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衡傳》 《 祭妹文》教案
張衡,作為一個偉大的學者,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作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突出的。張衡致力于科學研究,尤其注重實驗科學的研究和發明創造,這一點在世界科學史上也屬難能可貴。以我們今天20世紀的科學水平看,不難想象古人研究天文、地震一類學問的艱難。只就張衡的候風地動儀來說,就比歐洲人要早1700多年,這一偉大成就,至今為世界所公認。然而這只是張衡研究地震學的成果,張衡的偉大在于他取得這些成果的過程,在于他處在讖緯迷信觀念風行一時,思想統治極為嚴酷的東漢時期取得了這樣輝煌的成就。這就是說,張衡取得這種成果在于他有偉大的精神,這種精神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他刻苦求學,科學務實的精神;一是他勇于批判,敢于斗爭的追求真理的精神。這種精神是我們至今應該認真學習的。
( 二 ) 《張衡傳》與《屈原列傳》兩篇傳記有什么異同 ?
答案要點:如果將《張衡傳》與《屈原列傳》相比較,則更能體現《張》文特點。兩篇傳記最大的共同點都是按照時間順序,粗線條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選材有詳有略,重點突出。最大的區別是在表達方式上,《屈》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懷,采用了敘議結合的方法,而《張衡傳》為了表現張衡的杰出貢獻,用說明性文字對張衡的發明候風地動儀作了較詳細的介紹。
( 三 ) 反復朗讀《祭妹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體會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
1 . 開頭總起說了什么 ? 結束時與開頭怎樣呼應 ?
2 . 文章的主體部分以什么為線索 ? 按什么順序記敘死者的一生 ?
3 . 文章的主體部分在記敘亡妹一生時選取了哪些生活片斷 ? 文章在選材上有哪些特點 ?
4 . 文章的記敘、寫景、抒情是怎樣結合的 ?
5 . 哪些句子突出地表達了作者哀痛的心情 ?
答案要點:
《祭妹文》是他的散文代表作。文章開頭總說亡妹葬于異地,交代祭奠時間,祭者身份,并用“嗚呼”一語,轉第一人稱為第二人稱,直呼亡妹,奠定全文凄切哀惋的基調。結尾亦直抒悲痛之情,以“哭汝”二字總括全文,以“奠汝”二字與文首“奠以文”相應,以連呼“嗚呼哀哉”呼應開頭“嗚呼”,結束全文,真是一往情深。
本文抒寫對亡妹的懷念,主要采用的是寓情于事的寫法。正文部分先概述亡妹不幸的一生,將她的“遇人仳離,致孤危托落”歸咎于詩書。以下便按時間的順序敘事:
a . 記幼年瑣事 b . 記妹歸終家后情況 c . 記妹病危和死 d . 敘對亡妹身后事的籌措,告慰亡靈
本文以生活瑣事為題材,件件小事都寄托無限哀思,撕肝裂膽,今日讀之,不免同聲一哭。寓真情于家庭瑣事的娓娓訴說,頗與明代歸有光相似!安恢^汝之先予以去也 ! ”“嗚呼 ! 今而后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 ! ”“蓋猶忍死待予也,嗚呼痛哉 ! ”“然則抱此無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 ”“汝死我葬,我死誰埋 ? ”皆呼天搶地直宣胸臆之筆,使文章涌起陣陣情感的波濤。有時敘述中插入幾句景物描寫,如“羊山曠渺,南望原隰,西望棲霞,風雨晨昏,羈魂有伴”,“紙灰飛揚,朔風野大”,皆渲染了凄切悲涼的氣氛,倍增哀情。作者以“愛聽古人節義事”“一念之貞”說明亡妹的悲劇是受封建禮教思想毒害的結果,這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然其“至今無男”“亦無子女”“九族無可繼者”,又流露了封建宗法觀念的消極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