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鑄劍》教案
《鑄劍》這篇文章借古代復仇故事的傳說,表現了魯迅對黑暗現實的憤怒和反抗。辛亥革命,“五卅”慘案,“女師大事件”,直到1926 年的“三•一八”慘案,魯迅目睹了無數無辜的人倒在血泊之中,這種黑暗的現實讓魯迅憤怒、壓抑,而一位學者和文人只能以筆做槍,通過諷刺犀利的文筆,來表現心中的憤懣,來激發人們的斗志。所以,他改編了這個故事,讓古代的義士用行動替他說話,用行動來喚醒人們。同時他也留給了讀者思考,宴之敖者的行動能否根本解決推翻反動統治的問題,所以說這篇小說極有意義,引人思考。
五、藝術特色。
1. 本文對人物的塑造有其獨到的一面,在生活中塑造人物,使之升華。注意人物之間性情的比較,如眉間尺與黑色人的比較,黑色人與干癟臉少年的比較等。
2. 運用夸張荒誕的藝術手法使小說的描寫更生動,例如干將鑄劍的情景,人頭在鼎中唱歌跳舞等。
3. 在情節中穿插幾首歌,表現人物的內心,使故事更具有表現力。
六、布置作業。
模仿本文的寫法,選一則古代的傳說或神話或成語故事,改編成現代小說,要表現有價值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