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九年級語文教案 >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2份(精選17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2份

發布時間:2023-03-15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2份(精選17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2份 篇1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孫茜 

  [教學過程和方法] 

  師:(板書“三人成虎”)同學們都知道“三人成虎”的成語嗎? 

  生:不知道。 

  師:戰國時代,各國相互攻伐,為了使大家都真正遵守信約,國家與國家之間通常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稇饑摺の翰摺分杏羞@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太子到趙國去做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現在有個人來說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信。” 

  龐蔥說:“如果第二 個人說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說,好象真的有了老虎了,F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再召見他了。 

  市是人口集中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老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個故事本來是諷刺魏王無知的,但后世人引申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也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君王多有謀士,像龐蔥、百里奚等,他們主要是為君王出謀劃策,但君王是否聽勸,得看勸術如何以及君王是否是明主。今天我們來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看鄒忌是如何勸說齊王的,而齊王是否聽了他的建議。 

  師:請閱讀注釋1,回答《戰國策》又稱什么? 

  生:(看后回答)“策”通“冊”,意思是《戰國策》原為戰國末期秦漢間人所輯,后經西漢末年編訂成書。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情況和社會面貌。 

  師:是的。全書共十二策,本文選自《戰國策》,《戰國策》記載的是策士謀臣的策略和言論。《戰國策》既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教學過程] 

  師:請大家快速地把課文瀏覽一遍,各個組把不懂的字詞劃出來。 (過了兩分鐘) 

  生:(部分)老師,我們讀好了。 

  師:有不懂的字詞嗎? 

  生:沒有。 

  師:我們先來分析題目,“諷”是什么意思? 

  生:鄒忌諷齊王。 

  師:“納”呢? 

  生:齊王納諫。 

  師:很好,但是還要請大家注意,“納”一般是指長輩或上級接納別人的意見。如果是給別人提意見應該稱“進諫”。 

  師:下面我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ò鍟゛、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么? 

  b、鄒忌是怎么樣諷齊王的? 

  c、鄒忌諷齊王的結果怎么樣? 

  d、齊王怎么樣進諫? 

  e、納諫后的效果如何? 

 。ㄖ付▽W生讀,五分鐘后) 

  生:老師,我們組有疑問:為什么鄒忌的妻子“私我”,而他的妾卻是“畏我”? 

  師:其他組的同學能幫助他們解決嗎? 

  生:(討論后)我們不知道。 

  師:這就涉及到古代婚姻中的女子地位的問題。妻是明媒正娶的,妻的娘家權勢與丈夫相當,因此在家庭中頗有地位;而妾是買來的或別人贈與的,娘家的地位一般比較低,也就影響了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般說來,小妾不但畏懼丈夫,還畏懼妻子。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搶答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么? 

  生:早晨照鏡子,然后想到與徐公誰美?,并詢問妻、妾、客。他們都夸鄒忌美。由此,鄒忌想到齊王身邊的人可能都會贊美齊王。 

  師:太好了,回答的非常好,同學們有不同意見嗎? 

  生:沒有。 

  師:其實,這樣一來,我們也明白了第二個問題。鄒忌就是拿妻、妾、客比王身邊的人。那么這里運用了什么手法呢? 

  生:(討論)對比 

  生:反襯! 

  師:運用的是譬喻說理。那么齊王有沒有納諫? 

  生:有。 

  師:你怎么看出來的? 

  生:他定了三種可以受賞的方法。 

  師:是的,他接受了。 

  面刺------------上賞--------------門庭若市 

  書諫------------中賞--------------無可進者 

  謗譏------------下賞--------------戰勝于朝廷 

  請你們把那幾句話讀出來好嗎? 

 。ㄉx) 

  師:齊王納諫后的效果如何? 

  生:四海之內皆朝于齊。 

  師:很好,效果是:門庭若市,無可進者,戰勝于朝廷。接下來,請大家看一下綜合練習中 的《召公諫厲王弭謗》,思考: 

  厲王納諫了沒有,他的下場如何? 

  生:他沒有納諫,下場是被流放。 

  師:是的。盡管召公也進諫了,但卻沒有納諫的人。因此君王是否納諫不僅取決于進諫者是否會勸,還在于納諫者是否英明。 

  師:下面的時間就請同學們做練習。 

  (練習略)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黃燕亞 

  本課用一個小三連完成,整體教學思路如下: 

  讀一讀--演一演--比一比--練一練--辯一辯--查一查  

  師:同學們,常言道:\\\"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因為逆耳,常使忠言得不到落實。尤其在君王身邊,所謂\\\"伴君如伴虎\\\",出口不慎很可能招致殺身之禍。作為忠臣,面對君王的弊病如果不及時指出,第一愧對國家社稷,黎民百姓,其次又愧對自己良心。那么如何才能讓君王心平氣和地聆聽忠言,使其聽之順耳,并且心悅誠服地接受呢?這里就涉及到了說話的藝術。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欣賞一下古之雄辯家的風范。請大家打開書本到61頁。 

  第一環節:讀一讀 

  師:\\\"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首先,我們齊讀全文。相信在讀的過程中我們就能發現問題了。 

  (學生齊讀,讀到文中\\\"形貌昳麗\\\"、\\\"朝服衣冠\\\"、\\\"能謗譏于市朝\\\"、\\\"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處時,或停頓,或不統一) 

  師:發現問題了吧,同學們?老師暫時不說,因為既然大家自己能發現,那么就自己嘗試解決問題吧,F在,我們就分組把重點字詞和難解字詞找出來,然后考考其他的小組,看看他們能得多少分,看看哪一組在第一輪角逐中能脫穎而出。 

  (各小組小聲議論起來,老師巡視指導,要求小組長把成員歸納的知識點整理到一張紙上。然后上黑板,各組交互完成任務,學生集體評改。學生有互相挑戰的情緒,又有古文參考書,把重難點基本都能找到。第三小組以滿分10分勝出。掌聲鼓勵。)        師:現在問題解決了,我們再讀一遍,這次肯定能讀得準確而響亮了是嗎?(學生齊讀,這次大有進步,由于文章比較簡單,學生自主疏通大意,老師指正。)         

  第二環節:演一演                                                           

  師:同學們,初學了本文,我們已經了解了故事梗概,這里涉及到幾個人物? 

  生:(異口同聲)鄒忌、妻、妾、客、齊王。 

  師:除了主人公,這些人物言語不多,由于身份不同,言行表現就肯定有區別。比如,妻和妾說話的口氣會有什么不同呢? 

 。ㄉ咦彀松,有男生開始嗲聲嗲氣的模擬,大家哄笑。) 

  師:好,有同學開始不分性別躍躍欲試了?(學生笑,幾個同學也不好意思了,停止了怪腔怪調,安靜下來。)現在各小組可以討論一下這些人物說話時的心理,分角色朗讀一下,注意把握微妙的感情差異。然后小組合作,推薦六位同學分別飾演五個人物和朗讀旁白,也可以自告奮勇,毛遂自薦,我們看看表演的效果如何。 

 。▽W生活躍起來,開始琢磨人物心理,用各種口氣對話,饒有興趣。老師參與各組討論,指導朗讀。并注意全班學生的整體紀律。) 

  師:大家都很認真,也很有表演能力,剛才已經發現了很多\\\"影視新秀\\\"啊,(學生笑)現在呢,我們就來欣賞他們的精彩表演吧。 

 。▽W生鼓掌,六位同學上臺。老師恭敬地搬上一把椅子,請\\\"齊王\\\"上座。學生笑言:跑龍套的。) 

 。◣孜粚W生煞有介事地表演開來,尤其是表演齊王的大個男生,表演到位。幾分鐘的表演不時贏得掌聲和笑聲。) 

  師:大家說演得好不好?(同學們齊喊:好。┖迷谀睦?要說出理由,當個有水平的評論家。這幾位演員哪些地方表演得特別好,哪些地方如果這樣表演會更恰當,大家可以各抒己見。 

  生1:我認為扮演妻妾的同學表演很好,把妻子對丈夫的寵愛之情和妾的畏懼拘謹的神情都表現出來了。 

  生2:表演最好的絕對是\\\"齊王\\\"嘛,多有君王氣度!說起話來有霸氣。而且,把這位君王謙遜,知錯就改的一面也表現出來了。 

  生3:(扮演鄒忌者):我說說我扮演鄒忌的感覺吧,如果讓我再演一次,我覺得應該再嚴肅一點。因為說得畢竟是國家大事,他只是采用委婉的方法,但態度是很認真,很嚴肅的。 

  師:有道理!鄒忌果然非同一般,不僅敢于進諫,而且能將齊王說得心悅誠服,現在我們仔細體味一下說話的藝術。 

  第三環節:比一比 

  師:請同學們看小黑板,組內討論或者組間交流,這些問題你們能解決嗎? 

  (出示小黑板,板書如下:) 

  1、鄒忌的家事和國事之間,存在著怎樣的聯系?鄒忌是用什么方法來諷喻齊威王納諫的? 

  2、瀏覽《納諫與止謗》,比較齊王和周厲王對于納諫的態度、措施以及結果,你對此有何感想? 

  (學生開始比較閱讀,討論交流。老師巡視,學生有疑問之處及時點撥。) 

  師:好,各小組長那里是不是都整理好你們組的意見了?(回答:差不多了。)看來不是特別有把握。沒關系,我們先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不當之處全班集體解決。俗話說:兩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何況我們有35個(算我一個)臭皮匠呢?(學生笑) 

  第二組代表:我們回答第三題可以嗎?我們畫了個小圖表…… 

  師:當然可以。上黑板來吧。 

  (學生圖示如下:) 

  人物——態度——措施                  ——結果 

  齊王——納諫——面刺、上書、謗譏,受三賞——戰勝于朝廷 

  厲王——止謗——防民之口勝 于防川——流于彘 

  師:非常好,這樣一比較,可謂一目了然。集體智慧,果然表現出色。那么你們對兩者的比較結果有什么想法嗎? 

  生:多聽忠言,虛心接受,才能治理好國家。如果一意孤行,昏庸無能只能亡國。 

  師:有道理,大家不妨以此引申,聯系實際生活,課后在小作文本上寫個幾百字的感悟。好,其他小組來挑戰一下,你們是否同樣能比較完美地來回答另外一個問題呢?哪個小組? 

  (幾個小組長同時高高舉手,老師指明第四小組回答。) 

  第四小組代表:我們回答第一個問題。鄒忌把國事和家事作比較,從“我”和徐公比美這件事,得出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因此“皆以美于徐公”,然后推及齊王,宮婦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內有求于王,因此得出結論:王之弊甚矣。這樣很有說服力。 

  師:回答得很好,那么這屬于哪種比較?(學生:類比)對,正因為兩件事同出一理,比美的私事是為國家大事作鋪墊的,設喻類比,由小及大,委婉動聽,入情入理,所以齊王很容易接納這個道理。如果鄒忌單刀直入,直言進諫,可能會有什么后果呢? 

  生:來人!拉出去砍了!“咔嚓!”(學生模擬砍頭狀) 

 。◣熒Α# 

  第四環節:練一練 

  師:現在大家一定非常想擁有伶牙俐齒,雄辯口才了吧?真希望能夠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遍天下無敵手。而且現今社會,還真需要你能有很好的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下面就請大家動動嘴,注意運用說話藝術,說服老師讓大家看漫畫。 

 。▽W生一下來勁了,七嘴八舌爭論開來,具體過程略。) 

  第五環節:辯一辯 

  師:大家都已經體會到了鄒忌的善于進諫的方法,也體會到了齊王勇于納諫的精神,那么想要讓君王納諫,到底是君王本身的胸襟氣度更重要,還是進諫的說話藝術更重要? 

  (學生開始爭論起來 。) 

  師:好,大家都有話要說了。但辯論講究有理有據,在下一課學習《納諫與止謗》這一篇課文時,大家要充分提取文中有效信息,了解歷史實例,組成你的有力論據。到時,我們進行一場小小辯論賽,相信大家又會有精彩表現的。下課。 

  第六環節:查一查(在本單元教學完成后,帶學生上電子閱覽室完成) 

  1、查詢鄒忌和齊威王的相關史料 

  2、查詢《戰國策》的文學常識 

  3、查詢唐太宗與魏征、比干被挖心的歷史典故 

  關于古文教學的 

  幾點思考 

  ◆黃燕亞 

  古文學習向來是令學生厭煩、老師頭疼的一個問題。面對佶屈聱牙,生澀難懂的文言文,學生既沒興趣又沒耐心,課堂氣氛死氣沉沉,令人昏昏欲睡,老師一個人獨角戲難唱,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但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悠久文化的一脈傳承,古典文史知識的學習研究,又必然需要沉浸于前人抒寫的典籍之中,無法繞開幾千年的精華沉淀而一步邁入相對膚淺浮躁的白話世界。 

  初中階段已經接觸了一些簡單古詩詞和文言文,進入高中階段后自然提高學習要求了,需要我們帶領學生深入接觸古文學習,既為高考攻關作好實力積累,更為他們將來的深造作好鋪墊。因此,如何師生同樂學好古文,成了當務之急。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古文教學中我積極實踐,嘗試能在前人的基礎上開拓出一片輕松愉快的學習天空。下面,筆者就結合《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的教學談談對于古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學生主動學習,引進競爭機制。 

  我們習慣了把備課中的所有知識點傾倒給學生,尤其是古文,認為學生水平不夠,只要能聽、記下來就可以了。本身學習內容深奧艱澀,加上被動學習,剝奪主動權這是許多學生厭惡古文學習的重要原因。所以筆者堅持把課堂還給學生,特別是古文學習。 

  如《鄒忌》一文中的字詞翻譯等基礎知識,全部讓學生自己解決,老師只在知識點歸納和文章思想內容上給予引導。首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要求必須完成轉注任務。這一條我班學生已經養成習慣,我只要適當監督檢查就是。為了提高預習效率增強預習效果,在學生自主學習前,我會告訴學生預習完要求若干位同學上黑板完成重點字詞的注音注釋,要求脫離書本,挑戰自己的記憶力。這常常成為課堂的第一個興奮點,好多學生自告奮勇的上臺,然后還是由學生評改。或者用更明顯的競爭機制,讓各小組互相挑戰,那就更熱鬧了,為了難倒對方,學生會把書本和教參吃透,充分討論充分自主學習。老師只要注意提醒學生提問時不可進行無意義的挑釁和刁難,專挑怪、難、偏的提問,那將會影響該組的最終成績。在《鄒忌》一文的教學中,這種方法效果甚好。 

  二、創設真實情境,積極參與課堂。 

  在本冊古文教學中,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這一條我始終貫徹。如在教學屈原《國殤》時為讓學生充分想象戰場的宏大場面和悲壯場景,以及作者場面描寫中點面、遠近、動靜的巧妙安排,我讓同學們都來當張議謀拍一部電影——新版《英雄》。應該說學生在積極設計電影的過程中,已經深刻理解了文章內容以及屈原的構思技巧。隨后由他們的電影《英雄》引申出文章主旨,并進行遷移思考:何謂英雄?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展開了一次思想爭鋒。始終緊扣文章精神內涵,深入其中又拓展開去,糾正學生的個人主義英雄思想,明確真正的英雄是能以國家利益為重,在國家危難之際,甘愿為國捐軀的人。 

  同樣,在《鄒忌》一文的教學中,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課堂,自導自演。在如此真實的情境中,學生既理解了文章內容,又準確把握了人物心理。最主要的是,沒有一個學生感到無聊,無事可做,而且競爭杠桿依舊刺激著學生們的神經,大家在不知不覺中就學完了課文。如果在下課鈴響時,師生都情不自禁地說:“這么快?”這不正是我們想要的嗎? 

  三、多種教學方式,挖掘學生潛能。 

  古文學習,我們可能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每堂課按著字音——詞義——句意——段落分層——文章思想內容——寫作方法的套路帶著學生一路小跑,下課時間到了,好,任務完成。至于學生在被老師固定的思路牽了45分鐘后,所得幾何,那就不得而知了。我們固然要形成我們的教學特色,卻也不能拘泥于此,一成不變。不妨多做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我們的引導下而不是死拉硬拽下學習古文,是一種風行水上,水到渠成的境界。 

  在教學《鄒忌》時,我讓學生小組競賽,自己表演,開展辯論,到圖書館查閱資料,圍繞教學任務多樣方式同時展開,充分挖掘學生潛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都有表現機會。好多學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不再懼怕古文,不再懼怕表現。學習《蒹葭》時,師生共同欣賞鄧麗君的《在水一方》,感受深摯的情感、幽幽的傷感;學習《碩鼠》時,一起漫畫奴隸主,看清剝削者的丑惡嘴臉;學習《涉江》時,尋覓精神的象征物,在一草一花上體味精神內涵,增加想象,將屈原的比喻象征手法活用…… 

  一個學期即將結束,這篇教學反思也算是對半年教學的一個總結。從中,我看到了古文學習陽光的一面,也體會到了積極嘗試的快樂,可能在這過程中經歷了很多曲折,但只要我們能時刻對教學保持不變的熱情和反思的冷靜,那么師生同樂一起學習的春天相信很快就會到來!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2份 篇2

  《戰國策》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調動多種誦讀手段,積累重點文言詞句,培養閱讀淺易對話體文言文的能力。

  2.體驗句式整齊中有變化的語言特色,欣賞諷諫的藝術,學習本文類比的說理方法。

  3.探究思想內涵,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培養正確認識自己、謙虛聽取意見的態度。

  【課文提示】。

  1.《戰國策》雜記東西周及諸國之事,又名《國策》《國事》《短長》,由劉向定名。

  2.《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中文學性最強的作品,文學成就在于:

 、匍L于說事,無論陳述或辯論,喜夸張渲染,充分發揮,暢所欲言,有很強的說服力。

 、诿鑼懭宋锏男蜗髽O生動。

 、壅f事常運用巧妙生動的譬喻,通過許多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強論者的說服力。

  【正音正字】  

  脩xiū  昳yì  孰shú  間jiàn  期jī

  【虛詞積累】

  于

  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的時間、處所;相當現代漢語:從、在、到等。

  介紹動作行為處置的對象;當現代漢語:把。

  介紹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相當現代漢語:對、對于、向、給等。

  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原因;相當現代漢語:由于、因為。

  介紹動作行的主動者,表示被動;相當現代漢語被。

  介紹比較對象,一般用在形容詞后;相當現代漢語:比。

  助詞;作動詞詞頭

  連詞;與“至”緊密結合成固定結構;相當現代漢語:要說……、不必譯。

  為<除注音者,均讀wéi>

  介詞;(讀wèi)介紹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對象;相當現代漢語:給、替、跟、向。

 。ㄗxwèi);介紹動作、行為的原因或目的;相當現代漢語:為了、因為。

  (讀wèi)表示被動;有時組成“為……所……”的格式;相當現代漢語:被……。

  助詞;在句尾,常與“何”等詞語呼應,表示疑問;相當現代漢語:呢。

  動詞;表充當謂語;意義應文而異,常見的相當現代漢語:做、作為、說、叫作。

  作判斷詞,表判斷;相當現代漢語:是。

  名詞;較少見;視上下文而譯。

  而

  連詞;表并列關系;相當現代漢語:并且、而且、又,可不譯。

  表相承關系;相當現代漢語:就、然后、因而,可不譯。

  表轉折關系;相當現代漢語:但是、可是、卻,可不譯。

  用在狀語和謂語之間,表修飾關系;相當現代漢語:著、地,可不譯

  表假設關系;相當現代漢語:如果、假使。

  表遞進關系;相當現代漢語:而且、并且。

  表補充關系;相當現代漢語:得、就、個、來、去、而又、向、以等。

  助詞;用在句尾,表感嘆語氣;相當現代漢語:啊。

  副詞;作時間詞語的后綴,形成副詞,不可拆開;相當現代漢語:始而——開始、繼而——接著、既而——接著、俄而——會兒。

  代詞;用作第二人稱代詞,代說話的對方;相當現代漢語:你。

  【朗讀課文】

  【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第1段),寫鄒忌不因他人的奉承而受蒙蔽。

  第二部分(第2段),寫鄒忌向齊威王納諫。

  第三部分(第3-4段),寫齊威王納諫受到的內外效果。

  【課文分析】

  本文寫齊國大臣鄒忌以自身的經歷設喻,勸說齊威王納諫。齊威王照辦了,下令廣開言路,改革政治,以致燕、趙、韓、魏都到齊國朝見。

  文章詳細寫了鄒忌“三問”和“三思”,生動地刻畫了一個謀臣形象。“三賞”則塑造了一個善于納諫的明智的君王。

  “三問三答”語句不同,是修辭的佳例。

  學習本文,要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豐厚,從中汲取民族言語文化的智慧,發展類比性思維,形成良好的誦讀習慣。

  作為封建社會古人諫君的文化產物,不應簡單褒貶和與現實比附,而應體會我國文化歷來對言辭作用及智慧人格的推崇,從傳統文化中汲取言語精華,并在閱讀文言的實踐中發展自己的言語與思維方式。

  【課外作業】

  1.完成“學習建議”。

  2.按要求,逐句翻譯全文。

  3.通過圖書館、因特網,了解《戰國策》的特點和成就。

  第二課時

  【朗讀課文】

  【串講課文】

  原文:鄒忌脩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

  翻譯:鄒忌身長八尺多,體形容貌光艷美麗。

  要點:脩,同“修”,長。  昳麗,光艷美麗。

  原文: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吾孰與城北徐公美?”

  翻譯:早晨(鄒忌)穿衣戴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和城北徐公誰美?”

  要點:服,穿戴。  謂,對……說。  孰,誰,什么! ∈肱c,連用表示比較。

  原文: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翻譯:他的妻子說:“您美得很,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要點:君,對人的尊稱。  甚,副詞,作“美”的補語。  何,哪里。

  原文: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翻譯: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

  原文: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

  翻譯:鄒忌不相信自己(這么美),又問他的妾:“我和城北徐公誰美?”

  要點:復,副詞,再。  自信,賓語前置。

  原文: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翻譯:妾說:“徐公哪里趕得上您呢!”

  原文: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

  翻譯:天大亮的時候,客人從外面來訪,(鄒忌)與(他)坐著交談。

  要點:旦日,課文解釋為“明日,第二天”。(一說天大亮的時候!叭龁枴睉撌且惶斓氖虑,

  下文“明日”可佐證。)  與,省略賓語“之”。

  原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

  翻譯:(鄒忌)問他:“我和徐公誰美?”

  原文: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翻譯: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呢。”

  原文: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翻譯:第二天白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看他,自己認為不如(徐公美);對著鏡子看自己,又覺得差得很遠。

  要點:孰,通“熟”,仔細! ∽砸暎e語前置! 

  原文: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翻譯:晚上睡覺時想這個事:“我的妻子贊美我是偏愛我;妾贊美我是害怕我;客人贊美我是要有事情求我。”

  要點:美,贊美。  私,偏愛。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因果關系,前果后因。

  原文: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翻譯: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要有事情求我,(所以)都認為(我)比徐公美!

  要點:誠知,確實知道。  以,認為! ∮,比。

  原文: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翻譯:現在齊國土地千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個。宮中姬妾、身邊侍者無不偏愛君王;朝廷大臣無不害怕君王;國內民眾無不有求于君王。從這些情況來看,君王受蒙蔽很厲害了。

  要點:宮婦左右,宮中姬妾、身邊近臣! ”,受蒙蔽! ∷木持畠,以處所借代人。

  原文:王曰:“善。”

  翻譯:齊威王說:“(說得)好!

  原文: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翻譯:(齊威王)就下達命令:“眾臣百姓能夠當面批評我過錯的人,授予大獎;寫信給我提意見的人,授予中獎;能在眾人集聚的場所指責議論而被我耳朵聽到的人,授予小獎!

  要點:面刺,當面批評。  謗譏,指責議論。  市朝,眾人集聚的場所。  

  原文: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翻譯:命令剛剛下達,大臣們積極進諫,朝廷像集市一樣。

  原文: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

  翻譯:幾個月以后,有時偶然有人進諫。

  要點:時時,有時! ¢g,間或,偶爾,有時候。  間進,偶然有人進諫! 

  原文: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翻譯:一年以后,(人們)即使想進諫,沒有值得進的了。

  要點:期年,一周年! ⊙,動詞,進諫。

  原文: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翻譯:燕、趙、韓、魏聽說這件事,都到齊國朝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身居朝廷就戰勝了(敵國)。

  第三課時

  【朗讀課文】

  【討論問題】(根據學生情況,選擇若干討論)

  1.說說同類詞“諷、諫、刺、謗譏、說”的含義。

  諷,微刺。托言感人,即婉言規勸之意! 

  諫,以直言正人之非也,即直言規勸。

  刺,當面指責!  ≈r譏,指責議論! 

  說,用一般的話勸說別人。

  2.鄒忌為何用諷的語言形式?

  提示:思考鄒忌為何要去諫,看看用文中哪一句話能回答。

  3.從中及下文可看出鄒忌是怎樣一個人?

  典型詞句:服、窺、謂→忌不自信、復問→與坐談→熟視、窺→暮寢而思之。鄒忌特殊的智慧——善于觀察、冷靜思考、以小見大。

  4.“三問三答三思”各表現人物怎樣的心理?

  點評三問:問妻,自信沾沾自喜;問妾,嚴肅疑慮急切;問客,試探著小聲問。

  點評三答:妻→私:偏愛贊揚;妾→畏:卑微畏怯;客→有求:逢迎敷衍。

  5. 鄒忌諷諫成功的因素還有哪方面?哪一字最典型體現?

  齊威王從善如流! ∫粋“善”表現齊王的大度坦誠。

  6. 鄒忌“比美”的內容是否離題?它與給齊王納諫有何關系?

  7. 寫三賞三變的目的是什么,從中你發現文章結構特色了嗎?

  提示:關鍵詞語——面、聞、間、門庭若市等。

  8. 補全下列有關諫說改過的名句,然后選擇一句與課文內容結合起來談談你的感想。

 、俜烂裰冢跤诜来ā!  秶Z》

 、诩媛爠t明,偏信則暗!  顿Y治通鑒》

 、坌叛圆幻溃姥圆恍!  独献印

 、苈勥^即改,從諫如流!  敦懹^政要》

  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墩撜Z》

  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犊鬃蛹艺Z》

 、咂渖碚涣疃;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墩撜Z》

  【拓展學習】

  閱讀劉向《說苑》的《螳螂捕蟬》片段,說說大意,比較與課文內容及寫法的異同。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 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課外預習】

  1.讀一遍《人類的第一次環球航行》,掃除文字障礙。

  2.大概理解新課文的內容,思考“學習建議”。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2份 篇3

  【教材分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的第十九課,屬第五單元(先秦史傳散文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選自《戰國策•齊策》。

  這篇課文所在單元的學習目標是:

  ①重視誦讀和背誦;

 、谡莆瘴难栽~語的含義及其在課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并能用現代觀念加以審視;

 、苁箤W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賞先秦散文的能力有所提高。

  根據單元目標,結合課文內容,本課學習目標可定為:

 、倭私狻稇饑摺返挠嘘P知識;

 、谡莆瘴闹械囊恍┪难詫嵲~、虛詞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劾斫庹n文內容,感受人物形象;

 、茴I會文中類比推理和比喻說理的方法,學習“三疊式結構”的寫法;

  ⑤體會“諷諫”的妙處,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⑥初步培養學生快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組織語言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教學設想】

  根據課標要求,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并嘗試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本課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學生自主活動。讓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主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懂文意;遇有讀不通的地方,提出疑問,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合作探究,或查找資料、請教老師,以期課文學習目標①②的完成。

  第二課時:師生交流探討。在課堂中,將課文學習目標③④⑤⑥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引用典故,解題導入”、“理解內容,探究寫法”、“分析人物,拓展延伸”三個步驟展開教學,分別從內容、結構、寫法、思想意義等方面予以分析,在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下面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

  一、引用典故,解題導入。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睆拇,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注:此成語典故于楚莊王也有記載)

  鄒 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借彈琴來說明治國安民的道理:彈琴要音調諧和才算善于彈琴,治國也和彈琴一樣,能安撫百姓才算是善于治國。齊威王聽后,大為贊賞,于是封他為齊相。

  《戰國策》——戰國時代國別史匯編,也是一部歷史散文總集。又稱《國策》、《國事》,由漢代劉向編訂的,共33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宋、衛、中山十二策。它記載了戰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記錄了各國謀臣的策略和言論。它語言流暢,寫人記事真切、生動,讀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風格,鋪陳偉麗,叱咤雄豪,藝術上有很高成就,對后代文人的影響很大。 

  諷——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告。

 。ㄔO計說明:先引用“一鳴驚人”的成語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破題導入;然后請同學解題,老師補充,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概念。特別是對題目這個“兼語式短語”的破解,讓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產生“豁然開朗”之感。)

  二、理解內容,探究寫法。

  1.課文中有一個很有趣的語言現象:就是很多內容都與“三”有關,并還可以用“三   ”的二字短語概括大意,請同學們試著找找看。

 。ㄒ唬 課文中的“三”

  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橫生,采用了一種奇特的“三疊式結構”的寫法:

  鄒忌三問,妻、妾、客的三答;

  鄒忌解蔽的三思;

  入朝見威王的三比;

  齊威王鼓勵納諫的三賞;

  納賞后齊國的三變。

  (其它還有這樣的一些“三”:“朝、旦日、明日”;“孰視、自視、寢思”; 甚而情節結構上的“起因、經過、結果”……)

  這樣,在內容上前后呼應,上下關照,層層推進;在句式上整散結合,錯落有致,讀來瑯瑯上口。

  2.課文除了在“三”字上很有意味,在“比”字上也下足了工夫。請同學們說說文章中的“比”。

  (二)課文中的“比”

  ①類比、喻比。ㄈ纾阂浴凹沂隆北取皣隆保核、畏、求)

  ②詳比、略比。ㄈ纾骸班u忌進諫”寫得詳;“臣民進諫”寫得略)

 、蹅缺、正比。ㄈ纾骸叭龁柸稹眰让姹龋弧叭肌闭姹龋

 、苊鞅、暗比。ㄈ纾骸班u忌比美”是明比;“四國朝齊”是暗比)

  ……

 。ㄔO計說明:采用“一字經緯式”的教學方法,串起對課文內容的整體理解。這里,抓住了“三”、“比”兩個字,從寫法入手,促內容理解:通過“三”字的切入,必能拎起全文的內容理解;通過“比”字的深化,從而引出課文的寫法探究。課中“關鍵字”的使用,力圖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教學效果。)

  三、分析人物,拓展延伸。

  1.結合課文內容,說說“鄒忌”這個人物形象。

  鄒忌:頭腦冷靜,善于思考;

  實事求是,緣事及理;

  忠于職守,足智多謀;

  善于辭令,勇于進諫……

  2.結合課文內容,說說“齊王”這個人物形象。

  齊王:聞過則改,明智果斷;

  從諫如流,興利除蔽……

  3.補充相關材料,對比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ㄒ唬 三 人 成 虎

  龐恭與太子質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乎?”曰:“不信!薄岸搜允杏谢,王信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乎?”王曰:“寡人信之!饼嫻г唬骸胺蚴兄疅o虎,今邯鄲之去魏也遠于市,議臣者過三人,愿王察之!饼嫻暮惙矗共坏靡。

  (選自《戰國策•魏策二》)

  【譯文】

  龐恭(魏國臣子)陪同太子到邯鄲(趙國國度)去做人質,他對魏王說:“現在一個人說街市上有老虎,國王你相信嗎?”回答說:“不信!薄皟蓚人說街市上有老虎,國王你信嗎?”回答說:“不信。”“三個人說街市上有老虎,國王你信嗎?”國王說:“寡人相信!饼嫻дf:“實際上街市上沒有老虎,現在是邯鄲離魏國比街市遠,議論我的人不止三個人,希望國王您明察!保ê髞恚嫻暮惙祷,終于還是不能被國王召見重用。

  (二) 螳 螂 捕 蟬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

  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

  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選自劉向《說苑•正諫》) 

  【譯文】

  吳王闔閭準備進攻楚國,告誡他身邊的大臣說:“膽敢向我進諫的人就處死!彼氖虖墓僦杏袀年輕人,想向吳王闔閭進諫,勸阻他不要進攻楚國,但是又不敢,就藏著子彈拿著彈弓來到吳王闔閭的后園走來走去,露水浸濕了他的衣服,象這樣經過了三個早晨。吳王闔閭說:“你來,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濕到這個地步!”那年輕的侍從官說:“園子里有棵樹,樹上有只知了,知了在高處鳴叫,它吸著露水,卻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彎著身子,屈著前肢,想要逮住蟬,卻不知道有一只黃雀在他的旁邊;黃雀伸長了頭頸,想要啄螳螂,卻不知道拿著彈弓和子彈的人在他的下面。知了、螳螂、黃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卻不顧它們身后的禍患!

  吳王闔閭聽了說:“對。 庇谑峭V沽擞帽

  (設計說明:分析人物形象,有助于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拓展延伸,則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四、說古談今,內化知識。

  1.請同學們說說你所知道的歷史上的“進諫”故事。

  2.結合現實生活,談談你怎樣給別人提出建議或者怎樣對待別人對自己的建議。

  3.贈記名言,師生共勉。

  銘記古人諫言,感悟現實生活: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

  ——(唐)魏征

  (設計說明:說歷史故事,讓學生之間實現知識資源共享,有利于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存,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談現實生活,主要是想增強學生在 “提出意見”和“接受意見”的感受和體會,引起他們在實際生活中的注意和思考;在幫助學生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的基礎上,水到渠成地引出魏征的名言,讓他們銘記。)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小結知識要點。

  2.寫好學習心得。(參考題目:①說說《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三”

  ②談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比”

  ③“諷諫”和“納諫”

  ④“諫臣”和“明君”

 、荨叭搜浴迸c“自信”

 、奕速F有“自知之明”

 、吒星橛H疏和認識事物的關系……)

 。ㄔO計說明:小結,是對課堂知識的一個回顧和復習,強調學生應該掌握的內容;而寫學習心得,則是對課堂知識的完善和深化,更進一步地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和主題思想的思考。)

  《鄒忌諷齊王納諫》說課稿

  《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二冊第十九課,屬第五單元(先秦史傳散文單元)的一篇課文,選自《戰國策.齊策》.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設想,說教學程序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 說教材

 。ㄒ唬 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編寫了《燭之武退秦師》、《勾踐滅吳》、《觸龍說趙太后》、《鄒忌諷齊王納諫》、《秋水》等古典散文的名篇。這些文章語言生動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節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培養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與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

  《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記敘了鄒忌諷齊王納諫,通過自已比美這件日常小事設喻,使齊王廣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鄒忌以自己與徐公比美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設喻,由已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道理由淺入深,具有極強的說服力,明確鄒忌勸說藝術,及齊王納諫而使得國勢強盛的意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有重要的意義。

  (二)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要從一個中心出發,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圍繞一個范疇,學生的語文素養,”結合本單元持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

 、 掌據文中的重點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 了解《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能力目標

 、 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方言實詞的意義的能力。

  ② 培養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分析力和較高的語言素養。

  方法目標

  學習敘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的藝術手法,理解諷喻說理的特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 體會“諷諫”的妙處,認識除敝的歷史意義和今天借鑒的現實意義。

  (三)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總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特殊名式現象。把握文字詳略處理,諷喻說理的特點。

  (四) 教學難點

  體會鄒忌進諫的技巧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節課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ㄒ唬、朗讀法

  用以讀帶講的方式,使學生在朗讀中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并學習課文的語言藝術。

 。ǘ⒂懻擖c撥法

  從不同角度設疑,巧設疑,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發揮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決疑問,把握課文內涵。

 。ㄈ、情景激勵法、比較法、分析法、詮釋法、循序漸進法

  針對重、難點,把課文分為三部分,逐個層次分析,使學生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三、 說學法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方式,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因此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發揮主使作用,激發學生質疑、辨疑的意識,學生學法重點應放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上,而整體把握課文時,可采用朗讀法,圈點勾畫法,討論法,問答法,分析法,比較、仿寫法等。 

  四、說教學設想

  根據新課程標準,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并嘗試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

  本課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學生自主活動。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遇有不通的地方,提出疑問,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合作探究,或查找資料、請教老師,以完成學習、能力目標。

  第二課時:師生交流探討。在課堂中,將課文的方法目標、能力目標及課文的重難點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引用典故,解題導入”、“理解內容,探究寫法”

  、“分析人物,拓展延伸”三個步驟展開教學,分別從內容、結構、寫法、思想意義等方面給予分析,在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下面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第一步:引用典故,復習導入

 。ㄒ唬⒓で閷

  同學們,你們可曾了解“一鳴驚人”這個成語的故事呢?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故事結果“百官荒廢,諸候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幕”。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

  齊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睆拇,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今天我們將要繼續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諷是指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告。

 。ㄔO計意圖:引用“一鳴驚人”的成語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破題導入,請同學們解題,老師補充,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概念。對題目的這個“兼語短語”的破解,讓學生對語文內容的理解產生“豁然開朗”之感)

  第二步:自主研習,整體感知

  (一)學生朗讀課文,用圈點勾畫法找出文中采用奇特的“三疊式結構”手法來表達文中主要內容的關鍵語句。(鄒忌三問,妻、妾、客的三答;鄒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見威王的三比;齊威王納諫的三賞;納賞后齊國的三變。)

  在內容上前后呼應,上下關照,層層推進;在句式上整散結合,錯落有致,讀來瑯瑯上口。

 。ǘ┱n文中的“比”

  ①類比、喻比(如:以“家事”比“國事”,私,畏,求)

 、 詳比、略比(如:“鄒忌進諫”寫得詳;“臣民進諫”寫得略)

  ③ 側比、正比(如:“三問三答”側面比;“四國朝齊”是暗比)

 。ㄔO計說明:“一字經緯式”的教學方法,加深對課文理解由點及面,力圖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教學效果)

  第三步:分析人物,互助探究,拓展遷移

  ① 結合課文,分析鄒忌人物形象,并讓學生思考,鄒忌是如何向齊王納諫。

 、 分析齊王這一人物形象。齊王納諫效果怎樣?臣民怎么進諫?

 、 總結,補充相關資料對比分析人物形象。

 、 請同學們談所了解到的歷史上的“進諫”故事。

 、 結合現實生活,談談應該怎樣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接受別人的意思。

 。ㄟ@一環節的設計:通過分析人物形象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開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并在拓展遷移中達到本課要達到的能力及方法目標。在互動中進往創作探究性學習。)

  (三)贈記名言,師生共勉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

 。ㄔO計意圖讓學生結合現實談自己的體會,引起他們對生活的思考,在幫助學生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基礎上,引用名言以加以共勉)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傩〗Y知識要點

 、诒痴b課文

 、 課外閱讀《觸龍說趙太后》比校觸龍與鄒忌的講話藝術

 。ㄔO計意圖:小結,是讓學生強化及復習課文內容,強化對重難點的消化,背誦課文是讓學生在背誦過程中學習本文寫作技巧和提高模仿能力。知識結構環環相接,通過比較,培養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辨析能力。)

  六、板書設計

  妻    私:偏愛贊揚

  三問         三答       妾    畏:卑微畏怯         三賞      三變

  客   有求:逢迎敷衍

  三比    ①類比,喻比(以“家事”比“國事”)

 、谠敱、略比(“鄒忌進諫”寫得詳,“臣民進諫”寫得略)

  ③側比、正比(如“鄒忌比美”明比,“四國朝齊”是暗比)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2份 篇4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歸納重點實詞的詞義、詞類活用和句式。

  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

  [教法設想]

     設計一條明確的朗讀思路,以讀代講,以讀代解,以讀代譯。

  [教學過程 ]

  一、導語 :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二、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

  (一)初讀課文,讀準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

  字音。學生通過初讀,篩選出自己讀不準或不會讀的字,借助工具書查明后再讀一遍。易讀錯的字有:

  昳(yì)麗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窺(kuī)鏡

  期(jī)年   朝(cháo)于齊    間(jiàn)進

  (二)再讀課文,讀清句讀。

  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注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在此基礎上讀出語句的停頓。可讓一學生讀,讓其他學生聽他哪些句子讀錯了,然后一起糾正。

  如:

  1、鄒忌/修八尺/有余(×)         鄒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王之/蔽甚矣!(×)

  4、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三、三讀課文,品味賞析。

  學習文言文不能僅停留于淺層次的字、詞、句的理解上,還要進一步品味語言的感情、韻味,分析人物形象,賞析行文技巧,領悟所含哲理。

  本文可通過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品味賞析:

  1、鄒忌是由一件家庭瑣事聯想到國家政事的。這件家庭瑣事是什么?

  明確:鄒忌向他的妻、妾與客提出自己與徐公誰美的問題。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異,其妻、妾、客回答問題時的語氣有差別。有何不同?請從原文中找出并說明其感情色彩。

  明確: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贊美,口氣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討好,口氣有點勉強?驮唬骸靶旃蝗艟!备星樯适嵌Y貌、尊重,口氣有點客氣。(可讓三位同學分角色表演。)

  3、面對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贊美,鄒忌的態度如何?

  明確:面對贊美,鄒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笨梢娻u忌很有自知之明。

  4、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入朝后,并未單刀直入向威王進諫,而是以“閨房小事”談自己的體會,然后以類比的方式委婉進諫。正如《古文觀止》編者評價:“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詳勘,正欲于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

  5、諷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齊威王接受了諫言,發布政令,廣開言路,懸賞納諫。始而“門庭若市”,繼爾“時時而間進”,最后“無可進者”,終于“戰勝于朝廷”。

  四、歸納整理:

  (一)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詞作狀語)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名詞作狀語)

  4、聞寡人之耳者 (聞,動詞使動用法)

  (二)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 (土地方圓)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國君旁邊的近臣)

  3、鄒忌諷齊王納諫。 (委婉勸說)

  4、能謗譏于市朝 (公開指出)

  (三)句式

  1、忌不自信 (賓語前置)

  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介詞結構后置句)

  3、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后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動句)

  (四)實詞見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聯想

  妻私我   →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我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四境之內有求于王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2份 篇5

  鄒忌諷齊王納諫

  從容說課

  《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齊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動地記敘了鄒忌諷齊王納諫,使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寫鄒忌與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贊美而自喜,而是從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寫鄒忌以切身經歷設喻,諷諫齊王除蔽納諫;第三部分寫齊王納諫及其結果。鄒忌以自己與徐公比美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設喻,由己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道理由淺入深,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本文語言淺顯,故事情節生動,內容并無費解之處。教學的基本方式應是以學生自讀為主,以教師點撥為輔。點撥,主要是抓住勸諫和諷喻手法來啟發學生,使他們悉心體會鄒忌委婉勸說的方式,明確鄒忌勸說藝術在當代人際交往中的作用。另外,梳理文言知識。掌握重點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也是教學重點之一,不宜忽略。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了解賓語前置的句式特點。

  2.了解《戰國策》。

  能力目標

  1.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理解諷喻說理的特點。

  德育目標

  認識除蔽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教學重點

  理讀課文,總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現象。

  教學難點 

  反復誦讀,體會鄒忌進諫的技巧。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用以讀帶講的方式,使學生在自讀、齊讀、默讀等各種形式的朗讀中感知課

  文,理解課文。

  2.討論點撥法  教學過程 中,從不同角度多設疑,巧設疑,啟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

  一、導語 設計

  “人貴在自知。”齊國的謀臣鄒忌就是這樣一位賢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與徐公相比卻還不及,妻子偏愛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說他比徐公美。鄒忌由此聯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尋找答案。

  二、資料助讀

  1.《戰國策》

  《戰國策》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的人編輯的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國策》《國事》等名稱,經過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為《戰國策》。全書共33篇。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

  戰國時代七雄并立,兼并戰爭比春秋時代更為頻繁激烈,各諸侯王紛紛招攬謀臣策士為自己出謀劃策,于是“士”這一階層活躍起來,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為策士或縱橫家,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斗爭策略,為某些統治集團服務,并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復雜的斗爭形勢游說諸侯!稇饑摺肪褪侵赜浭鲞@些策士們的言行的。

  《戰國策》語言活潑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諷涑的謀臣鄒忌,任性頑固的貴族老婦人趙太后,追逐功名富貴的策士蘇秦。另外,還特別善于運用一些諷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稇饑摺凡焕⑹窍惹貧v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后世史學和后世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2.鄒忌

  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藉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后,大為贊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出了關于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后,淳于髡對他的仆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3.齊威王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工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后,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教師播放示范朗讀錄音,學生邊聽邊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記號。聽畢,借助注釋、詞典自行理解。

  2.譯讀課文,理解文意。

  學生自瀆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句。如有疑難問題,同桌之間討論解決。教師巡視,答疑解惑。

  教師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多媒體顯示:

  (1)讀準字音。

  帙麗    朝服      衣冠    窺鏡

  期年    朝于齊    間進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俪鹿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勰苊娲坦讶酥^者     ④聞寡人之耳者

 、萁颀R地方千里         ⑥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哙u忌諷齊王納諫       ⑧能謗譏于市朝

  (3)翻譯下列句子。

 、傥沂肱c城北徐公美?          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④王之蔽甚矣。

  學生逐題完成,并全班交流。

  確:(1)yì  zhāo  guān  kuī  j  cháo  jiàn

  (2)①朝:名詞作狀語,在早晨。

  美:以……為美,形容詞用作動詞。

  面:當面,名詞作狀語。

  聞:使……聞。

  地方:土地方圓。

  ⑥左右:國君旁邊的近臣。

 、咧S:委婉勸說。

  ⑧謗譏:公開指責。

  (3)①我同城北徐公比,哪個更美?(把握“……孰與……”的句式)

  ②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把握賓語前置)

  ③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勝敵國。

 、艽笸跄苊杀魏苌罾!

  四、思讀課文,理清思路,背誦課文

  1.研習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此段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三問三答,非常精彩,他們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愛戀之情、其妾畏懼拘謹之情、其客的阿諛奉承之情都要讀出來。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美?”三個問句,一問其妻,二問其妾,三問其客。要讀出鄒忌窺鏡后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讀出融融的愛戀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君妾之答,要讀出怯怯的拘謹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讀出阿諛奉承之情。

  “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薄司鋭t是鄒忌通過“孰視”“窺視”終于發現自己遠遠不如徐公而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語道出了妻、妾、客阿諛自己的原因。要讀得深沉、懇切,并注意其節奏感。

  (指名一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教師指導后,學生齊讀)

  提問: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么?

  明確:與徐公比美。

  提問:如何與徐公比美的呢?

  明確:通過鄒忌的三問,即問妻、問妾、問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提問:妻、妾、客三答后,鄒忌“暮寢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鄒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板書:思

  (可組織學生四人為一組展開討論。教師深入其中加以指導,最后師生達成共識)

  明確:“暮寢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問”“三答”,尤其是“三答”。鄒忌在三問三答之后,經過“孰視”“窺視”,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說比徐公美。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拔崞拗牢艺,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這是鄒忌經過一番思考得出的結論。至此他豁然頓悟,認識到凡是對自己有偏私、有畏懼、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會說些獻媚討好的假話。這比美悟出的道理為鄒忌諷諫齊王埋下了伏筆。

  板書:私  畏  求

  妻  妾  客

  2.研習第二自然段

  (學生齊讀)

  誦讀指導:本段是鄒忌用現身說法、親身體驗諷勸齊王。讀來要娓娓動聽,如與人細語敘家常。

  “于是入朝見威王”句要用中速較緩慢地讀出。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句重音要放在“誠”字上面。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一一對應,兩兩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節奏感很強,讀時要注意,并且要讀出懇切、至誠之意。

  “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當作“土地”講,“方”是“方圓”之意,因此在“今齊”與“地”之后都要略作停頓。

  (教師領讀,學生齊讀)

  提問:在本段中,鄒忌是如何諷涑齊王的?

  明確:以家事喻國事的辦法。

  學生(補充):以“臣之妻私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與“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與“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勸說齊王除蔽納諫。最后懇切指出“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板書:

  私    宮婦

  畏    朝廷之臣

  求    四境之內

  教師:同學們分析得非常好。鄒忌緊扣“私”“畏”“求”三個方面以親身體驗諷勸齊王,鄒忌諷諫的效果如何呢?讓我們繼續學習文章的三、四自然段。

  3.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教師范讀后作誦讀指導)

  誦讀指導:”善”要讀出齊威王正的心悅誠服,音調要適當拉長。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則是齊威王鼓勵納諫的三賞。要用中速讀出真誠、懇切之意。

  “此所謂/戰勝于朝廷”句中的“此所渭”后要略作停頓。

  (學生齊讀,教師加以指導)

  提問:鄒忌諷諫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樣取得這樣的效果的?

  明確:王曰:“善”則是對鄒忌一席話的肯定和贊賞。由于鄒忌由小及大。由近及遠,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國事,用自己的切身體驗去規勸齊王;設喻巧妙,推認自然。入情入理,態度誠懇,所以齊王正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見。

  板書:小  大 

  家事  國事

  提問:齊王是怎樣納諫的?臣民是么怎樣進諫的?齊王納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①齊王下令按進諫的方式,分三等懸賞群臣吏民!蹦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滂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比绱瞬挥嬢^提意見的方式和態度,這在封建社會是罕見的,也正是鄒忌敢于進諫的原因。②臣民進諫分三個階段,發生了三次變化,“令初下,群臣進涑,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聞之;期牛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這三變生動地反映了這一重大舉措的正確性。③結果是“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板書:

  三賞

  三變

  (指名一朗讀基礎好的同學讀三、四自然段,齊瀆課文)

  4.多媒體顯示背誦思路,學生齊背課文。

  五、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鄒忌諷諫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課外閱瀆《觸龍說趙太后》,比較觸龍與鄒忌的講話藝術。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檢查背誦;品讀課文。體味本文寫作技巧之妙,鄒忌勸諫技巧之高;質疑解疑,培養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聯系實際,對照反思,掌握人際交往藝術。

  [教學步驟 ]

  一、檢查背誦

  個別抽查或集體齊背。

  二、品讀課文,鑒賞寫作技巧之妙,品味鄒忌勸諫技巧之高

  1.鑒賞寫作技巧之妙

  提問:《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被人稱贊有加的有兩點,一為精彩的對話,一為精巧的結構。請談談你對此的認識。

  學生自由發言。成果展示:

  (1)精彩的對話

  品味鄒忌的三問,問妻:“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問妾:“吾孰與徐公美?”問客:“吾與徐公孰美?”

  第一問的背景是:“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麗,朝服衣冠,窺鏡!痹囅胍晃幌嗝蔡锰、風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床,對著鏡子一照,問他的:妻子“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心里應該是對自己的美貌充滿信心,并且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結果。所以,這第一問的語氣應充滿自信,且沾沾自喜的。

  第二問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彼詫ψ约旱拿烂猜杂袘岩伞R虼耍瑧獛в幸蓱],并且急于知道結果,另外,考慮到所問的對象是小妾。因此,語氣是嚴肅、疑慮、急切的。

  第三問的背景是:“且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痹O想一下當時的情景:客,外人,看問題可能更客觀,但問這樣的問題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問,也是試探著小聲問。

  小結:這三問,看似平常,普通,問的都是“和徐公比美”問題,但由于問的對象不同,問的背景情況不同,因此問的語氣與神態都會不同。

  品味妻、妾、客三答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情人眼里出西施。答得自然非?隙。

  妾。地位低下,回答時自然要有所顧忌,否則的話可能會失寵,所以就用反問的語句。表達更加肯定的語氣。

  客,他是有事拜訪,有求于鄒忌,正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所以回答總得讓對方滿意,其實客人是能分辨誰更美的,從他的語氣中能體會到,客的回答較為平淡。比不上妻妾那樣中肯有力。

  上邊三種答法的意思基本是一樣的。但由于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們的回答、語氣與神態也就有差別,此所謂“言為心聲”。

  這些對話看似平常,但含意雋永,耐人尋味。

  (2)精巧的結構

  《鄒忌諷齊王納涑》一文被人稱贊的應為結構上的“三疊法”了:三問,三答(與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賞(齊王納涑);三變(結果)。前后呼應,上下關照,形成一種奇特的篇章結構。但承轉全文并最能體現人物特點的應該是這兩個字:

  一是“思”。鄒忌在三問之后。從妻、妾、客得到美于徐公的答案。可在事實面前,“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白視,又弗如遠甚”。此時,他—沒有妒忌,要知道他對白己的容貌是相當看重的;二沒有大怒,不因為自己比不上人而生氣。也沒有因此而遷怒于人。要知道妻妾都騙了他。相反的,他卻是“寢而思之”。并能比較客觀地總結山個中的原委: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更難得的是,他能進而類推到治理齊國的大王身上,指出“王之蔽甚矣”。這一點正如《古文觀止》編者的評價:“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評勘。正欲于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可以說這一“思”是文章的深化,而且凸現了鄒忌的智者形象。二是“善”。齊王在聽完鄒忌的進言之后的神情、態度在這一字上表現得淋漓盡致。齊王在聽了鄒忌的閨房小語之后。一沒有怪鄒忌在朝廷上談閨中如此不莊重之事;二沒有追究鄒忌與自己相提并淪之罪;三不掩飾自己深受蒙蔽之事實。相反,他只說一“善”字,多么痛快,多么干脆。也正是有了這一“善”字,才有下面的“三賞”與“三變”,才有“戰勝于朝廷”的盛況。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明君的高大形象。

  這一“思”一“善”可以說是解讀本文的樞紐:正是有了“思”才會有下面的諷,這是行文的一大轉折——由不值一談的閨中小事轉向了國家大事;而“善”可算是全文的高潮,一次充滿危機進諫君王的險事至此已化為君臣思想相通的喜事,揭開了齊國走向強盛的序幕。

  2.品味鄒忌勸諫技巧之高

  學生悉心揣摩,討論交流。成果展示:

  (1)為對方打算——不暴露游悅目的。

  鄒忌向齊威王獻策之時。齊國的政治比較腐敗,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鄒忌向齊威王再三苦苦勸諫,甚至流下眼淚或者破口大罵,以死諫君,效果不一定好。鄒忌注意了進諫藝術,入朝后,并未單刀直入,而是以“閨房小事”說自己的體會,小題大做,F身說法使齊王也同理得證“蒙蔽甚矣”,于是一聲令下,廣納諫言,終于“戰勝于朝廷”。

  (2)用婉言相勸——忠言順耳利于聽。

  下級勸說—上級,由于尊卑關系不得不謙言以諫,否則會招來殺身之禍。鄒忌實話實說“不如徐公美”,創設情境,取悅威王。鄒忌諳習“良藥蜜口利于病,忠言順耳利于聽”。

  (3)巧施攻心術——先對方之憂而憂

  鄒忌很了解齊王處在許多人對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懼、有所企求的環境中,必然是個耳不聰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他為國之清明擔憂;又因曉得齊王有修明內政以興邦的宏志,為此設喻使齊王欣然接受勸告,提升了齊國的威望,贏得了諸侯的尊敬。

  3.討論交流: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么啟示?

  明確:在現代信息社會中,口語交際的頻率很高,了解別人、推薦自己、談判求職、合作共事都需要較高的口語表達能力。所以鑒賞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提高我們適應社會交際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說別人時要不卑不亢。言語恰到好處——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自己尊嚴,是鄒忌給我們的啟示,也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三、開放探究,質疑解疑

  1.學生自由質疑,或指名同學回答。或全班討論,教師相機誘導、點撥。

  2.教師收集有價值的問題組織全班同學研討解決。

  如:鄒忌勸諫成功,僅僅因為有較高的勸說技巧嗎?《戰國策》中龐恭的“三人成虎”的進

  諫、百里奚的“唇亡齒寒”的進諫,可以說與鄒忌的方法不相上下。為什么失敗了呢?

  學生討論,明確:唐代魏征沒有諷諫藝術,每每獲得成功。看來勸諫能否成功。其決定因素在于諫對象——王。由于君與臣之間的絕對不平衡,導致君主成為在這一過程中的絕對權威。而臣下如履薄冰,稍有差錯,輕者丟官失命,重者株連九族。鄒忌取得成功的關鍵在于齊威王的英明,齊威王才是最大的贏家,他贏得了名聲,也贏得了國家強盛。

  作者的目的是強調游說之士的作用,所以有些地方未必合乎史實,但鄒忌的諷諫術值得我們學習。

  如:《鄒忌諷齊王納諫》給你什么啟示?

  學生明確:作為領導,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偏聽偏信;作為群眾,提建議要講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對方,又要保護自己的尊嚴不受侵犯;作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別人的建議。

  四、課堂小結

  《鄒忌諷齊王納涑》對話精彩,結構精巧,鄒忌的睿智,齊威王的英明等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鄒忌的諷諫藝術,對于當代人際交往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愿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正確評價自己,積極接受他人建議,善于向他人推銷自己。

  五、布置作業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

  呂不韋賈于邯鄲,見秦質子異人,歸而謂父曰:“耕田之利幾倍?”曰:“十倍!薄爸橛裰A幾倍?”曰:“百倍!薄傲抑踮A幾倍?”曰:“無數!痹唬骸敖窳μ锛沧,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愿往事之。”

  (選自《戰國策》)

  1.解釋文中加點字詞的意思。

  ①賈:       ②謂……曰:    ③利:

 、芰μ铮    ⑤澤:           ⑥之:

  2.解釋下列句子。

  (1)呂不韋賈于邯鄲,見秦質子異人。

  (2)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愿往事之。

  3.試評論一下呂不韋其人。

  參考答案:

  1.賈:經商,做買賣。  謂……曰:對……說。    利:贏利。 

  力田:辛勤耕作。    澤:恩澤。  之:指代秦公子子楚。

  2.(1)呂不韋到邯鄲經商,見到人質于趙的秦公子子楚(即異人)。

  (2)如果幫助他獲得秦王王位,恩澤町以遺留萬世,我愿意去資助他。

  3.呂不韋資助異人并力助其奪得秦王王位,幫助他養育兒子。助其于滅六國,一統天下,他做了天大的生意,是最精明的生意人。

  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2份 篇6

  清華大學附屬中小學網校  

  1.對“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諷”理解正確的是 ( )

  a.從反面諷刺 b.含蓄地嘲諷 c.從正面說服 d.委婉地規勸

  2.對下列加黑字注音和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朝服衣冠 朝:cháo朝廷、朝堂

  b.時時而間進 間:jiàn間或、偶然

  c.能謗譏于市朝 謗:bàng指責別人的過失

  d.期年之后 期:jī一周(年)

  3.下列對鄒忌的贊美,語氣由輕到重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

 、倨淦拊唬骸熬郎酰旃文芗熬?” ②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②③①

  4.對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稱呼,歸類正確的一組是 ( )

 、倬郎酰旃文芗熬 ②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③臣之妾畏臣 ④臣之妻私臣 ⑤王之蔽甚矣 ⑥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⑤/②⑥/③④ d.①②/③④⑥/⑤

  閱讀下列語段,完成5—8題。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關?”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關?”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關。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關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5.加黑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鄒忌修八尺有余:身高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愛

  c.朝服衣冠:衣服 d.于是入朝見威王:朝廷

  6.對加黑詞的意思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俪贾陀星笥诔 ②皆以美于徐公 ③以告,則殺之 ④皆以美于徐公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7.句式與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忌不自信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又弗如遠甚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8.下列語言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妻子贊美于前,比較于后,發自內心,出自真情。

  b.“徐公何能及也!”——小妾急急回答,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戰戰兢兢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薄蛷娜菅灾,貌似深思熟慮,實則阿諛逢迎。

  d.鄒忌問妻子用生活化的“我”,顯得親切而隨和,鄒忌問小妾與客,用書面語“吾”,顯得生硬,表現了一種倨傲。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題。

  江乙對楚宣王

  《戰國策》

  楚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①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⒉恢F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②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注:①昭奚恤,楚國貴族,楚宜王的名將,在中原各諸侯國中有較大影響。

 、趯,單獨地托付。

  9.解釋下列句中加黑的詞

  (1)群臣莫對:

  ______________

  (2)虎求百獸:

  ______________ 

  (3)天帝使我長百獸:

  ______________

  (4)子以我為不信:

  ______________ 

  10.下列句中加黑詞語,其用法與現代漢浯相同的一項是 ( )

  a.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b.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

  c.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d.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

  11.分別比較下列句子中加黑詞語的意思,對其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虎求百獸而食之

  天帝使我長百獸

  子無敢食我也

  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

  a.兩個“百獸”意思不同,“無”和“不”意思也不同。

  b.兩個“百獸”意思不同,“無”和“不”意思相同。

  c.兩個“百獸”意思相同,“無”和“不”意思也相同。

  d.兩個“百獸”意思相同,“無”和“不”意思不同。

  12.對這段文字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楚宣王問“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這個問題,表明楚宣王擔心昭奚恤影響太大,自己將會受到昭奚恤的威脅。

  b.江乙在他所說的寓言故事中表達的含義是,北方是因為畏懼昭奚恤而畏懼楚宣王的。

  c.“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這句話的潛臺詞是,“大王您不知道北方怕您,卻認為他們是怕昭奚恤”。

  d.“猶百獸之畏虎也”是在委婉地告訴楚宣王,北方怕的是您,因而昭奚恤對您沒有威脅。

  參考答案:

  1.d 2.a 3.d 4.c 5.c 6.c 7.a 8.d 9.(1)沒有人(2)尋找(3)作主管者(4)言語真實10.b 11.b 12.b

  二

  1.加點字的注音都正確的一組是( ) 

  a.鄒忌(zōu) 麗(yǐ) 朝服衣冠(guàn)

  b.孰與(shú) 弗如(fú ) 入朝(cháo)

  c.窺鏡(kuì) 期年(qī) 納諫(jiàn)

  d.間進(jiān) 旦日(dàn) 暮寢(qīn)

  2.加點詞用法與其他各項不同的一項是( )

  a.吾孰與徐公美 b.吾妻之美我者

  c.皆以美于徐公 d.君美甚

  3.找出與“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項( )

  a.君美甚 b.能謗譏于市朝

  c.甚矣,汝之不惠 d.古之人不余欺也

  4.對“今齊地方千里”一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現在齊國這個地方有數千里的土地

  b.現在齊國的土地方圓千里

  c.今天齊國這個地方有數千里的土地

  d.今天齊國土地方圓有千里之多

  5.下面句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是寡人之過也

  上書諫寡人者

  乃所大樹百而書之曰

  能謗譏于市朝

  朝服衣冠

  雖欲言,無可進者

  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

  參考答案1.b 2.b 3.d 4.b 5.a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2份 篇7

  [教材與學情]

  1、本篇課文注釋比較詳細,學生借助注釋可以理解文意,但文言句式多變,學生通順翻譯有一定難度。

  2、本文記事寫人說理章法典范,技巧高妙,值得學習。

  [教學目標 ]

  1、學習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步驟;

  2、掌握翻譯的要領和方法,能準確翻譯全文;

  3、學習工于對話、巧于設喻、精于對比、善于鋪墊和側面表現的手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策略]建構問題,以練促讀

  [教學過程 和方法]

  一、了解學生文言文學習的常用方法

  二、指導辨體析題

  1、出示課題,投影填空

  《戰國策》又稱《 》。“策”通“冊”,意思是 ,《戰國策》原為戰國末期和秦漢間人所纂集,后經西漢末年 編訂成書。全書 篇,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情況和社會面貌,其體例為 。全書共十二策,本文選自《戰國策· 》,記載的是策士謀臣 的策略和言論!稇饑摺芳扔兄匾氖穼W價值,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可見本文是一篇 作品。

  2、分析題目①“諷”——鄒忌諷齊王;②“納”——齊王納諫。

  三、指導問題推想:

  根據①——A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么?B鄒忌是怎么樣諷齊王的?C鄒忌諷齊王的結果怎么樣?(自然過渡到對②的推想,并且點明題目中兩個意義的關系)

  根據②——D齊王怎么樣納諫?E納諫后的效果如何?

  四、指導檢驗問題推想并閱讀分析

  A對應語段第一節

  ⑴自讀注釋和課文,復述大意

 、朴柧氁、試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修八尺( )形貌( )朝服衣冠( )

  孰與城北徐公美( )徐公何能及君也( )明日( )

  孰視之( )暮寢(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⑶訓練二、試將下列短句的特點找出來,并加以翻譯

  忌不自信( )

  城北徐公者,齊國之美麗者也( )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客從外來,與坐談( )

  ⑷歸納:鄒忌比美 妻 私

  妾 畏

  客 求

  討論“妻、妾、客”三人的答話中所體現的感情異同:愛,感嘆句,熾熱;怕,反問句,敷衍;有求,陳述句,平淡。落腳點是:工于對話,精于對比。

  B對應語段第二節

  ⑴自讀注釋和課文,復述大意

  ⑵訓練三、試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地方( )宮婦左右( )

 、怯柧毸、找出下列句子的特點,并翻譯

  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 )

  王之蔽甚矣( )

 、葰w納:相似比喻,類推成理(見A⑷框圖)

  C對應語段第三節

  ⑴自讀注釋和課文,復述大意

 、朴柧毼、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面刺( )謗譏( )聞寡人之耳( )

  門庭( )時時而間進( )期年( )

  雖欲言( )

 、怯柧毩⒄页鱿铝芯渥拥奶攸c,并翻譯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

  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

  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

  ⑷歸納:齊王納諫

  方式 結果

  面刺 上賞 門庭若市

  書諫 中賞 無可進者

  謗譏 下賞 戰勝于朝廷

  落腳點在:善于側面描寫

  五、指導歸納總結

  1、齊讀課文

  2、同桌互譯,聽者記下翻譯錯誤的地方,交流

  3、延伸閱讀[附](課內外機動)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2份 篇8

  22《鄒忌諷齊王納諫》學案

  教師寄語: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學習目標: 1.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理解諷喻說理的特點。   

  3. 認識除蔽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學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

  1.《戰國策》   

  《戰國策》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的人編輯的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國策》《國事》等名稱,經過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為《戰國策》。全書共33篇。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稇饑摺氛Z言活潑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諷涑的謀臣鄒忌,任性頑固的貴族老婦人趙太后,追逐功名富貴的策士蘇秦。另外,還特別善于運用一些諷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稇饑摺凡焕⑹窍惹貧v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后世史學和后世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2.解題 參照注釋⑴明確:鄒忌是齊國人名。諷:是諷諫的意思,即用暗示、比喻之類方法委婉地規勸。納是接受、采納。諫是臣子向國君提建議。全題合起來就是鄒忌委婉地規勸齊王采納臣民的意見。x kb 1.c o m

  3、讀準字音。  

  昳麗      朝服       衣冠      窺鏡       期年       朝于齊     間進 

  4. 實詞: 

 、 鄒忌修八尺有余(修:長,這里指身高)②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愛)③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誠:的確,確實)④ 面刺寡人之過者(刺:指責) 

 、 時時而間進(間:間或,斷斷續續地)⑥ 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 期年之后(期:滿一年) ⑧ 能謗譏于市朝(謗: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譏:微言諷刺)(注:諷:微言勸諫) 

  3. 虛詞: 

  “于” 

 、 欲有求于我也(于:介詞,對)② 皆以美于徐公(于:介詞,比) 

 、 此所謂戰勝于朝廷(于:介詞,在)④ 皆朝于齊(于:到) 

  “而” 

 、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而:連詞,并且)② 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而:表順接連詞,于是)③ 時時而間進(而:連詞,表修飾) 

  4. 詞類活用: 

 、 名動:朝服衣冠(服:穿戴)② 名狀:朝服衣冠(朝:早晨)    暮寢而思之(暮:夜晚)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面:當面) 

 、 使動:聞寡人之耳者(聞:使…聽到)④ 意動:吾妻之美我者(美:認為…美) 

  5. 古今異義: 

  地方:  [今] 部分、區域、本地,跟“中央”相對的行政區劃。 

  [古] 兩個單音詞。地。土地,國土。方,方圓,縱橫。 

  6. 特殊句式: 

  省略句: 

  ① 與(之)坐談(省賓語)② 問之(于)客曰(省介詞“于”) 

  判斷句: 

 、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②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③ 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狀語后置:皆朝于齊(應為“皆于齊朝”) 

  被動句: 王之蔽甚矣。 

  賓語前置:  忌不自信(應為“忌不信自”) 

  固定格式: 孰與…”和“與…孰”疑問句經常用來比較人物的高下或事情的得失,成選擇疑問句中的一種,介詞“與”的賓語是用來作比較對象,句末的形容詞則是比較的標準。

  二、整體感知新 課 標第 一 網

  1文章開始沒有直接寫鄒忌諷勸齊王,寫的是由一件家庭瑣事,這件事是什么?

  2.反復思考,分析鄒忌“入朝見威王”是如何“諷”齊王的?

  3.諷諫結果如何?

  三、合作探究

  1.由于感情不同,鄒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問題時的口氣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語氣所含的感情色彩。

  2.由于鄒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與心理不同,所以回答問題時語氣感情色彩有明顯差異。

  四、拓展延伸

  討論交流: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么啟示?

  提示:在現代信息社會中,口語交際的頻率很高,了解別人、推薦自己、談判求職、合作共事都需要較高的口語表達能力。所以鑒賞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提高我們適應社會交際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說別人時要不卑不亢。言語恰到好處——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自己尊嚴,是鄒忌給我們的啟示,也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五、課堂小結

  《鄒忌諷齊王納涑》對話精彩,結構精巧,鄒忌的睿智,齊威王的英明等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鄒忌的諷諫藝術,對于當代人際交往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愿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正確評價自己,積極接受他人建議,善于向他人推銷自己。

  六、達標測試題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都正確的一組是                       (   )

  a.臣妾(qì)    昳麗(yǐ)    朝服衣冠(zhāo)

  b.孰與(shú)   弗如(fú )   皆朝(cháo)于齊

  c.窺鏡(kuì)   期年(qī)    數(shuò)月之后

  d.旦日(dàn)   暮寢(qīn)   時時而間(jiān)進

  2.下列加點詞用法與其他各項不同的一項是                  (   )

  a.吾孰與徐公美     b.吾妻之美我者

  c. 皆以美于徐公     d.君美甚

  3.找出下列與“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項                   (   )

  a.君美甚        b.能謗譏于市朝

  c.甚矣,汝之不惠 d. 夫晉,何厭之有?

  4.對“今齊地方千里”一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

  a.現在齊國這個地方有數千里的土地

  b.現在齊國的土地方圓千里

  c.今天齊國這個地方有數千里的土地

  d.今天齊國土地方圓有千里之多

  5.下面句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

  a.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是寡人之過也

  b.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徐公來,孰視之

  c.能謗譏于市朝              朝服衣冠

  d.雖欲言,無可進者           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

  6.填空

  ①《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          體的歷史著作《          》!爸S諫”的意思是                                    。

  ②文章中寫鄒忌從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啟發的句子:

  。威王采取納諫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                                   。

  7、請列舉兩個出自《戰國策》的成語。

  能力提高

  閱讀下列語段,完成習題。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關?”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關?”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關。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關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1.下列對鄒忌的贊美,語氣由輕到重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

 、倨淦拊唬骸熬郎,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②③①

  2.對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稱呼,歸類正確的一組是             (    )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③臣之妾畏臣  ④臣之妻私臣  ⑤王之蔽甚矣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②③/④

  c.①⑤/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鄒忌修八尺有余:身高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愛

  c.朝服衣冠:衣服          d.于是入朝見威王:朝廷

  4.對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②皆以美于徐公

 、垡愿妫瑒t殺之       ④皆以美于徐公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5.句式與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忌不自信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又弗如遠甚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6.下列語言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妻子贊美于前,比較于后,發自內心,出自真情。

  b.“徐公何能及也!”——小妾急急回答,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戰戰兢兢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從容言之,貌似深思熟慮,實則阿諛逢迎。

  d.鄒忌問妻子用生活化的“我”,顯得親切而隨和,鄒忌問小妾與客,用書面語“吾”,顯得生硬,表現了一種倨傲。新 課 標 第 一 網

  7.結合文意,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①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    )      ②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    )

  8.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2分)

  譯文:                                                      

  9.下列句中“/”表示朗讀時的停頓,其中讀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1分)

  a.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b.皆以/美于徐公

  c.今齊/地方千里            d.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10.勸說君主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是甲乙文段共同的話題,但幼說方式各不相同,鄒忌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諸葛亮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受此啟發,綠茵中學的學生想建議李校長開設“校長信箱”,假如你是學生代表,見到李校長后,你將要說的話是:□□□□□□□□□□□□□□□□□□□□□□□□□□□□□□(不超過30個字)(3分0

  11.進諫難,需要勇氣和智慧;納諫也難,需要氣度和胸懷。甲段中鄒忌和齊威王,你更欣賞誰?請簡述理由。(4分)

  23《愚公移山》學案

  教師寄語:堅持意志偉大的事業需要始終不渝的精神。 ——伏爾泰

  學習目標:1、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內涵,培養文言文自讀能力。

  2、把握愚公這一人物形象,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

  學習過程:一、文學常識

  1、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鄭國人,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散失,今本《列子》是東晉人搜集的有關古代資料編寫的,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時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2、文體:寓言這種體裁的特點是寄托一定的道理在一種比喻性的虛構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帶有諷喻或勸戒的意味。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提示句子停頓。

  示例:   懲/山北之塞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2、根據注釋提示,借助工具書,疏通文句,圈點勾畫難詞難句。

 。1)通假字

 。2)古今異義

 。3)一詞多義

 。4)詞類活用

  a.吾與汝畢力平險

  畢: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用盡。 險:形容詞活用作名詞,險峻的大山。

  b.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詞活用作狀語,用箕畚。

 。5)特殊句式

  a.甚矣,汝之不惠

  倒裝句(主謂倒置),謂語前置以突出感嘆語氣,即“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聰明了。

  b.告之于帝

  倒裝句(狀語后置),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情。

  c.帝感其誠

  被動句,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所感動。   

  三、問題探究

  1.愚公決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難?

  2、文章中兩個人物的名字,以“愚公”和“智叟”對舉,有什么深意?

  3、愚公移山的成功說明了什么?

  4、為什么用這個神話結尾?

  四、拓展延伸

  “愚公”精神在我們今天還有什么現實意義嗎?

  五、課堂小結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對寓言的理解要通過故事敘述了解故事所寄寓的深刻含義。而不要糾纏這個故事是否“真實”,神話故事是否與迷信有關,甚至用現代的眼光審視愚公的形象等。這些都與閱讀寓言的本義有違背的!  

  六、中考真題演練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愚公認為兩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錯誤的一項是( )

  a.有不可動搖的決心。 b.有無窮無盡的子孫。

  c.這兩座山不會再增高。 d.有操蛇之神的幫助。

  2.用科學的眼光看,愚公移走兩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結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兩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這樣寫,其目的是:( )

  a.宣揚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c.宣傳人定勝天,不必用科學,只須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進取、知難而退、不識時務的消極思想。

  3.對下面句子理解錯誤的一句是( )

  a.曾不若孀妻弱子: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b.雖我之死:雖然我死了。

  c.無隴斷焉:沒有山岡高地阻隔了。d.懼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4.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填寫。)

  5.說明愚公駁倒智叟的一句是:

  6.結尾說上帝被愚公的“誠”感動了,這個“誠”指的是什么

  4、意在說明愚公移山的精神和行動驚天地、動鬼神,也反映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

  【中考真題演練】參考答案1.d 2.b 3.b 4.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河曲智叟亡以應。 6.指愚公移山的決心和實際行動。

  24《詩經》兩首學案

  設計人: 劉杏林

  教師寄語:力量從團結來,智慧從勞動來,行動從思想來。

  學習目標:1.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把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章法的節奏特點。

  3、 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關雎》

  一、基礎知識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后來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人民大眾的口頭創作,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貴族統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生活。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稌访览褰怠驄D之際,人道之大倫也!鬃诱f:“《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逼渎、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2、正音、釋詞。

  睢鳩(jū jiū)一種水鳥。

  窈窕(yǎo  tiǎo):文靜美好的樣子。

  逑(qiú):配偶。

  荇萊(xīng):一種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時。寐,睡時。

  筆(mào):挑選。

  3、誦讀指導。

  提示:第一章雎鳩和鳴于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于舒緩平正之音,并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寫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聲調亦迫促,與前后平緩之音有別。第四章、第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

  二、整體感知

  1這首詩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2、它是如何抒發相思之情的?請具體分析。

  三、品讀全詩,探究藝術手法

  本詩寫男子的一片情思,卻以“關關雎鳩”開頭,這種表現手法叫什么?

  四、背誦并默寫全詩。

  第二課時《蒹葭》

  一、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全詩,要讀出凄迷之景,惆帳之情。

  2、給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

  蒹葭    伊人    溯洄    唏    湄    躋    坻    浚

  明確:jiān   jiā    yī   rén    sù  huí    xī    méi  jī   chí    sì

  3、結合注釋,譯讀全詩。

  詩歌重在吟誦、品味。在譯詩時,要運用聯想、想象,在頭腦中浮現此情此景。

  二、美讀全詩,重在鑒賞

  作品文字簡單,內容單純,但給予人們的美感卻非常豐富,能否用幾個詞來概括作品的美?

  三、比讀全詩,問題探究

  《關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愛情詩,但風格和表現手法相同嗎?

  四、課堂小結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清水,開闊、豐盈、簡單、潔凈。這源泉處的草木,也跟淳樸的先民及其歌聲一樣簡樸優美。從詩經中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款款盈盈游歷在平原秀野風和日麗中。癡情的少年千回百轉,卻找不到她的岸。讓我們于于凈凈與素心相通.吟誦這優美的文字,傳唱這古老的歌謠!

  五、達標測試題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雎鳩    (  ) (     )   窈窕(     )(     )  好逑(     )(      )

  寤寐(     )(      )   溯洄(     )(     )  坻(     )    荇菜(     )

  2、填空題。

 。1)       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

  (2)《詩經》的句式以四言為主。根據不同內容的表達需要,分別采用       、         、       的藝術手法。

  (3)統領《關雎》全篇的詩句是“                ,              ”

  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解說不當的一項是                    (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親愛”的意思,這里用作動詞,且表使動。

  d.“鐘鼓樂之” 的“樂”是“快樂”的意思,這里用作動詞,且表使動。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關雌》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采用的是“興”的手法。

  b.《蒹葭》“所謂伊人”的“伊人”,與《關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樣的人。

  c.《蒹葭》全詩不著一個思字、愁字,讀者卻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悵。

  d.《關雌》是《詩經》的第一首,選自《詩經 ? 周南》。

  能力提高

  1、誦讀這兩首詩,簡要說說它們各自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

  2、《詩經》的主要藝術表現手法有賦、比、興等,請思考:《關雎》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運用這種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3、在《蒹葭》這首詩歌中運用了景物描寫,請思考:這些景物描寫在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關雎》和《蒹葭》兩首詩歌大量運用了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充分表達了詩人細膩的思想感情,請從詩中找出一處,反復朗讀,并體會其作用。

  5、比較《關雌》和《蒹葭》在寫法上的異同。

  達標測試題參考答案:1、jū  jiū  yǎo   tiáo  hǎo  qiú   wù   mèi   sù   huí  chí  xìng   2、(1)《詩經》  305   風  雅  頌 (2)  賦  比   興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c.4、b

  能力提高

  1、《關雎》寫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表達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悅之情。

  2、《關雎》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興”的藝術手法。如本詩開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它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發端的話,但水鳥和鳴,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和諧恩愛。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義上發生關聯。本詩的起興之妙正在于詩人情趣與自然景物渾然一體的契合,也即一直為人們所樂道的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3、景語情語。詩開篇便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凄清的畫面:一個晚秋的早晨,天色朦朧,籠罩在晨霧中的是一望無際的沾帶露珠的蘆葦。一條河流,蜿蜒而去。望遠處,是一塊小小的沙洲。這是一幅蕭瑟的晚秋晨光圖,烘托主人公凄惻的情感。

  詩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復的方式,反復詠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為霜”,露凝為霜,是拂曉時;二章“白露未唏”,太陽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陽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時間的晚秋晨光圖,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佇立遠望而始終不能見面的惆悵心情, 而主人公這種心情隨著晨光畫面的重疊,顯得越來越急切,越來越凄婉。這篇詩在藝術上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4、重章疊句的形式,即重復的幾章節,意義和字面只有少數的改變。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變動了十幾個字,不但寫出了蘆葦茂盛的狀態,愛情道路的曲折綿長,伊人雖近在咫尺,但又遙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過不斷重復的旋律,表現出詩人對愛情的執著追求,似乎有一種合唱、輪唱的味道。

  《關雎》中“關關”(疊字)形容鳥叫聲,“窈窕”(疊韻)表現淑女向美麗,“參差”(雙聲)描繪水草的犬態,“輾轉”(疊韻)刻畫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狀,既有和諧的聲音,又有生動的形象。

  《蒹葭》中的“蒼蒼”、“萋萋”、‘采采”(疊字)形容蘆葦茂盛的樣子,為下文“溯洄從之”、“溯游從之”作了輔墊,渲染了氣氛。)

  5、《關雌》著重于敘事,而《蒹葭》卻沒有明確的故事,《蒹葭》比《關雌》的情感韻味更濃郁些。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雌》“興”的特點更加突出!拜筝纭薄八焙汀耙寥恕钡男蜗蠼幌噍x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境界。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2份 篇9

  [開場白]

  話說戰國時期諸侯林立,爾虞我詐,一批某臣策士周旋其間, 因勢據時為國君“出奇策異智,轉危為安,運亡為存” 鄒忌便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九課《鄒忌諷齊王納諫》。

  [檢查作業 ]

  一.首先,讓我們來檢查一下預習作業 1:大聲朗讀課文三遍,疏通文章的 字,詞,句。大家給老師推薦一位嗓門較大的同學,請他為我們讀一下課文,(同學推薦,朗讀課文)

  讀得不錯,聲音洪亮,語句流暢,看來是有備而來,但在某些字的讀音上還稍欠準確,其他同學能否幫他更正?(謗,bang讀第四聲;燕,yan讀第一聲)

  二.很好,更正得既完整又準確。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幾組需要特別注意的字,詞,句的練習,檢驗一下自己課前預習得怎么樣(預習2):

  朝服衣冠,窺鏡_______________

  于是入朝見威王_______________

  能謗譏于市朝_______________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________________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___________________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________________

  燕王私握臣手曰__________________

  已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_______________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_______________

  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_______________

  上述這樣同一個字根據不同的情況,其解釋不同,通常我們把這種情況稱為(一詞多義現象。)

  翻譯以下各句,特別注意黑體的詞與劃線處的譯法。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孰與一詞在《廉》中已經學過,溫故而知新)

  2.忌不自信

  3.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6.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7.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交流體會]

  相信通過預習,我們對這篇文章一定有自己的體會,下面給大家幾分鐘時間4

  人一組交流各自的感受,然后自由發言。(2位同學進行了闡述)

  [小結與引導]

  剛才我們的同學各抒己見,有理有據,談出了自己的想法,由于時間關系,還有一些沒有機會發言的同學,我們課后還有時間。一篇好的文章,能給人一多方面的啟示與感受,那么,老師有一個問題,提出來與大家商討:本書的編者將這篇文章放在第二單元,而不是高二,高三,同樣也沒作為課外讀物,我想并不是很隨意的,你們同意嗎?(深思片刻后點頭)

  好,那么你們想想編者究竟要讓我們從這篇文章中學會什么?(互相討論,在座位上發言,大部分同學都能在短時間內得出答案,讓我們學會品味語言)

  非常正確,把書翻到單元主旨(打幻燈):

  “品味語言,除了要理解詞語的含義,體會它們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外,還要重

  視句子的品味.句子是語言的使用單位,“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理解句子,

  才能進而理解篇章的含義。

  品味句子,對于看似平常但含義豐富的句子,要作深入的理解和辨析,要細

  心體會它們所具有的表現力。

  [示范閱讀]

  史老師先來體會,把我在這方面對這篇文章感觸最深的部分提出來,我們一起來感受一番:    有感于鄒忌的三問

  三問,鄒忌問了哪三個人,他們的回答分別是什么?

 。▎柶蓿骸拔沂肱c城北徐公美?”                

  問妾:“吾孰與徐公美?”                 

  問客:“吾與徐公孰美?”)

  可千萬別小看這三問,先來體會

  第一問:鄒忌修八尺有余,形貌軼麗-------“修”引申為身高;

  1,“八尺”請問有多高?

  (同學可互相討論)

  “八尺”:1尺=10寸,但古代的尺寸比現代短(古代尺寸小),

  1尺=7寸;1寸 ≈1.33厘米

  所以,八尺=1.86米左右

  形貌軼麗指容貌與體形光艷照人。由此可知鄒忌是個美男子

  2,朝服衣冠,窺鏡。

  試問一位相貌堂堂,風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床,對著鏡子一照,問他的妻子“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心里應該是對自己的美貌充滿信心,并且并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結果。

  所以,這第一問的語氣應充滿自信,沾沾自喜的。(模仿)

  第二問: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

  對自己的美貌略有懷疑,因此問此句的時候,應帶有疑慮,并且急于知

  道結果,另外,考慮到所問的對象是小妾,

  因此,語氣是:嚴肅,疑慮,急切。(模仿)

  第三問: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

  設想一下當時的情景?停馊,看問題可能更客觀,但問這樣的問題

  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問,也是試探著小聲問到。(模仿)

  這三問,看似平常,普通,問的都是同一個問題“我和徐公比誰美”,但由于問的對象不同,問的背景情況不同,因此問的語氣與神態都會不同,細細品位這些語言,人物的形象更鮮明,能幫助我們進一步掌握文章。

  老師就體會到這里,接下來,請同學們四個人一組,討論一下,文章中還有那些語言可供我們品味的。(學生自由討論,教師參與,時間10-15分鐘,按情況而定)

  分別請同學發言:

  學生1:既然剛才說的是三問,那么我來說三答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就像媽媽一樣,有哪個母親不喜歡自己的孩子的,即使孩子是最丑的,她也會說他是最好 

  看的。和丈夫待的時間長了,會有一種關愛。(或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妾,回答時自然要有所顧忌,否則的話可能會失寵,所以直接就用反問的語句加強肯定語氣。

  客,他是有事拜訪,有求于鄒忌,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所以回答總得讓對方滿意,其實客人

  是能分辨誰更美的,從他的否定句的語氣中能體會到這一點。

  所以,這三句話的意思也是一樣的,但由于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們的回答,語氣與神

  態也就有差別。(言為心聲)

  老師:這位同學分析的很有道理,并且能運用日常生活的點滴體會進行論證,有理有據。為了進一

  步體會人物的不同心理,不妨四人一組,分角色朗讀一下,品味品味這些看似平常的語句所

  體現出的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學生四人一組投入朗讀

  請四位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老師讀旁白。

  學生2:文章中除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語句值得品味外,鄒忌進諫的話語同樣是非常值得細細品味

  的。2句整句3個對照

  鄒   忌                 齊   王

  妻------  (    )------宮婦左右

  妾------  (    )------朝廷之臣

  客------  (    )-- ---四境之內

  老師:好在什么地方?

  學生2:一一對照。都是由于私,畏,有求。

  老師:這些原因導致的最終結果是什么?

  學生2:受蒙蔽。

  老師:很好。其實像這樣由此及彼,由私事推而諫國事,由小及大的設喻令齊王廣

  開言路,納諫除蔽,修明政治的方法,我們稱為

  學生齊聲回答:諷

  老師:書本上對“諷”字的解釋是什么?讀出聲來,

  學生:用暗示,比喻等方法委婉地規勸。

  老師:很好。其實歷史上還有許多進諫的方式,我們對此了解有多少?(請同學交

  流)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2份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除弊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2、了解《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4、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5、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理解十一個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諷  諫  謗  譏  面刺  書  期  美(我)  私  聞

  2、掌握二個通假字

  有  孰 

  3、歸納四個實詞和虛詞的義項

  實詞:修   朝

  虛詞:孰   誠

  4、熟悉三個古今異義的詞語

  地方   左右   明日

  5、注意一個成語

  門庭若市

  6、解釋六個文句,注意其句式特點

  A、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B、忌不自信。

  C、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E、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F、王之蔽甚矣。

  教學難點  

  1、反復誦讀中對文章的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的領悟

  2、本文記述了鄒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為喻,諷勸齊王納諫除蔽的故事。如何較全面、正確地認識鄒忌這個人物形象。

  教學設想

  可以在多媒體教室利用課件組織教學。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導語 :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唐朝名臣魏征批評他的一篇奏章寫在屏風上,當作“鏡子”,隨時對照。他總結自己“照鏡子”的體會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們可以說,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很會“照鏡子”的人。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鏡子,他敢觸龍顏,一針見血地指出皇帝的過失;唐太宗納諫如流,及時改正自己地錯誤。圣君、賢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穩定,國泰民安。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解題

  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了文章內容地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籍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后,大為贊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了關于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后,淳于髡對他的仆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饼R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睆拇撕螅R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提供有關《戰國策》與戰國的資料 

  《戰國策》原名《國事》《短長》《事語》《長書》等,由于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后定名為《戰國策》,至于這部書的作者,已不可考。

  《戰國策》所記史實從東周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歷史。全書共三十三篇,分國別編輯。依次是西周一篇,東周一篇,秦五篇,齊六篇,楚四篇,趙四篇,魏四篇,韓三篇,燕三篇,宋衛合一篇,中山一篇。

  戰國時代,七雄并立,兼并戰爭比春秋時代更為頻繁激烈,各諸侯王紛紛招攬謀臣策士為自己出謀劃策,于是作為“士”的這一階層人物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活躍起來,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為策士或縱橫家,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斗爭策略,為某些統治集團服務,并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復雜的斗爭形勢游說諸侯采納。《戰國策》就是著重記述這些策士們的言行的。

  《戰國策》語言活潑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諷諫的謀臣鄒忌,任性頑固的貴族老婦人趙太后,追逐功名富貴的策士蘇秦。另外,還特別善于運用一些諷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戰國策》不愧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四、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學生通過初讀,篩選出自己讀不準或不會讀的字,借助工具書查明后再讀一遍。易讀錯的字有:

  昳(yì)麗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窺(kuī)鏡 

  期(jī)年    朝(cháo)于齊  間(jiàn)進

  (二)再讀課文,讀清句讀。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注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在此基礎上讀出語句的停頓。可讓一學生讀,讓其他學生聽他哪些句子讀錯了,然后一起糾正。

  五、學生根據文下注釋,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可逐段講解)

  六、布置作業 :

  熟讀課文,依據注釋試譯全文,并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重點字詞。

  第 二 課 時

  一、檢查學生課后學習情況,教師對本文教學重點予以強調 

 。ㄒ唬├斫庠~語在文中的意思

  鄒忌諷齊王納諫   (諷:用委婉的語言暗示、勸告或指責。與現代漢語“諷刺”不同。 諫:臣子向國君提出的意見。)

  能謗譏于市朝 (公開指出。謗,公開地指責,沒有貶義;譏,微言諷刺。注意區別:誹,背地里議論、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指責)

  上書諫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書、文件。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ǘ┰~類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詞作狀語;服,名詞作動詞)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名詞作狀語) 

  4、聞寡人之耳者 (聞,動詞使動用法) 

 。ㄈ┮辉~多義

  1、修

  乃重修岳陽樓(興建,建造)

  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整治)

  雨村便急忙修書(撰寫)

  鄒忌修八尺有余(長,高)

  2、朝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上朝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拜

  于是入朝見威王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廷

  朝服衣冠《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早晨 (zhāo) 

  3、孰

  我與城北徐公孰美   代詞,誰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同“熟”,仔細。

  4、誠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的確)

  帝感其誠 《列子·愚公移山》 誠心、誠意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諸葛亮:《出師表》 確實、的確 

  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曹軍必矣 《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表假設,如果、果真

  (四)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 (土地方圓)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國君旁邊的近臣)

  3、明日,徐公來。(古義,第二天。 今義,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判斷句)

  2、忌不自信 (賓語前置) 

  3、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省略句)

  4、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介詞結構后置句) 

  5、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動句) 

  引導思考: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與“吾與徐公孰美?”兩個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

  明確:兩個句子均為古漢語中的固定句式!芭c……孰”是由“孰與”演變而來,意義與“孰與”相同,都表比較!笆搿睘橐蓡柎~,在疑問句中常前置,“孰與”即“與孰”。

  例如:“吾與徐公孰美”可譯為:我和徐公誰漂亮呢?“吾孰與徐公美”可譯為:我和徐公相比,誰漂亮呢?以上兩句的意思是一樣的。

  2、“忌不自信”句應如何理解?

  明確:“忌不自信”句應譯為:鄒忌不相信自己。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賓語前置句。賓語前置句,在古漢語中常見。

  例如:彼不我恩也 《童區寄傳》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輸》 “之”助詞,賓語提前的標志

  唯余馬首是瞻 《馮婉貞》 構成“唯……是……”格式的賓語前置 

  (六)注意一個成語

  門庭若市:形容來者之多。(注意與“門可羅雀”區別)

  二、品讀賞析。學習文言文不能僅停留于淺層次的字、詞、句的理解上,還要進一步品味語言的感情、韻味,分析人物形象,賞析行文技巧,領悟所含哲理。 

  本文可通過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品味賞析: 

  1、鄒忌是由一件家庭瑣事聯想到國家政事的。這件家庭瑣事是什么?

  明確:鄒忌向他的妻、妾與客提出自己與徐公誰美的問題。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異,其妻、妾、客回答問題時的語氣有差別。有何不同?請從原文中找出并說明其感情色彩。

  明確: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贊美,口氣亦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討好,口氣有點勉強?驮唬骸靶旃蝗艟馈!备星樯适嵌Y貌、尊重,口氣有點客氣。(可讓三位同學分角色表演。) 

  3、面對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贊美,鄒忌的態度如何?

  明確:面對贊美,鄒忌并未得意忘形!懊魅,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笨梢娻u忌很有自知之明。

  4、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入朝后,并未單刀直入向威王進諫,而是以“閨房小事”談自己的體會,然后以類比的方式委婉進諫。正如《古文觀止》編者評價:“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詳勘,正欲于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

  5、諷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齊威王接受了諫言,發布政令,廣開言路,懸賞納諫。始而“門庭若市”,繼爾“時時而間進”,最后“無可進者”,終于“戰勝于朝廷”。

  三、分析本文在說理以及記敘上的特點。

  本文采用了“三疊法”,從頭至尾一直使用三層排比的手法寫作

  三問   :妻、妾、友              三答 

  三比:妻私我  →   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內有求于王

  三賞:上賞            中賞             下賞  

  三時:令初下        數月之后       期年之后

  三態:鄒忌以現身說法進行諷諫   齊威王“下令”廣泛征求意見   各國“皆朝于齊”

  排比與層遞,前后呼應,上下關照,形成一種奇特的篇章結構。

  四、討論如何較全面、正確地認識鄒忌這個人物形象,以及他諷勸齊王的行為的作用。

  鄒忌這個文章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足智多謀,嫻于辭令,深諳君王心理的謀士。他在妻、妾、客的交口稱贊中,保持了清醒的頭腦,終能透過現象看清本質,實事求是地得出了結論。然后他從日常生活小事情聯想到關系國家治亂的大事,委婉地勸諫齊王,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鄒忌諷勸齊王廣開言路,納諫除弊,修明政治,其主觀目的當然在于維護齊王的利益,鞏固封建專制統治,這是歷史的局限,但他的行為在客觀上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人民的安定和生活的改善。同時,對于我們今天建設民主法制的社會也有借鑒的價值。鄒忌的故事至少告訴我們,作為一個領導者,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防止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要廣泛聽取批評意見,及時發現和改正缺點錯誤,不犯或少犯錯誤。

  還應當指出的是,《戰國策》的作者在記敘歷史事件時,往往美化了封建統治者,過分夸張了謀臣策士的作用,有時為了突出縱橫游說之士在歷史事件中的決定性作用,甚至編造一些情節。像本文鄒忌諷勸齊王后,出現了一個“無可進者”、“皆朝于齊”的理想境界,這種夸張的手法確實突出了廣開言路的重要,但在當時諸侯割據稱雄,以攻伐為賢的戰國時代,這樣的進諫結果只能是一種無法實現的幻想,是與史實有出入的。

  五、布置作業 

  1、反復誦讀課文

  2、鞏固所歸納的字詞知識

  3、  閱讀《召公諫歷王弭謗》一文,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相比較,寫一篇鑒賞文章,談談鄒忌與召公的勸諫技巧。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2份 篇11

  ◎孫茜

  [教學過程 和方法]

  師:(板書“三人成虎”)同學們都知道“三人成虎”的成語嗎?

  生:不知道。

  師:戰國時代,各國相互攻伐,為了使大家都真正遵守信約,國家與國家之間通常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戰國策·魏策》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太子到趙國去做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現在有個人來說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信!

  龐蔥說:“如果第二 個人說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說,好象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再召見他了。

  市是人口集中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老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個故事本來是諷刺魏王無知的,但后世人引申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也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君王多有謀士,像龐蔥、百里奚等,他們主要是為君王出謀劃策,但君王是否聽勸,得看勸術如何以及君王是否是明主。今天我們來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看鄒忌是如何勸說齊王的,而齊王是否聽了他的建議。

  師:請閱讀注釋1,回答《戰國策》又稱什么?

  生:(看后回答)“策”通“冊”,意思是《戰國策》原為戰國末期秦漢間人所輯,后經西漢末年編訂成書。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情況和社會面貌。

  師:是的。全書共十二策,本文選自《戰國策》,《戰國策》記載的是策士謀臣的策略和言論!稇饑摺芳扔兄匾氖穼W價值,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教學過程 ]

  師:請大家快速地把課文瀏覽一遍,各個組把不懂的字詞劃出來。 (過了兩分鐘)

  生:(部分)老師,我們讀好了。

  師:有不懂的字詞嗎?

  生:沒有。

  師:我們先來分析題目,“諷”是什么意思?

  生:鄒忌諷齊王。

  師:“納”呢?

  生:齊王納諫。

  師:很好,但是還要請大家注意,“納”一般是指長輩或上級接納別人的意見。如果是給別人提意見應該稱“進諫”。

  師:下面我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ò鍟〢、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么?

  B、鄒忌是怎么樣諷齊王的?

  C、鄒忌諷齊王的結果怎么樣?

  D、齊王怎么樣進諫?

  E、納諫后的效果如何?

 。ㄖ付▽W生讀,五分鐘后)

  生:老師,我們組有疑問:為什么鄒忌的妻子“私我”,而他的妾卻是“畏我”?

  師:其他組的同學能幫助他們解決嗎?

  生:(討論后)我們不知道。

  師:這就涉及到古代婚姻中的女子地位的問題。妻是明媒正娶的,妻的娘家權勢與丈夫相當,因此在家庭中頗有地位;而妾是買來的或別人贈與的,娘家的地位一般比較低,也就影響了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般說來,小妾不但畏懼丈夫,還畏懼妻子。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搶答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么?

  生:早晨照鏡子,然后想到與徐公誰美?,并詢問妻、妾、客。他們都夸鄒忌美。由此,鄒忌想到齊王身邊的人可能都會贊美齊王。

  師:太好了,回答的非常好,同學們有不同意見嗎?

  生:沒有。

  師:其實,這樣一來,我們也明白了第二個問題。鄒忌就是拿妻、妾、客比王身邊的人。那么這里運用了什么手法呢?

  生:(討論)對比

  生:反襯。……

  師:運用的是譬喻說理。那么齊王有沒有納諫。

  生:有。

  師:你怎么看出來的?

  生:他定了三種可以受賞的方法。

  師:是的,他接受了。

  面刺------------上賞--------------門庭若市

  書諫------------中賞--------------無可進者

  謗譏------------下賞--------------戰勝于朝廷

  請你們把那幾句話讀出來好嗎?

  (生讀)

  師:齊王納諫后的效果如何?

  生:四海之內皆朝于齊。

  師:很好,效果是:門庭若市,無可進者,戰勝于朝廷。接下來,請大家看一下綜合練習中 的《召公諫厲王弭謗》,思考:

  厲王納諫了沒有,他的下場如何?

  生:他沒有納諫,下場是被流放。

  師:是的。盡管召公也進諫了,但卻沒有納諫的人。因此君王是否納諫不僅取決于進諫者是否會勸,還在于納諫者是否英明。

  師:下面的時間就請同學們做練習。

  (練習略)

  要想讓課堂活起來,要想讓學生想學,首先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的學生今年的平均年齡是十六歲,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還是孩子。因此我在教學的時候,相當注重調動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欲的強大的內在動力,興趣往往是創造的先導。

  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就注意到調動學生的興趣的重要性。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首先讓它產生吸引力,語文也不例外。因此,第一步的課文導入  就顯得十分重要,它關系到學生對這堂課、這篇課文乃至這個學科的學習興趣和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這點已經是共識。在講本文時,一進班級我就在黑板上寫了“三人成虎”幾個字,學生都覺得奇怪,甚至有的學生按捺不住性子問我今天講什么。當我給他們講故事的時候,教室里安靜極了。而等到故事結束導入  課文時,學生已經猜測到課文的內容了。對于分角色朗讀,學生也非常感興趣。有的人想表現自己,有的人想看別人出丑。但不管怎么說,學生已經想學了,他們渴望獲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樂趣!而且,在興趣的支撐下,學生的朗讀很到位。在教學過程 中,我適當地穿插課外知識,這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因為有的知識是學生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因此也有興趣學習。

  另外,這次課上,我還整合了《召公諫厲王弭謗》,讓學生當堂對比閱讀,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而且,也起到了調節的作用,避免了讓學生產生“古文沒有意思”的心理。

  這次課的成功之處在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但不足之處是沒有很好的定位好老師的角色。應該更充分地把課堂還給學生,我應該少講。另外,在這次課堂上,沒有讓學生形成討論的氛圍。雖然課堂氣氛很活、學生聽的很認真,但學生沒有小組合作,更沒有好好的討論。

  (孫茜)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2份 篇12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除弊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2、了解《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4、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中對文章的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的領悟

  2、本文記述了鄒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為喻,諷勸齊王納諫除蔽的故事。如何較全面、正確地認識鄒忌這個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課時安排安排2課時

  

  一、導語 :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睔v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解題

  1、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了文章內容地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2、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

  齊威王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睆拇撕螅R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提供有關《戰國策》與戰國的資料

  《戰國策》由于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后定名為《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四、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yì)(zhāo)服衣冠(guān)(kuī)

  (jī)(cháo)于齊 (jiàn)

  ()再讀課文,讀清句讀。

  五、學生根據文下注釋,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可逐段講解)

  六、布置作業 :

  熟讀課文,依據注釋試譯全文,并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重點字詞。

  

  一、檢查學生課后學習情況,教師對本文教學重點予以強調

  (一)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鄒忌諷齊王納諫(諷:用委婉的語言暗示、勸告或指責。諫:臣子向國君提出的意見。)

  能謗譏于市朝 (公開指出。謗,公開地指責,沒有貶義;譏,微言諷刺。注意區別:誹,背地里議論、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指責)

  上書諫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書、文件。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詞作狀語;服,名詞作動詞)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名詞作狀語)

  4、聞寡人之耳者 (聞,動詞使動用法)

  (三)一詞多義

  1、修

  a.乃重修岳陽樓(興建,建造)

  b.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書(撰寫)

  d.鄒忌修八尺有余(長,高)

  2、朝

  a.相如每朝時常稱病《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上朝

  b.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朝拜

  c.于是入朝見威王《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朝廷

  d.朝服衣冠《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早晨 (zhāo)

  3、孰

  a.我與城北徐公孰美代詞,誰

  b.孰視之,自以為不如同“熟”,仔細。

  4、誠

  a.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的確)

  b.帝感其誠《列子·愚公移山》誠心、誠意

  c.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諸葛亮:《出師表》確實、的確

  d.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曹軍必矣《資治通鑒·赤壁之戰》表假設,如果、果真

  ()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 (土地方圓)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國君旁邊的近臣)

  3、明日,徐公來。(古義,第二天。今義,今天的下一天。)

  ()句式

  1、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判斷句)

  2、忌不自信 (賓語前置)

  3、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省略句)

  4、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介詞結構后置句)

  5、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動句)

  引導思考: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與“吾與徐公孰美?”兩個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

  明確:兩個句子均為古漢語中的固定句式!芭c……孰”是由“孰與”演變而來,意義與“孰與”相同,都表比較!笆搿睘橐蓡柎~,在疑問句中常前置,“孰與”即“與孰”。

  2、賓語前置句,在古漢語中常見。

  例如:彼不我恩也《童區寄傳》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輸》“之”助詞,賓語提前的標志

  唯余馬首是瞻《馮婉貞》構成“唯…是…”格式的賓語前置

  (六)注意一個成語

  門庭若市:形容來者之多。(注意與“門可羅雀”區別)

  二、品讀賞析。

  1、鄒忌是由一件家庭瑣事聯想到國家政事的。這件家庭瑣事是什么?

  明確:鄒忌向他的妻、妾與客提出自己與徐公誰美的問題。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異,其妻、妾、客回答問題時的語氣有差別。有何不同?請從原文中找出并說明其感情色彩。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贊美,口氣亦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討好,口氣有點勉強。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备星樯适嵌Y貌、尊重,口氣有點客氣。(可讓三位同學分角色表演。)

  3、面對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贊美,鄒忌的態度如何?

  面對贊美,鄒忌并未得意忘形!懊魅眨旃珌,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笨梢娻u忌很有自知之明。

  4、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入朝后,并未單刀直入向威王進諫,而是以“閨房小事”談自己的體會,然后以類比的方式委婉進諫。

  5、諷諫的結果如何?

  齊威王接受了諫言,發布政令,廣開言路,懸賞納諫。始而“門庭若市”,繼爾“時時而間進”,最后“無可進者”,終于“戰勝于朝廷”。

  三、分析本文在說理以及記敘上的特點。

  本文采用了“三疊法”,從頭至尾一直使用三層排比的手法寫作

  三問:妻、妾、友三答

  三比:妻私我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內有求于王

  三賞:上賞中賞下賞

  三時:令初下數月之后期年之后

  三態:鄒忌以現身說法齊威王廣泛征求意見各國“皆朝于齊”

  四、布置作業 :讀了本文以后,安排學生進行聯系實際的讀后感訓練。

  [例文]           納諫與止謗

  ——重讀《鄒忌諷齊王訥諫》有感

  臧克家

  讀好文章,如飲醇酒,其味無窮,久而彌篤!多u忌諷齊王納諫》,讀初小時就成誦了,覺得它故事性強,有趣味,引人入勝。六十年后,再讀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親切。

  古人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即使君子,也難免有過,不同的是“過也,人皆見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諫官,自己有了錯誤,臣下可以進諫。帝王,自以為是“天之子”,富有四海,臣服萬民,行為萬世師,言作萬世法,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俯視一切。能傾聽逆耳之言,采納美芹之獻的,歷史上并不多見。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也有少數聰明一點的,為了坐穩江山,籠絡人心,也能從諫如流。有圣君,有賢臣,使政治穩定,國泰民安,歷史上稱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與魏征,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數鄒忌與齊威王了。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勇與大智。多少忠臣義士,赤心耿耿,盡忠進諫,結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慘的故事,千古流傳。

  因此,對這位勇于納諫的齊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贊賞他的風度。這篇《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文章,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寬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幾千年,栩栩如在眼前。想當年,他聽了鄒忌的諷諫之后,立即下令群臣,遍及全國,面刺錯誤,指陳弊病,不僅言者無罪,反而重賞,這是何等氣度,何等磊落胸懷,千載之下,猶令人感奮不已!

  事因難能,所以可貴。在同一本《古文釋義》里,小時候也讀過《召公諫厲王止謗》這篇古文,至今還能背出其中的名句。拿這位厲王和齊威王一比,真可謂天淵之別了。齊威王下令求諫,周厲王卻以“能止謗”自喜,天下之人,滿腹不平,他要鉗住萬民之口,自己也捂緊耳朵!胺烂裰,甚于防川”,“止謗”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后,土壅而川決,這個特大暴君———人民之敵,被“流于彘”。

  齊王與厲王,兩種對待諫謗的態度,得到的結果也截然相反。歷史是一面鏡子。《鄒忌諷齊王納諫》《召公諫厲王止謗》這兩篇古文,我們對照著讀,大有可以借鑒之處。

  追古思今,現在我們有些作負責工作的領導同志,在言行方面有明顯的缺點和錯誤,文過飾非,怕聽逆耳之言,一聽到正中要害的話,立即火冒三尺,像阿Q聽到別人說他頭上的瘡疤一樣。有的甚至對批評自己的同志,打擊報復,仗勢凌人,以冰棍對付熱情,什么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原則,全成為過耳東風。這樣做的結果如何呢?貽誤工作,傷害同志,最后,自己也難免于垮臺。

  說到這里,我們自然會想到“四人幫”的所作所為。他們當道之時,得意忘形,凌駕一切。江青一句屁話,成為“圣旨”,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以棒止謗,冤獄累累。人力無窮,天網恢恢,他們的滔天大罪,終于被清算。

  諫難,納諫尤難。要得到成果,需要雙方合力。有敢直諫或諷諫的良臣,還要有能納諫的明君。鄒忌的譬喻再妙,辭令再巧,沒有齊威王善聽的耳朵,也是白費唇舌,枉運心機。

  《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文章之所以動人,不僅由于它的意義,也還因為它那委婉而諷的進諫方法。這樣關系國家命運的大事,鄒忌并沒有板起面孔,擺出義正辭嚴的態度,反之,卻以與徐公比美、妻妾評議之閨房瑣事出之,如果遇到一個暴君,責以褻瀆之罪,也是責無旁貸的。這種構思,這樣筆法,與《觸龍說趙太后》如出一轍,而同樣奏效。這么寫,生動親切,娓娓動聽,饒有情趣。這篇文章,用了大半篇幅作了譬喻的描繪,三個人物的情態和心理,真實透徹,入情入理,令人信服。譬喻止于“皆以美于徐公”,接下去,“今齊地方千里”來個陡轉,入了正題,由于妻妾、朋友的“私臣”,聯系全國上下“莫不私王”,譬喻與正題扣得極緊。諫議的結果是“戰勝于朝廷”。

  讀罷這篇絕妙佳作,掩卷沉思,忽發奇想。如果現在我們的某個部門或機關,也來個“懸賞納諫”,那該是“門庭若市”,批評、建議雪片飛來。最后的結果呢,也可以想知。準是改進了工作,提高了效率,像不干凈的身子洗了清水澡,受到廣大群眾的鼓勵與表揚,對四化的進展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如若不信,盍試為之。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2份 篇13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能力目標:1.朗讀課文,疏通文句。

  2.品讀課文,賞析人物形象。

  德育目標:認識除弊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教學重點:

  1、 疏通文意,掌握重點文言詞語。

  2、品讀課文,賞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

  品讀課文,賞析人物形象。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點撥法

  課時安排: 安排1課時

  一、導入,走近文本

  同學們聽說過“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边@個成語嗎?南方的的土山上有一種鳥,三年不飛不鳴,但一飛便可沖天,一鳴便可驚人。比喻有才華的人,平時默默無聞,一旦他們施展才華,就能做出驚人的為績。據說戰國時候,齊威王繼位之初,不務正業,不理政事。謀士淳于髡(kūn)就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睆拇艘院,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也是跟齊威王納諫有關的,不過這一次進諫的人物換成了誰呢?

  對,就是鄒忌,《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請同學們讀課底注釋1)

  二、朗讀感知

  我們課前已經預習了課文,那就讀來聽一聽,好不好?讀的時候,注意把握字音和節奏。

  1、讀準字音

  有 間進 期年 燕

  2、讀準節奏

  (1)鄒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3)今齊地方千里。

  三、疏通文意

  1、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

  2、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并在組內共同商討。

  3、小組競賽,搶答字詞解釋及語句翻譯。

  (1)解釋下列句子中畫線詞語的意義 ①孰視之 孰:同熟,仔細。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以„„為美,意動用法。私:偏愛 ③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當面,名詞作狀語。刺:指責 ④聞寡人之耳者 聞:使„„聽到。 ⑤今齊地方千里 地方:土地方圓。 ⑥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國君旁邊的近臣。 ⑦暮寢而思之 寢:躺著。 ⑧能謗譏于市朝 謗譏:公開議論。

  (2)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汆u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委婉地規勸齊王,齊王接受規勸。

  ②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個更美?

  ③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

  幾個月之后,還不時有人偶爾來進諫。

 、苋撼歼M諫,門庭若市。

  許多大臣都來進諫,宮門前庭院內人多得像集市一樣。

  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因為偏愛我。

 、薮怂^戰勝于朝廷。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勝敵國。

 、咂谀旰螅m欲言,無可進者。

  滿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

  四、品讀語言,賞析人物

  1、我們已經讀明白了文章的意思。誰愿意給大家說一說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文章寫了鄒忌用自身的經歷同齊王的處境相比,告訴齊王應該納諫除蔽,齊王就接受了鄒忌的進諫。

  2、故事的展開主要是通過人物對話表現的,那么,總共寫了幾處對話?是從哪里寫起,又寫到了哪里?

  明確:文章從家里寫到朝堂,先寫鄒忌在家中跟妻、妾、客的對話,又寫了朝堂上鄒忌跟齊威王的對話。我們先來看第一處,在家中鄒忌跟妻、妾、客的對話。

  (1) 請同學們在組內分角色朗讀課文,并根據文中人物的語言,思考妻 、妾、客贊美鄒

  忌是出于怎樣一種心理?而鄒忌連問妻、妾、客,又表現了他怎樣的心理?

  (2) 有請幾位 同學在前面分角色朗讀,請同學們認真聽,認真觀察。

  問其妻: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問其妾:吾孰與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問客:吾與城北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確:鄒忌洋洋自得,急于想知道誰更美的心理,通過“孰”的提前便可明白;在客人跟前,他又不好意思表現得那么明顯,所以就用了正常語序。同是家人,他跟妻子與妾的說話語氣又不一樣,一個親昵,一個嚴肅,端著架子,通過“我”和“吾”的稱呼便可體會到。

  妻子是由衷地贊美與自豪?腿俗钍茄圆挥芍裕捩际欠磫栒Z氣,而客人只是一般的陳述語氣。妾是因為地位低下,害怕鄒忌,不敢放肆地流露真情實感。

  小結: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妻妾客因身份、地位不同跟人說話的語氣是不同的;而鄒忌面對不同身份、地位的妻、妾、客,他的語氣和表達方式也是不同的。由此可見,面對不同的對象,我們的語氣、態度、說話方式都會有所不同的。毫無疑問,鄒忌在這方面是特別擅長的。當鄒忌面對齊威王的時侯,他又是如何表現的?而齊威王又是如何做的?

  3、接下來我們就看一下在朝堂上,鄒忌跟齊威王的對話,請同學們朗讀課文2、3段,并

  根據他們的對話試著評價一下鄒忌和齊威王。

  善思:理清真相,小中見大

  鄒忌: 善諫:類比諷諫,足智多謀 一代忠臣

  求實: 愛美卻不虛榮,實事求是

  齊威王: 善聽:從善如流 一代明君

  善做:改革創新

  小結:正是因為有了鄒忌這樣的賢臣,也正因為威王的善于納諫,齊國成為了戰國七雄中盛的國家。正如文章結尾所說:“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五、總結,拓展文本

  歷史還有哪些類似于鄒忌和齊威王的忠臣與名君?有沒有與之相反的事例?

  比干:挖心 商紂王

  屈原:投江 楚懷王

  伍子胥:斷頭 吳王夫差

  司馬遷:受宮刑 漢武帝

  小結:在封建社會,皇權不可侵犯,伴君猶如伴虎!有多少謀臣良相因指責帝王的過錯而慘遭殺身之禍!跟鄒忌和齊威王一比較,我們可以發現齊威王的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猶為難能可貴;而鄒忌面對一國之君,能小中見大,以自身處境類比齊威王的處境,委婉含蓄地給威王提意見,這樣諷諫說理的技巧即使在今天也值得我們學習。

  六、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抄寫課底注釋重點字詞兩遍。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2份 篇14

  惜墨如金 三疊九曲

  ——《鄒忌諷齊王納諫》賞析

  江西省峽江中學 林安 331409

  鄒忌,齊人,以善鼓琴為齊王所知,“見王三月而受相印”。他不僅琴技高,勸諫之術更高。《鄒忌諷齊王納諫》說了兩件事: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寥寥數語中,并無諷王納諫的字句,只輕輕一點“王之蔽甚矣”便停住,此一停,遠比長篇大論更有醒悟作用,讓齊王頓悟“善”,何等含蓄蘊藉,何等簡潔峻峭!可謂惜墨如金。

  通觀全文,作者說理每一層俱三疊。變中不變,不變中變,如迂回九曲,引人入勝,可謂“三疊九曲”。第一段孰美之問答。問其妻、妾、客三人,答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徐公何能及君”“徐公不若君之美”。問法三,答法三。

  第二段暮寢自思。想出“美我之故”乃“私我,畏我,有求于我”,看破人情,因小悟大,于閨房小語中參出微理,窺破千古臣諂,君蔽的根源。由此引出第三段鄒忌入朝自述,諷王蔽甚。鄒忌現身說法,由已及王,從“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三方面推出“王之蔽甚矣”,入情入理。

  第四段下令受諫也分三疊。首先賞分三等:上賞、中賞、下賞。進諫也分三階段:“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

  全文自首自尾,俱用三疊法,言簡意賅,可謂勸諫文中佳品。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2份 篇15

  教學目標 

  1.認識除蔽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2.了解《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種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4.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5.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理解“修、窺、美、私、昳、蔽、刺”等詞語的意義。

  2.歸納“朝、孰、誠、方、善、間”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難點 

  反復誦讀中對文章的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的領悟

  教具準備

  錄音機、《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磁帶、投影儀、投影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了解《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

  2.反復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學步驟 ]

  導語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蔽赫髡翘铺诘囊幻骁R子,他敢觸龍顏,一針見血地指出皇帝的過失;唐太宗納諫如流,及時改正自己地錯誤。圣君、賢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穩定,國泰民安。戰國時期的鄒忌也是齊威王的一面鏡子,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放錄音,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自學指導]一、提供有關《戰國策》與戰國的資料

  《戰國策》原名《國事》《短長》《事語》《長書》等,由于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后定名為《戰國策》,至于這部書的作者,已不可考。

  《戰國策》所記史實從東周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歷史。全書共三十三篇,分國別編輯。依次是西周一篇,東周一篇,秦五篇,齊六篇,楚四篇,趙四篇,魏四篇,韓三篇,燕三篇,宋衛合一篇,中山一篇。

  戰國時代,七雄并立,兼并戰爭比春秋時代更為頻繁激烈,各諸侯王紛紛招攬謀臣策士為自己出謀劃策,于是作為“士”的這一階層人物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活躍起來,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為策士或縱橫家,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斗爭策略,為某些統治集團服務,并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復雜的斗爭形勢游說諸侯采納!稇饑摺肪褪侵赜浭鲞@些策士們的言行的。

  《戰國策》語言活潑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諷諫的謀臣鄒忌,任性頑固的貴族老婦人趙太后,追逐功名富貴的策士蘇秦。另外,還特別善于運用一些諷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稇饑摺凡焕⑹废惹貧v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二、解題

  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了文章內容地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籍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后,大為贊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了關于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后,淳于髡對他的仆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后,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閱讀課文,理解文意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再放錄音,學生邊聽邊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記號,借助注釋、詞典自行解決)

 。ǘ┰僮x課文,讀準句讀,理解文章

  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

  (學生齊讀)

  此段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三問三答,非常精彩,他們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愛戀之情;其妾畏懼拘謹之情;其客的阿諛奉承之情都要讀出來。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美?”三個問句,一問其妻,二問其妾,三問其客。要讀出鄒忌窺鏡后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讀出融融的愛戀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讀出怯怯的拘謹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讀出阿諛奉承之情。

  (指名一學生讀第一自然段)

  文意簡析

  提問:此段所寫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明確:三問三答

  提問:在妻、妾、客的三答中,鄒忌領悟到什么?用文中語句回答。

  明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贝说览頌橹S諫齊王埋下了伏筆。

  第二自然段

  誦讀指導:

  本段是鄒忌用現身說法、親身體驗諷勸齊王。讀來要娓娓動聽,如與人細語敘家常。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一一相對應,兩兩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節奏感很強,讀時要注意。

  (2)“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是“土地”,方是“方圓”,因此在“今齊”之后一大停頓后,“地”“方”之間作小停頓。

  文意簡析:

  提問:請同學們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此段大意。

  明確:鄒忌以切身體驗通過三比諷勸齊王。

  第三、四自然段

  誦讀指導:

  (1)“善”要讀出齊威王的心悅誠服。

 。2)“此所謂/戰勝于朝廷”句中“此所謂”后要略作停頓。

  文意簡析:

  提問:第三、四自然段所寫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明確:寫齊王納諫的三賞,懸賞求諫之后的三變,及取得的成果。即“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ㄖ该粚W生讀三、四自然段,然后齊讀課文)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三問

  緣起         三答

  鄒忌進諫               內容         三比

  結果         三賞

  三變

  (三)三讀課文,鑒賞品味

 。▽W生結合板書,齊讀課文,理解思路)

  小結:本文從鄒忌于徐公比美入手寫起,依次敘述了進諫的緣起,進諫的內容,進諫的結果。進諫緣起于鄒忌的三問,妻、妾、客的三答。妻、妾、客異口同聲的贊美,使鄒忌“暮寢而思之”,悟出了為何“受蔽”的道理。進諫的內容則是鄒忌因小見大,自容貌之微,推及朝廷大事,三比使齊威王聽后連連叫好。而進諫的結果則是齊威王欣然接受鄒忌的勸告,下令獎賞進諫的臣民,齊國也因此威名大振。

  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橫生,采用了一種奇特的三疊排比的結構樣式:鄒忌三問,妻、妾、客的三答;鄒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見威王的三比;齊威王鼓勵納諫的三賞,納諫后齊國的三變,前后呼應,上下關照,層層推進,句式整散錯落有致,讀來瑯瑯上口。

  (學生再次齊讀課文,結合板書嘗試背誦)

  四、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后練習第三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1.反復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質疑解難。

  2.梳理歸納“朝、孰、誠、方、善、間”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步驟 ]一、檢查復習

  1.請三位同學將下列字詞寫在黑板上:昳麗   窺鏡   孰   弗如遠甚   暮寢   期年   謗譏

  2.提問:《戰國策》所記述的史實起止于何時?

  明確:《戰國策》所記述的史實上起東周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下止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二百四十五年的歷史。

  3.提問:“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出自誰之口?

  明確:出自齊威王之口。

  4.提問:鄒忌是如何勸說齊威王納諫的?

  明確:鄒忌以容貌之微推及朝廷大事,以“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相比,使齊威王欣然接受諷諫。

  5.檢查背誦情況(略)

  二、反復閱讀課文,引導學生質疑解難

  學生提問:“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與“吾與徐公孰美?”兩個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

  明確:兩個句子均為古漢語中的固定句式。“與……孰”是由“孰與”演變而來,意義與“孰與”相同,都表比較。“孰”為疑問代詞,在疑問句中常前置,“孰與”即“與孰”。

  例如:“吾與徐公孰美”可譯為:我和徐公誰漂亮呢?“吾孰與徐公美”可譯為:我和徐公相比,誰漂亮呢?以上兩句的意思是一樣的。

  學生提問:“忌不自信”句應如何理解?

  明確:“忌不自信”句應譯為:鄒忌不相信自己。“信”當作“相信”講,是動詞,“自”指“自己”是名詞,作“信”的賓語。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賓語前置句。賓語前置句,在古漢語中常見。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例句 出處 類型

  沛公何在? 《史記·項羽本紀》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彼不我恩也 《童區寄傳》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輸》 “之”助詞,賓語提前的標志

  唯奕秋之為聽 《孟子·告子上》 加“之為”將賓語提前

  唯余馬首是瞻 《馮婉貞》 構成“唯……是……”格式的賓語前置

  提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句中的“美”應如何理解?

  明確:“美”原為形容詞,現或用為動詞,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拔崞拗牢艺,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應譯為:我的妻子認為我漂亮,是偏愛我;妾認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認為我漂亮,是有求于我。

  意動用法:表示主語認為賓語怎么樣,或主語把賓語當作什么,除了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外,還有名詞的意動用法。

  例如:“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師說》)句中的名詞“師”帶了賓語“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用作意動,應譯為:孔子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

  三、梳理歸納“朝、孰、誠、方、善、間”等詞語的義項

 。z查學生完成課后練習第三題的情況,指導學生借助古漢語詞典歸納)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1.朝

  例句 出處 意義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上朝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拜

  于是入朝見威王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廷

  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 《封建論》 早晨(zhaō)

  2.孰

  例句 出處 意義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三國志·隆中對》 代詞,“誰”

  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士者?非茲潭也歟? 《鈷姆潭溪小丘記》 代詞“什么”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同“熟”“仔細”

  3.誠

  例句 出處 意義

  帝感其誠 《列子·愚公移山》 誠心、誠意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諸葛亮:《出師表》 確實、的確

  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曹軍必矣 《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表假設,如果、果真

  4.方

  例句 出處 意義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鈉諫》 方圓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 地方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 《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當……時候

  守門卒方熟寐 《資治通鑒·李愬雪夜入荊州》 正

  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 《夢溪筆談·雁蕩山》 才

  5.善

  例句 出處 意義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勸學》 善于

  國人稱善焉 《呂氏春秋·去私》 好

  素善留侯張良 《史記·項羽列傳》 友好

  足下以為善漢王,欲建萬世之業 《史記·淮陰侯列傳》 親密

  6.間

  例句 出處 意義

  少間,簾內擲一紙出 《聊齋志異·促織》 時間

  安得廣廈千萬間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量詞

  至京口,得間奔真州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機會

  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史記·屈原列傳》 挑撥離間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左傳·曹劌論戰》 參與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百千齊作 《口技》 夾雜

  予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 《〈指南錄〉后序》 間或

  附:4句~7句的“間”讀jiàn.

 。ū痴b全文,增加積淀)

  四、布置作業 

  1.反復背誦課文

  2.鞏固所歸納的字詞知識

  [板書設計 ]

  [延伸閱讀]閱讀《召公諫歷王弭謗》一文,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相比較,寫一篇鑒賞文章,談談鄒忌與召公的勸諫技巧。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2份 篇16

  教學目標 

  1.認識除蔽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2.了解《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種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4.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5.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理解“修、窺、美、私、昳、蔽、刺”等詞語的意義。

  2.歸納“朝、孰、誠、方、善、間”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難點 

  反復誦讀中對文章的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的領悟

  教具準備

  錄音機、《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磁帶、投影儀、投影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了解《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

  2.反復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學步驟 ]

  導語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鏡子,他敢觸龍顏,一針見血地指出皇帝的過失;唐太宗納諫如流,及時改正自己地錯誤。圣君、賢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穩定,國泰民安。戰國時期的鄒忌也是齊威王的一面鏡子,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ǚ配浺,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自學指導]一、提供有關《戰國策》與戰國的資料

  《戰國策》原名《國事》《短長》《事語》《長書》等,由于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后定名為《戰國策》,至于這部書的作者,已不可考。

  《戰國策》所記史實從東周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歷史。全書共三十三篇,分國別編輯。依次是西周一篇,東周一篇,秦五篇,齊六篇,楚四篇,趙四篇,魏四篇,韓三篇,燕三篇,宋衛合一篇,中山一篇。

  戰國時代,七雄并立,兼并戰爭比春秋時代更為頻繁激烈,各諸侯王紛紛招攬謀臣策士為自己出謀劃策,于是作為“士”的這一階層人物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活躍起來,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為策士或縱橫家,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斗爭策略,為某些統治集團服務,并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復雜的斗爭形勢游說諸侯采納!稇饑摺肪褪侵赜浭鲞@些策士們的言行的。

  《戰國策》語言活潑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諷諫的謀臣鄒忌,任性頑固的貴族老婦人趙太后,追逐功名富貴的策士蘇秦。另外,還特別善于運用一些諷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戰國策》不愧史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二、解題

  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了文章內容地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籍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后,大為贊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了關于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后,淳于髡對他的仆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饼R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睆拇撕,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閱讀課文,理解文意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ㄔ俜配浺簦瑢W生邊聽邊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記號,借助注釋、詞典自行解決)

 。ǘ┰僮x課文,讀準句讀,理解文章

  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

 。▽W生齊讀)

  此段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三問三答,非常精彩,他們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愛戀之情;其妾畏懼拘謹之情;其客的阿諛奉承之情都要讀出來。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美?”三個問句,一問其妻,二問其妾,三問其客。要讀出鄒忌窺鏡后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讀出融融的愛戀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讀出怯怯的拘謹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讀出阿諛奉承之情。

  (指名一學生讀第一自然段)

  文意簡析

  提問:此段所寫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明確:三問三答

  提問:在妻、妾、客的三答中,鄒忌領悟到什么?用文中語句回答。

  明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贝说览頌橹S諫齊王埋下了伏筆。

  第二自然段

  誦讀指導:

  本段是鄒忌用現身說法、親身體驗諷勸齊王。讀來要娓娓動聽,如與人細語敘家常。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一一相對應,兩兩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節奏感很強,讀時要注意。

 。2)“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是“土地”,方是“方圓”,因此在“今齊”之后一大停頓后,“地”“方”之間作小停頓。

  文意簡析:

  提問:請同學們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此段大意。

  明確:鄒忌以切身體驗通過三比諷勸齊王。

  第三、四自然段

  誦讀指導:

  (1)“善”要讀出齊威王的心悅誠服。

  (2)“此所謂/戰勝于朝廷”句中“此所謂”后要略作停頓。

  文意簡析:

  提問:第三、四自然段所寫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明確:寫齊王納諫的三賞,懸賞求諫之后的三變,及取得的成果。即“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指名一學生讀三、四自然段,然后齊讀課文)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三問

  緣起         三答

  鄒忌進諫               內容         三比

  結果         三賞

  三變

 。ㄈ┤x課文,鑒賞品味

 。▽W生結合板書,齊讀課文,理解思路)

  小結:本文從鄒忌于徐公比美入手寫起,依次敘述了進諫的緣起,進諫的內容,進諫的結果。進諫緣起于鄒忌的三問,妻、妾、客的三答。妻、妾、客異口同聲的贊美,使鄒忌“暮寢而思之”,悟出了為何“受蔽”的道理。進諫的內容則是鄒忌因小見大,自容貌之微,推及朝廷大事,三比使齊威王聽后連連叫好。而進諫的結果則是齊威王欣然接受鄒忌的勸告,下令獎賞進諫的臣民,齊國也因此威名大振。

  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橫生,采用了一種奇特的三疊排比的結構樣式:鄒忌三問,妻、妾、客的三答;鄒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見威王的三比;齊威王鼓勵納諫的三賞,納諫后齊國的三變,前后呼應,上下關照,層層推進,句式整散錯落有致,讀來瑯瑯上口。

 。▽W生再次齊讀課文,結合板書嘗試背誦)

  四、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后練習第三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1.反復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質疑解難。

  2.梳理歸納“朝、孰、誠、方、善、間”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步驟 ]一、檢查復習

  1.請三位同學將下列字詞寫在黑板上:昳麗   窺鏡   孰   弗如遠甚   暮寢   期年   謗譏

  2.提問:《戰國策》所記述的史實起止于何時?

  明確:《戰國策》所記述的史實上起東周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下止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二百四十五年的歷史。

  3.提問:“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出自誰之口?

  明確:出自齊威王之口。

  4.提問:鄒忌是如何勸說齊威王納諫的?

  明確:鄒忌以容貌之微推及朝廷大事,以“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相比,使齊威王欣然接受諷諫。

  5.檢查背誦情況(略)

  二、反復閱讀課文,引導學生質疑解難

  學生提問:“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與“吾與徐公孰美?”兩個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

  明確:兩個句子均為古漢語中的固定句式。“與……孰”是由“孰與”演變而來,意義與“孰與”相同,都表比較。“孰”為疑問代詞,在疑問句中常前置,“孰與”即“與孰”。

  例如:“吾與徐公孰美”可譯為:我和徐公誰漂亮呢?“吾孰與徐公美”可譯為:我和徐公相比,誰漂亮呢?以上兩句的意思是一樣的。

  學生提問:“忌不自信”句應如何理解?

  明確:“忌不自信”句應譯為:鄒忌不相信自己!靶拧碑斪鳌跋嘈拧敝v,是動詞,“自”指“自己”是名詞,作“信”的賓語。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賓語前置句。賓語前置句,在古漢語中常見。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例句 出處 類型

  沛公何在? 《史記·項羽本紀》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彼不我恩也 《童區寄傳》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輸》 “之”助詞,賓語提前的標志

  唯奕秋之為聽 《孟子·告子上》 加“之為”將賓語提前

  唯余馬首是瞻 《馮婉貞》 構成“唯……是……”格式的賓語前置

  提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句中的“美”應如何理解?

  明確:“美”原為形容詞,現或用為動詞,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拔崞拗牢艺,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應譯為:我的妻子認為我漂亮,是偏愛我;妾認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認為我漂亮,是有求于我。

  意動用法:表示主語認為賓語怎么樣,或主語把賓語當作什么,除了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外,還有名詞的意動用法。

  例如:“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師說》)句中的名詞“師”帶了賓語“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用作意動,應譯為:孔子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

  三、梳理歸納“朝、孰、誠、方、善、間”等詞語的義項

 。z查學生完成課后練習第三題的情況,指導學生借助古漢語詞典歸納)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1.朝

  例句 出處 意義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上朝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拜

  于是入朝見威王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廷

  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 《封建論》 早晨(zhaō)

  2.孰

  例句 出處 意義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三國志·隆中對》 代詞,“誰”

  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士者?非茲潭也歟? 《鈷姆潭溪小丘記》 代詞“什么”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同“熟”“仔細”

  3.誠

  例句 出處 意義

  帝感其誠 《列子·愚公移山》 誠心、誠意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諸葛亮:《出師表》 確實、的確

  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曹軍必矣 《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表假設,如果、果真

  4.方

  例句 出處 意義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鈉諫》 方圓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 地方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 《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當……時候

  守門卒方熟寐 《資治通鑒·李愬雪夜入荊州》 正

  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 《夢溪筆談·雁蕩山》 才

  5.善

  例句 出處 意義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勸學》 善于

  國人稱善焉 《呂氏春秋·去私》 好

  素善留侯張良 《史記·項羽列傳》 友好

  足下以為善漢王,欲建萬世之業 《史記·淮陰侯列傳》 親密

  6.間

  例句 出處 意義

  少間,簾內擲一紙出 《聊齋志異·促織》 時間

  安得廣廈千萬間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量詞

  至京口,得間奔真州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機會

  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史記·屈原列傳》 挑撥離間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左傳·曹劌論戰》 參與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百千齊作 《口技》 夾雜

  予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 《〈指南錄〉后序》 間或

  附:4句~7句的“間”讀jiàn.

  (背誦全文,增加積淀)

  四、布置作業 

  1.反復背誦課文

  2.鞏固所歸納的字詞知識

  [板書設計 ]

  [延伸閱讀]閱讀《召公諫歷王弭謗》一文,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相比較,寫一篇鑒賞文章,談談鄒忌與召公的勸諫技巧。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2份 篇17

  教學目標 

  1、認識除弊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2、了解《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4、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5、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理解十一個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諷  諫  謗  譏  面刺  書  期  美(我)  私  聞

  2、掌握二個通假字

  有  孰 

  3、歸納四個實詞和虛詞的義項

  實詞:修   朝

  虛詞:孰   誠

  4、熟悉三個古今異義的詞語

  地方   左右   明日

  5、注意一個成語

  門庭若市

  6、解釋六個文句,注意其句式特點

  A、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B、忌不自信。

  C、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E、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F、王之蔽甚矣。

  教學難點  

  1、反復誦讀中對文章的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的領悟

  2、本文記述了鄒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為喻,諷勸齊王納諫除蔽的故事。如何較全面、正確地認識鄒忌這個人物形象。

  教學設想

  可以在多媒體教室利用課件組織教學。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導語 :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唐朝名臣魏征批評他的一篇奏章寫在屏風上,當作“鏡子”,隨時對照。他總結自己“照鏡子”的體會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蔽覀兛梢哉f,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很會“照鏡子”的人。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鏡子,他敢觸龍顏,一針見血地指出皇帝的過失;唐太宗納諫如流,及時改正自己地錯誤。圣君、賢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穩定,國泰民安。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解題

  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了文章內容地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籍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后,大為贊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了關于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后,淳于髡對他的仆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饼R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睆拇撕,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提供有關《戰國策》與戰國的資料 

  《戰國策》原名《國事》《短長》《事語》《長書》等,由于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后定名為《戰國策》,至于這部書的作者,已不可考。

  《戰國策》所記史實從東周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歷史。全書共三十三篇,分國別編輯。依次是西周一篇,東周一篇,秦五篇,齊六篇,楚四篇,趙四篇,魏四篇,韓三篇,燕三篇,宋衛合一篇,中山一篇。

  戰國時代,七雄并立,兼并戰爭比春秋時代更為頻繁激烈,各諸侯王紛紛招攬謀臣策士為自己出謀劃策,于是作為“士”的這一階層人物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活躍起來,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為策士或縱橫家,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斗爭策略,為某些統治集團服務,并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復雜的斗爭形勢游說諸侯采納。《戰國策》就是著重記述這些策士們的言行的。

  《戰國策》語言活潑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諷諫的謀臣鄒忌,任性頑固的貴族老婦人趙太后,追逐功名富貴的策士蘇秦。另外,還特別善于運用一些諷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戰國策》不愧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四、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學生通過初讀,篩選出自己讀不準或不會讀的字,借助工具書查明后再讀一遍。易讀錯的字有:

  昳(yì)麗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窺(kuī)鏡 

  期(jī)年    朝(cháo)于齊  間(jiàn)進

  (二)再讀課文,讀清句讀。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注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在此基礎上讀出語句的停頓?勺屢粚W生讀,讓其他學生聽他哪些句子讀錯了,然后一起糾正。

  五、學生根據文下注釋,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可逐段講解)

  六、布置作業 :

  熟讀課文,依據注釋試譯全文,并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重點字詞。

  第 二 課 時

  一、檢查學生課后學習情況,教師對本文教學重點予以強調 

  (一)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鄒忌諷齊王納諫   (諷:用委婉的語言暗示、勸告或指責。與現代漢語“諷刺”不同。 諫:臣子向國君提出的意見。)

  能謗譏于市朝 (公開指出。謗,公開地指責,沒有貶義;譏,微言諷刺。注意區別:誹,背地里議論、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指責)

  上書諫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書、文件。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ǘ┰~類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詞作狀語;服,名詞作動詞)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名詞作狀語) 

  4、聞寡人之耳者 (聞,動詞使動用法) 

  (三)一詞多義

  1、修

  乃重修岳陽樓(興建,建造)

  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整治)

  雨村便急忙修書(撰寫)

  鄒忌修八尺有余(長,高)

  2、朝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上朝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拜

  于是入朝見威王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廷

  朝服衣冠《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早晨 (zhāo) 

  3、孰

  我與城北徐公孰美   代詞,誰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同“熟”,仔細。

  4、誠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的確)

  帝感其誠 《列子·愚公移山》 誠心、誠意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諸葛亮:《出師表》 確實、的確 

  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曹軍必矣 《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表假設,如果、果真

  (四)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 (土地方圓)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國君旁邊的近臣)

  3、明日,徐公來。(古義,第二天。 今義,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判斷句)

  2、忌不自信 (賓語前置) 

  3、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省略句)

  4、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介詞結構后置句) 

  5、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動句) 

  引導思考: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與“吾與徐公孰美?”兩個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

  明確:兩個句子均為古漢語中的固定句式!芭c……孰”是由“孰與”演變而來,意義與“孰與”相同,都表比較!笆搿睘橐蓡柎~,在疑問句中常前置,“孰與”即“與孰”。

  例如:“吾與徐公孰美”可譯為:我和徐公誰漂亮呢?“吾孰與徐公美”可譯為:我和徐公相比,誰漂亮呢?以上兩句的意思是一樣的。

  2、“忌不自信”句應如何理解?

  明確:“忌不自信”句應譯為:鄒忌不相信自己。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賓語前置句。賓語前置句,在古漢語中常見。

  例如:彼不我恩也 《童區寄傳》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輸》 “之”助詞,賓語提前的標志

  唯余馬首是瞻 《馮婉貞》 構成“唯……是……”格式的賓語前置 

 。┳⒁庖粋成語

  門庭若市:形容來者之多。(注意與“門可羅雀”區別)

  二、品讀賞析。學習文言文不能僅停留于淺層次的字、詞、句的理解上,還要進一步品味語言的感情、韻味,分析人物形象,賞析行文技巧,領悟所含哲理。 

  本文可通過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品味賞析: 

  1、鄒忌是由一件家庭瑣事聯想到國家政事的。這件家庭瑣事是什么?

  明確:鄒忌向他的妻、妾與客提出自己與徐公誰美的問題。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異,其妻、妾、客回答問題時的語氣有差別。有何不同?請從原文中找出并說明其感情色彩。

  明確: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贊美,口氣亦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討好,口氣有點勉強。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备星樯适嵌Y貌、尊重,口氣有點客氣。(可讓三位同學分角色表演。) 

  3、面對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贊美,鄒忌的態度如何?

  明確:面對贊美,鄒忌并未得意忘形!懊魅,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見鄒忌很有自知之明。

  4、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入朝后,并未單刀直入向威王進諫,而是以“閨房小事”談自己的體會,然后以類比的方式委婉進諫。正如《古文觀止》編者評價:“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詳勘,正欲于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

  5、諷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齊威王接受了諫言,發布政令,廣開言路,懸賞納諫。始而“門庭若市”,繼爾“時時而間進”,最后“無可進者”,終于“戰勝于朝廷”。

  三、分析本文在說理以及記敘上的特點。

  本文采用了“三疊法”,從頭至尾一直使用三層排比的手法寫作

  三問   :妻、妾、友              三答 

  三比:妻私我  →   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內有求于王

  三賞:上賞            中賞             下賞  

  三時:令初下        數月之后       期年之后

  三態:鄒忌以現身說法進行諷諫   齊威王“下令”廣泛征求意見   各國“皆朝于齊”

  排比與層遞,前后呼應,上下關照,形成一種奇特的篇章結構。

  四、討論如何較全面、正確地認識鄒忌這個人物形象,以及他諷勸齊王的行為的作用。

  鄒忌這個文章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足智多謀,嫻于辭令,深諳君王心理的謀士。他在妻、妾、客的交口稱贊中,保持了清醒的頭腦,終能透過現象看清本質,實事求是地得出了結論。然后他從日常生活小事情聯想到關系國家治亂的大事,委婉地勸諫齊王,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鄒忌諷勸齊王廣開言路,納諫除弊,修明政治,其主觀目的當然在于維護齊王的利益,鞏固封建專制統治,這是歷史的局限,但他的行為在客觀上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人民的安定和生活的改善。同時,對于我們今天建設民主法制的社會也有借鑒的價值。鄒忌的故事至少告訴我們,作為一個領導者,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防止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要廣泛聽取批評意見,及時發現和改正缺點錯誤,不犯或少犯錯誤。

  還應當指出的是,《戰國策》的作者在記敘歷史事件時,往往美化了封建統治者,過分夸張了謀臣策士的作用,有時為了突出縱橫游說之士在歷史事件中的決定性作用,甚至編造一些情節。像本文鄒忌諷勸齊王后,出現了一個“無可進者”、“皆朝于齊”的理想境界,這種夸張的手法確實突出了廣開言路的重要,但在當時諸侯割據稱雄,以攻伐為賢的戰國時代,這樣的進諫結果只能是一種無法實現的幻想,是與史實有出入的。

  五、布置作業 

  1、反復誦讀課文

  2、鞏固所歸納的字詞知識

  3、  閱讀《召公諫歷王弭謗》一文,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相比較,寫一篇鑒賞文章,談談鄒忌與召公的勸諫技巧。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 2份(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鄒忌諷齊王納諫》復習設計(精選17篇)

    一、復習目標: 1.重點掌握本課中出現的文言實詞的詞義并做歸納。2.掌握文中出現的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巧妙設解說理的特點,明白虛心接受意見的好處。...

  • 《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認識除弊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2、了解《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的地位。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4、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 精選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戰國策》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的地位。(2)掌握翻譯的要領和方法,能準確翻譯全文。(3)學習課文的結構藝術,體會鄒忌的諷諫藝術。...

  • 《鄒忌諷齊王納諫》(精選14篇)

    22 鄒忌諷齊王納諫一、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一)整體感知這是一篇短小精悍、邏輯思維較強,融基本知識、思想內容、現實借鑒為一體的優秀作品。文章選自《戰國策齊策》。...

  • 2023鄒忌諷齊王納諫語文教學設計(精選3篇)

    教學目標:1、學生結合注解,自行翻譯課文,提高學生閱讀淺顯的文言文的能力。2、培養學生上網查閱專題性資料的能力。3、培養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編劇本,自行導演的能力。...

  • 《鄒忌諷齊王納諫》 教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進一步落實本文的字詞句,掌握易讀錯的字,理解重點字詞。2、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3、通過探討本文記敘的故事、人物形象等,整體把握課文內容。4、引導學生初步學會委婉勸說別人的能力。...

  • 《鄒忌諷齊王納諫》創新教學設計(精選16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創新教學設計一、設計理念教學過程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建立以探究、理解、親身實踐、分享與合作為特征的新型學習...

  •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思路(通用13篇)

    [設計意圖] 《鄒忌諷齊王納諫》篇幅短小,沒有什么特殊的文言現象,內容也容易把握,如按課文自然順序講解,則很難啟憤發悱。我抓住一個“思”字,貫通全文,分步設置障礙,以引發學生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

  • 《鄒忌諷齊王納諫》說課稿 2份(精選8篇)

    【教材分析】《鄒忌諷齊王納諫》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的第十九課,屬第五單元(先秦史傳散文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選自《戰國策齊策》。這篇課文所在單元的學習目標是:①重視誦讀和背誦;②掌握文言詞語的含義及其在課文中的用法;③理解課文...

  • 《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答案閱讀原文(精選13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國策齊策一》這篇文章講述的是鄒忌諷齊王納諫發生的一系列的故事。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答案,以供大家閱讀。...

  •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繼續學習文言中一些實詞、虛詞的用法過程與方法:學習本文運用設喻講道理和表明見解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鄒忌勸說齊王納諫是愛國的表現。【教學重點】文中出現的句式和詞類活用現象。...

  • 《鄒忌諷齊王納諫》習題精選(精選17篇)

    清華大學附屬中小學網校1.對“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諷”理解正確的是()a.從反面諷刺b.含蓄地嘲諷c.從正面說服d.委婉地規勸2.對下列加黑字注音和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朝服衣冠朝:cháo朝廷、朝堂b.時時而間進間:jiàn間或、偶然c.能謗...

  • 《我的空中樓閣》教學設計(精選12篇)

    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我的空中樓閣》。它是人教版XX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是講讀課文。一、大鋼要求及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中國當代詩歌散文的要求是整體把握散文的思想內容,體會思...

  • 《我的空中樓閣》教案(通用17篇)

    一、緊扣目標,自然引入,激發興趣。“本單元的目標是聽清楚和說明白。上一次我們學習了〈穿云破霧上九天〉一文,大家積極發言,以記者采訪報道的形式,述說了我國首次載人航天試驗發射的現場情況,很多同學展示了自己的好口才。...

  •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通用13篇)

    一、教學目的:1. 了解引用這一說明方法作用。2. 掌握本文從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說明順序。3. 了解荔枝的生態及其生產情況,豐富科學知識。4. 品讀鑒賞本文作為科學小品所具有的科學性和文學性。二、教學重點:1. 引用等說明方法。...

  • 九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粉嫩高潮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久特黄 | 豪放女大兵免费观看bd | 中文在线一区二区 | 三级黄色大片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三区 | 青青爽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日产乱码六区中国有限公司 | 激情视频久久 | 婷婷五月婷婷五月 | 麻豆动漫 | 日韩黄色一级视频 | 精品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在线国产丝袜 | 我趁老师睡觉偷偷的脱她内裤 | 日本在线视频播放 |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第一区 |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 | 曰韩内射六十七十老熟女影视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 欧美一级黄色免费 | 日本成人二区 | 少妇看A片偷人精品视频 | 欧美日本免费无码永久 | 精品无码黑人又粗又大又长 | 欧美精品久|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精华液 | 国产精品video | 国产好大好硬好爽免费不卡 | 91亚洲成人 | 国产一级A片无码免费奶水 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尖叫 | 久久午夜无码免费 |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丶 |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小蛇 | 99精品久久久 | 日本在线播放一二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高清 | 91麻豆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 91在线看片无码永久免费 | 亚洲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