豆一直是博得大眾喜愛的食品,F如今,大豆也不再僅僅用來磨豆腐、榨豆漿,一種用大豆蛋白纖維制成的新型服裝面料正在進入我們的生活。生產這種大豆蛋白纖維所用原料是榨油后的豆渣,因此稱之為“綠色纖維”是再貼切不過了。經生化技術的一番“點化”,大豆就從“吃的”搖身變成“穿的”了,大大提高了大豆產品的附加值。
③大豆蛋白纖維制成的服裝像棉花般柔軟,看起來具有絲織品的天然光澤和懸垂感,還能抗茵、防靜電。它除了具備以上各種纖維的優點外,還有很多獨特之處。由于大豆蛋白纖維外層基本上是蛋白質,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其保健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對現在穿著時尚的人們來說,大豆蛋白纖維的出現給了他們更多選擇的余地,再加上大豆蛋白纖維制成的服裝還符合免燙、易洗的潮流,更是會得到很多人的青睞。另外,穿上大豆蛋白纖維衣服,最值得自豪的是可以這樣宣稱:“我的衣服可是無污染的綠色產品哦!”
④大豆蛋白纖維備受寵愛,玉米纖維也不甘示弱。在意大利的一些球隊,俱樂部為球員們特別配備了含有玉米纖維的球服,這種運動衣具有比一般的棉制服裝高好幾倍的吸汗性,可以讓球員在大汗淋漓時覺得更舒適,為球衣增添了人性化的色彩。
⑤傳統的化纖或人造纖維是用石油提煉而成的,而玉米纖維則完全是從玉米這樣可循環再生的農作物資源中提取,因而不會污染環境,更能被生物分解,最后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正可謂取自大地,再回歸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