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下冊小說單元的教學建議
一、對小說閱讀教學的粗淺認識
從閱讀考綱和課標中,筆者對小說教學有如下新的認識:
1.教材所選的小說雖不會作為考試的閱讀材料,但它可以成為學生最愛的體裁,可以成為學生激發語文學習興趣的載體。所以,在小說教學中,要善于利用教材所選的小說,激發全體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僅讀課內小說,并且能自然地延伸到讀相當程度的課外閱讀材料。
2.小說是生活中閱讀人群最廣泛的讀物,隨著中考難度系數的降低,我們語文老師應該放下思想包袱,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小說。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所選的小說,指導學生掌握一些閱讀方法,比如訓練學生學會快速閱讀;訓練學生較熟練地運用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指導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品味小說;啟發學生學會聯系實際讀出自我,讀出對自然、社會、人生、寫作的有益啟示;指導學生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地閱讀。
3.從考試內容的層次要求可以把小說閱讀的目標定位為:
基礎層次:能正確辨識常用字,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了解重要的作家作品,熟讀精彩語段,默寫或仿寫精彩語句。
中級層次:篩選并整合文章中的重要信息,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情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高級層次: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初步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對作品的內容和表達提出自己的疑問并嘗試探討;分析文章的主要寫作方法、語言特色等。
4.文學作品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因此在小說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探究型的閱讀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三、小說教學的基本流程
傳統的小說教學流程為:作家介紹、寫作背景、情節、人物、環境、主題、藝術特點的分析等等。整個流程的關注點是教師,其主要目的是教懂,教師的作用是導入與輸入。
而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其教學流程應該關注學生,其教學目的主要是調動學生的情緒,讓他們主動去學,并且會學。因此,在新課程的背景之下,我們要適當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僅要遵循教學規律,更要遵循一般的閱讀規律,進行教學。
總結自己的教學實踐,依據學的規律,筆者把小說閱讀教學的基本流程分成以下四步:
1. 教師創設情景或指引方法。目的在于導入閱讀狀態。
2.快速閱讀。重在教學生如何把握小說的故事情節,培養學生篩選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3.精讀。重在提高學生對小說的綜合理解能力,主要包括對敘述性語言和描寫性語言的理解力,對內容和表達的探究能力,對作品情境和形象的感受能力。
4.反思與創新。重在引導學生由作品走進生活,學以致用,增加有創意的閱讀,提高學生認識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對作品的評判能力。
四、每道流程中常見的“問題設計”
[略讀]
1.快速瀏覽全文,說說全文的主要內容。
方法指導:主要內容的概括要小說的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