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節選)
3交流明確:童年屬于每個人的自由天地,童年沒有奢望,沒有責任,無拘無束,沒有成人世界的煩惱,無憂無慮,而成人不得不為生計操勞奔波,所以往往會懷想童年。蕭紅20歲起就漂泊流浪,生活極不安寧,情緒波瀾起伏,國難之際亡命香港,一再受到感情挫折,病魔纏身,故鄉又淪喪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之下,因而回憶故鄉,回憶美好童年,成了她精神的最后寄托。明確作者的情感根源。二、質疑問難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1引導:在那樣的年代,作者回憶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僅僅是為了表示對童年生活的向往嗎?揣摩一下作者是否有別的用意?你還能從文章中有自己獨特的發現或疑問嗎?把它拿出來,與同學老師共同探討。研讀課文,尋找自己獨特的發現或疑問。2引導學生在質疑后用討論和交流的方法解決問題。討論、交流。組織交流并明確課后學習:1.閱讀下面《童年的回憶》,體會成年人對于童年的特殊感情,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2.研讀文章,設計5個問題,與同桌交流探討并互相作解答。附:童年的回憶 走過一條長長的石板路,路的盡頭就是我曾經生活的地方。小小的村子里留下了我兒時的夢想,留下了童真的回憶。甜甜的感覺現在還不時的涌上心頭。
村子的東南有片草地,綠油油的小草兒茂盛的長在春天的懷抱里。有條小澗流著清澈的水,水里還有魚兒。這里不僅是放養雞鴨的好地方,更是我們幾個小伙伴玩耍的好地方。我們每天都在這里盡情的嬉鬧著,騎老牛,在草地上摔交,或是做著其他的游戲。
到了五,六月的時候,我們便在田里捉泥鰍或是在草地上抓蛤蟆。抓蛤蟆其實是件很有趣的事兒。折根青竹,用線吊條蚯蚓在竹頭,悄悄地走到正在草地邊鳴叫的蛤蟆的身邊,輕輕的在它的后面一點一點的抖著竹子,線頭上的蚯蚓就在草上或是地面上一跳一跳的。蛤蟆一看,以為有口福了,一口咬住就不放,任由我們就這樣吊著它四處亂跑。不過,對它來說,我們幾個還不算壞了。因為,一般我們都不會把它折騰到半死就會放了它的。
到了真正盛夏的時候,蟋蟀兒的叫聲吸引了我們的注意。我,兔子,皮蛋,二丫頭便會提著早就扎好了的籠子,欣然前往了。村的山腳下長滿了青草,就在那石頭縫隙里,它們歡快的叫著。有點黑色的是將軍,有點綠的是豆蟋蟀,還有其他的名字呢,都是我們起的。抓蟋蟀還要有點方法的,聽著它們聲音的源頭來處,屏住呼吸不要大口的喘氣。悄悄的貓著腰,找準它在的地方,用手握成空拳,然后一把罩去。這樣就可以十拿九穩到手了,要是一下沒有抓住它而讓它鉆進了石頭的縫隙里就不好抓了。那樣的話,就要折根小樹枝從縫隙里去挑它了。一般不久就可以把它挑出來的,要是還沒有出來,那只有水澆了。這樣它就更呆不住了,等它一跳出來就要趕快撲住。我們最喜歡抓到的就是有點黑色的將軍了,因為它比其他的更厲害多了,斗起來的時候贏的次數要更多些。
村北有條小河,水并太深,最深處也只有一人高。水里的小魚兒到是蠻多的,只是都不很大。下午的時候,我們就經常到這條小河里游泳,撈魚兒。皮蛋的點子最多了,每次他都會找個水面較狹窄的地方把水堵住,只在中間留出一個碗口大的孔,并用竹籃對準這個孔,讓水從竹籃的縫隙間流過。然后,我們幾個就到水的上游往下趕魚。過了一會兒,他就將竹籃提起來,那魚啊!便在竹籃里面“撲通,撲通”的跳著。望著半籃子小魚,我們都會心奮得直跳起來。迫不及待把魚倒出來,在空地上用樹條穿魚串做著燒烤。大口大口吃著自己燒烤的魚串,那滋味就別提有多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