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九年級語文教案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12-0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設計 篇1

  1、知識目標

  (1)通過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用認讀、譯讀、思讀、悟讀四種方式教、學,讓學生掌握生動形象的語言、把握文章的內容。

  (3)積累重要文言詞語,并把握其詞義。如:郭、夫、委、去、域、兵革、親戚等。

  (4)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能自己釋義、翻譯這篇文言文。

  2、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本文,讓學生懂得戰爭中“人和”的重要作用。

  (2)強調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創設問題情景。

  (3)學習古人的論證方法。

  3、德育目標

  (1)強調“人和”的作用,引導學生學習做人的道理。

  (2)讓學生認識孟子超人的智慧和對國家作出的貢獻,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通過思讀、悟讀,讓學生開拓視野,陶冶情操。

  二、教學重點:理清論證思路,把握說理方法。

  三、教學難點:論證結構的把握。

  四、教學方法:以讀為核心,討論點撥,師生互動。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示范朗讀帶

  六、課時安排:1課時

  七、教學過程:

  教學角度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估計時間

  第一板塊(認讀) 一、 情景導入

  中國有句俗話: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中國歷史上,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君主同學們能列舉處幾位呢?孟子一生滿腹經綸,不在其位而謀“仁政”,展現出他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篇文章,讓大家了解一種能夠克敵制勝的方法。

  二、 資料助讀(多媒體展示)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軻,思想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以后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合稱“孔孟”,并有“亞圣”之稱。

  《孟子》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記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主張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學術問題的論爭。全書共七篇,分《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7篇,計261章,約35000字。。內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學說以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學術問題的論爭。《孟子》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具風格,對后世散文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三、 在教師的指導下朗讀課文。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教師播放本課泛讀帶。多媒體展示一些字詞讀音。

  郭(guō)  粟(sù)  親戚(qīng  qi)

  2、復讀課文,注意讀出語句的停頓。

  3、教師指導學生分角色賽讀課文。(教師評點)

  1、學生分組討論,作出回答。

  2、學生聽講,思考,究竟是什么方法?

  3、找一名普通話比較標準的學生朗讀,其他人聽讀,了解記憶對孟子的簡單介紹。

  4、學生聽讀課文。標畫出不認識的字音和不會讀的斷句。

  5、學生按要求齊讀課文。

  6、學生賽讀。讀得好的,加以鼓勵。 

  第二板塊(譯讀) 四、整體把握文意,譯讀課文。

  1、學生再讀課文,要求讀得流暢,能圈點勾畫,標示出疑難詞句。

  2、對抗賽。

  規則:本次比賽分兩輪進行,兩人(同桌)為一組,低分為100分,每發現一處錯誤扣5分,直到扣完為止。

  (1)第一輪:翻譯全文(看誰又對又快)

  兩人分別翻譯課文,相互質疑、解疑、扣分。

  (2)第二輪:文言知識大比拼。(多媒體展示)

  ①通假字: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②古今異義詞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委而去之

  親戚畔之

  池非不深也

  ③一詞多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三里之城

  環而攻之而不勝

  以天下之所順         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兵革非不堅利也       環而攻之而不勝

  天時不如地利         然而不勝者

  ④加點詞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⑤翻譯句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3)教師點撥(多媒體展示)

  第一輪略

  第二輪:

  ①畔:畔通“叛”,背叛

  ②城:內城;郭:外城

  去:離開。今義:往、到

  親戚:親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

  池:護城河。今指水塘。

  ③憑;用。   的;代詞;到。  精良;有利

  順接連詞可不譯;轉折連詞,譯為卻。

  ④域:名詞用作動詞,限制

  固:形容詞用作動詞,使……鞏固

  威:形容詞用作動詞,威懾

  ⑤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施行“仁政”的君主會得到眾人的幫助,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受到幫助的人就不多。

  包圍起來攻打它,一定有得到天氣時令的原因,可是這樣卻不能夠取勝,這是因為有利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形勢呀!

  憑著天下歸順這一點,去攻打那連親戚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君子不戰則已,戰就一定勝利。 

  7、學生自讀課文,完成老師對自己的要求。

  8、學生留心聽

  規則。

  9、學生參照課文注釋,查閱工具書,再加上平時知識的積累,翻譯全文。

  10、兩人獨自完成文言知識練習。并相互對照看,進行討論分析。找出錯誤之處,評分。

  11、學生根據教師所點撥的內容,作出最后的判定,得出分數,并把錯誤的地方訂正。 

  第三板塊(思讀) 四、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觀點(多媒體展示相關題目)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本篇在論證方面的特點是什么?

  (3)本文反應了作者什么樣的政治思想?

  (4)本文主要是談戰爭還是政治?為什么?

  教師最后明確:

  (1)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本篇論證的主要特點是采取“總—分—總”的論證結構。先提出中心論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別舉例論證“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從道理上論證中心論點。

  (3)“民貴君輕”的政治思想。

  (4)借戰爭談政治,孟子想借戰爭的取勝條件來談他的政治主張,他主張國君施行仁政,才會得到多助,才會天下順之,國家才會治理好。 

  12、學生邊讀邊思考,共同合作討論、交流。并作出發言。

  13、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第四板塊(悟讀) 五、自主評價,擴展思維

  (1)有人認為:戰爭勝負取決于戰爭性質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時”“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論只能適用于科學不發達的古代社會,在高科技發展的今天,要想打勝仗,就必須有最先進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對于這種說法你有何想法?

  (2)本文屬論說文,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個中心論點,說明“人和”在戰爭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在歷史上或現實中依靠“人和”占盡先機的例子不勝枚舉,請你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

  教師作結:同學們,你們能通過合作交流,共同探討,且又貼近生活,切合實際,拓展自己的思維,使情感受到熏陶,享受審美情趣。希望繼續發揚。 

  四人一組,學生實行分組討論,相互補充,然后在班上發表各組意見 

  第五板塊(作業) 六、作業布置

  (1)背誦全文

  (2)在這篇文章中,以你感受最深的語句為話題,發表簡短的演講。(下節課進行) 

  學生課下獨立完成。 

  板書設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設計 篇2

  劉坤

  一、    直接導入

  二、    確立學習目標:1、反復朗讀、背誦、理解詞句,把握文意。

  2、理清文章行文脈絡,把握相關文體知識。

  3、理解“人和”的含義,并從中受到教益。

  三、    簡介作者、作品

  1、    學生交流積累

  2、    出示孟子《孟子》知識

  四、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

  引導學生注意:讀音停頓

  重音節奏

  2、    隨師齊讀課文——鞏固、體會

  3、    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議論的中心

  五、    翻譯理解文意

  1、    出示重點字詞、句——交流

  2、    請學生質疑、補充

  3、    重點檢測

  六、    朗讀鞏固——男女生分讀

  七、    深入研析

  質疑:

  1、文章怎樣論述文章中心論點的?

  (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論證方法、和行文條理)

  3、    在第一個事例中,哪些詞最能突出“天時不如地利”?

  4、    第二個事例中運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5、    提綱試背

  6、    舉完兩個例子后得出什么結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道”與“人和”有何關系?

  8、戰爭與治國,哪個是作者最想表現的?為什么從戰爭入手?

  八、一分鐘試背、涵詠

  九、結合現實、歷史,請學生再舉一兩個例子證明人和的重要性。

  十、小結

  十一、誦讀中結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設計 篇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設計(秋水)

  學習目標:

  1、 積累 文言詞語,擴充文言詞匯量,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朗讀全文,借助注釋,疏通文意,把握論證思路

  3、反復誦讀,品味語言

  4、正確認識理解“得道多助”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學習目標1、2、3

  教學難點:

  正確認識理解“得道多助”的現實意義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前些天,我們學習了 孟子的文章《魚我所欲也》,了解了孟子舍生取義的崇高精神,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近孟子,進一步了解主張 “仁政”“王道”的孟子。

  二|導學過程

  (一)、初讀文章,把握字音,讀出節奏(初讀字音和節奏)

  1、教師范讀文章,要讀出氣勢(可找名家 的朗讀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聽讀,注意字音 和節奏

  2、學生自由朗讀(大聲),讀準 字音和節奏

  3、學生試讀(可先齊讀,后指名讀,要找2-3名學生,重點 看字音和節奏)

  (二)、譯讀全文,讀出內容(再讀讀出內容)

  1、教師指導分段譯讀全文。(可根據內容把文章分段,降低文章的難度。可分為  第一句,三里之城……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深也……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結尾)

  學生結合注釋,自行翻譯課文,并標出 疑難詞句

  2、學生質疑、解答,學生邊讀邊翻譯,教師點撥

  重點詞語:

  天時: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   

  地利:有利于作戰的 地理條件

  人和: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山下團結

  郭:外城    環:圍    池:護城河    是:這    委:放棄  去:離開   域:限制

  固:使……鞏固   畔:通“叛”,背叛   親戚;親戚朋友,包括 父母兄弟

  重點句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力

  3、理思路

  ①、教師點撥: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②、學生思考討論:文章是如何 逐層展開論述的

  學生 交流

  教師交流時邊歸納:

  論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進攻一方——天時不如地利

  防御一方——地利不如人和  (戰爭需要人和)

  域民……

  固國……                   (治國需要人和)

  威天下……

  結論: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教師歸納后,小結

  ③探究“人和”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

  學生探究,孟子認為,在戰爭和治國中都需要人和,聯系現實生活,談談你怎樣看待人和?

  學生討論交流。

  (三)、賞析讀,體會語言特色(三讀品語言)

  孟子文章 邏輯嚴密而富有文采,讀起來氣勢磅礴,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這與文章所用的句式和修辭有關。

  1、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對偶句和雙重否定句,體會其作用

  學生劃出并交流其作用

  2、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讀出氣勢。演讀文章

  3、試背全文,

  三、全課小結(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設計 篇4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擴充文言詞匯量,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朗讀全文,借助注釋,疏通文意,把握論證思路

  3、反復誦讀,品味語言

  4、正確認識理解得道多助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學習目標1、2、3

  教學難點:

  正確認識理解得道多助的現實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前些天,我們學習了孟子的文章《魚我所欲也》,了解了孟子舍生取義的崇高精神,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近孟子,進一步了解主張仁政王道的孟子。

  二|導學過程

  (一)、初讀文章,把握字音,讀出節奏(初讀字音和節奏)

  1、教師范讀文章,要讀出氣勢(可找名家的朗讀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聽讀,注意字音和節奏

  2、學生自由朗讀(大聲),讀準字音和節奏

  3、學生試讀(可先齊讀,后指名讀,要找2-3名學生,重點看字音和節奏)

  (二)、譯讀全文,讀出內容(再讀讀出內容)

  1、教師指導分段譯讀全文。(可根據內容把文章分段,降低文章的難度。可分為第一句,三里之城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深也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結尾)

  學生結合注釋,自行翻譯課文,并標出疑難詞句

  2、學生質疑、解答,學生邊讀邊翻譯,教師點撥

  重點詞語:

  天時: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

  地利:有利于作戰的地理條件

  人和: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山下團結

  郭:外城環:圍池:護城河是:這委:放棄去:離開域:限制

  固:使鞏固畔:通叛,背叛親戚;親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

  重點句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力

  3、理思路

  ①、教師點撥: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學生思考討論:文章是如何逐層展開論述的

  學生交流

  教師交流時邊歸納:

  論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進攻一方天時不如地利

  防御一方地利不如人和(戰爭需要人和)

  域民

  固國(治國需要人和)

  威天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用認讀、譯讀、思讀、悟讀四種方式教、學,讓學生掌握生動形象的語言、把握文章的內容。

  (3)積累重要文言詞語,并把握其詞義。如:郭、夫、委、去、域、兵革、親戚等。

  (4)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能自己釋義、翻譯這篇文言文。

  2、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本文,讓學生懂得戰爭中“人和”的重要作用。

  (2)強調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創設問題情景。

  (3)學習古人的論證方法。

  3、德育目標

  (1)強調“人和”的作用,引導學生學習做人的道理。

  (2)讓學生認識孟子超人的智慧和對國家作出的貢獻,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通過思讀、悟讀,讓學生開拓視野,陶冶情操。

  二、教學重點:理清論證思路,把握說理方法。

  三、教學難點:論證結構的把握。

  四、教學方法:以讀為核心,討論點撥,師生互動。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示范朗讀帶

  六、課時安排:1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認讀)

  一、情景導入

  中國有句俗話: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中國歷史上,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君主同學們能列舉處幾位呢?孟子一生滿腹經綸,不在其位而謀“仁政”,展現出他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篇文章,讓大家了解一種能夠克敵制勝的方法。

  二、資料助讀(多媒體展示)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軻,思想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以后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合稱“孔孟”,并有“亞圣”之稱。

  《孟子》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記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主張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學術問題的論爭。全書共七篇,分《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7篇,計261章,約35000字。。內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學說以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學術問題的論爭。《孟子》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具風格,對后世散文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三、在教師的指導下朗讀課文。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教師播放本課泛讀帶。多媒體展示一些字詞讀音。

  郭(guō)粟(sù)親戚(qīngqi)

  2、復讀課文,注意讀出語句的停頓。

  3、教師指導學生分角色賽讀課文。(教師評點)

  1、學生分組討論,作出回答。

  2、學生聽講,思考,究竟是什么方法?

  3、找一名普通話比較標準的學生朗讀,其他人聽讀,了解記憶對孟子的簡單介紹。

  4、學生聽讀課文。標畫出不認識的字音和不會讀的斷句。

  5、學生按要求齊讀課文。

  6、學生賽讀。讀得好的,加以鼓勵。

  第二板塊(譯讀)

  四、整體把握文意,譯讀課文。

  1、學生再讀課文,要求讀得流暢,能圈點勾畫,標示出疑難詞句。

  2、對抗賽。

  規則:本次比賽分兩輪進行,兩人(同桌)為一組,低分為100分,每發現一處錯誤扣5分,直到扣完為止。

  (1)第一輪:翻譯全文(看誰又對又快)

  兩人分別翻譯課文,相互質疑、解疑、扣分。

  (2)第二輪:文言知識大比拼。(多媒體展示)

  ①通假字: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②古今異義詞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委而去之

  親戚畔之

  池非不深也

  ③一詞多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三里之城

  環而攻之而不勝

  以天下之所順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兵革非不堅利也環而攻之而不勝

  天時不如地利然而不勝者

  ④加點詞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⑤翻譯句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3)教師點撥(多媒體展示)

  第一輪略

  第二輪:

  ①畔:畔通“叛”,背叛

  ②城:內城;郭:外城

  去:離開。今義:往、到

  親戚:親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

  池:護城河。今指水塘。

  ③憑;用。的;代詞;到。精良;有利

  順接連詞可不譯;轉折連詞,譯為卻。

  ④域:名詞用作動詞,限制

  固:形容詞用作動詞,使……鞏固

  威:形容詞用作動詞,威懾

  ⑤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施行“仁政”的君主會得到眾人的幫助,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受到幫助的人就不多。

  包圍起來攻打它,一定有得到天氣時令的原因,可是這樣卻不能夠取勝,這是因為有利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形勢呀!

  憑著天下歸順這一點,去攻打那連親戚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君子不戰則已,戰就一定勝利。

  7、學生自讀課文,完成老師對自己的要求。

  8、學生留心聽規則。

  9、學生參照課文注釋,查閱工具書,再加上平時知識的積累,翻譯全文。

  10、兩人獨自完成文言知識練習。并相互對照看,進行討論分析。找出錯誤之處,評分。

  11、學生根據教師所點撥的內容,作出最后的判定,得出分數,并把錯誤的地方訂正。

  第三板塊(思讀)

  四、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觀點(多媒體展示相關題目)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本篇在論證方面的特點是什么?

  (3)本文反應了作者什么樣的政治思想?

  (4)本文主要是談戰爭還是政治?為什么?

  教師最后明確:

  (1)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本篇論證的主要特點是采取“總—分—總”的論證結構。先提出中心論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別舉例論證“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從道理上論證中心論點。

  (3)“民貴君輕”的政治思想。

  (4)借戰爭談政治,孟子想借戰爭的取勝條件來談他的政治主張,他主張國君施行仁政,才會得到多助,才會天下順之,國家才會治理好。

  2、學生邊讀邊思考,共同合作討論、交流。并作出發言。

  3、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第四板塊(悟讀)

  五、自主評價,擴展思維

  (1)有人認為:戰爭勝負取決于戰爭性質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時”“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論只能適用于科學不發達的古代社會,在高科技發展的今天,要想打勝仗,就必須有最先進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對于這種說法你有何想法?

  (2)本文屬論說文,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個中心論點,說明“人和”在戰爭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在歷史上或現實中依靠“人和”占盡先機的例子不勝枚舉,請你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

  教師作結:同學們,你們能通過合作交流,共同探討,且又貼近生活,切合實際,拓展自己的思維,使情感受到熏陶,享受審美情趣。希望繼續發揚。

  四人一組,學生實行分組討論,相互補充,然后在班上發表各組意見。

  第五板塊(作業)

  六、作業布置

  (1)背誦全文

  (2)在這篇文章中,以你感受最深的語句為話題,發表簡短的演講。(下節課進行)

  學生課下獨立完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設計 篇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

  1、掌握課文的思想內容(中心論點)。

  2、學習課文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

  3、掌握課文的論辯語言。

  二、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1、掌握課文的思想內容(中心論點)。

  2、學習課文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

  學習難點:

  掌握課文的論辯語言。

  三、學習過程:

  1.預習:看注釋,試譯全文;編提綱,試背全文。

  2.簡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軻,思想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以后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與孔子合稱“孔孟”,并有“亞圣”之稱。

  《孟子》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記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主張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學術問題的論爭。全書共七篇,計261章,約35000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告子》。

  3.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1)全體誦讀課文,教師再范讀。

  (2)教師巡視,釋疑點撥。

  (3)對照書下注釋,學生獨立思考,逐段疏通并翻譯。

  4.概括課文的中心論點。

  5.同桌學生編寫結構提綱。

  6.課文重點論述了“人和”的重要性,聯系以前學過的課文例子,舉例論證。

  (提示:《陳涉世家》等。)

  7.提問:(1)本文論述的是不是軍事問題?孟子是否主張打仗?

  (2)本文論述的作戰目的是什么?

  (3)第一段和第二、三段之間是什么關系?二、三段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8.整理:(1)通假字:“畔”同“叛”。

  (2)文章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

  (3)字詞:多音字:夫;一詞多義:利、道、池、兵、之、而;古今異義:親戚、去。

  (4)詞性活用:域、固、威

  9.小結:這篇課文運用了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論述了“人和”對于戰爭勝負的決定作用,

  從而闡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意義。

  四、當堂練習

  一、文學常識填空:

  1、孟子,名      。     時期        學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記錄              的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的書,共七篇。南宋朱熹將《孟子》、      、        、       并稱為“四書”。

  二、解釋一詞多義:

  道:1、會天大雨,道不通(     )2、得道者多助(   )3、伐無道,誅暴秦(   )

  固:1、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2、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2、池非不深也(     )

  國:1、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2、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

  三、解釋加點詞:

  1、環而攻之而不勝(     )(     )2、夫環而攻之(     )

  3、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堅利也(     )

  5、委而去之(     )(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8、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     )

  四、翻譯下面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4、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五、回答問題: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2、從上文看,得“人和”的實質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

  3、本文主要采用的論證方法是                   。

  4、現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義,請結合你的生活,談談對“道”的理解。

  5、請寫出一句與“人和”有關的名言警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設計 篇7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初淺了解孟子及其思想。

  (2)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能自己釋義、翻譯這篇文言文。

  (3)辨析疑難字詞,疏通疑難句意,積累文言詞匯,如一詞多義,虛詞的作用及通假字現象,“郭、池、委、去、固、域、兵革、親戚”等字詞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

  (1)掌握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理解擺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方法。

  (2)反復練習誦讀,在讀中積累文言詞匯,在讀中品味文言韻味,在讀中感知內容要點,在讀中領悟文章內蘊,在讀中鑒賞語言的精辟,在讀中質疑探疑解疑,在讀中走近孟子。

  (3)鼓勵學生對課文內容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通過合作交流,共同探討,解決疑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人和”的含義,并從中受到教益。

  (2)感悟孟子超人的智慧。

  (3)通過思讀、悟讀,讓學生開拓視野,陶冶情操。

  二、教學重點:

  1、掌握重要字詞的含義,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掌握文章的論述特點

  2、理清論證思路,把握說理方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基本理清作者的論證思路,運用所學議論文知識分析文章。

  四、教學方法:預習法,誦讀法,討論法,講讀法,體驗法,說學法

  (以讀為核心,討論點撥,師生互動)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猜一個成語吧!這個成語是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同學們知道這是哪個成語嗎?對,是拔苗助長,那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成語出自哪本書?這個成語出自《孟子》一書。其實,有很多我們常見的成語,如成仁取義,出爾反爾,始作俑者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設計 篇8

  1、知識目標

  (1)通過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用認讀、譯讀、思讀、悟讀四種方式教、學,讓學生掌握生動形象的語言、把握文章的內容。

  (3)積累重要文言詞語,并把握其詞義。如:郭、夫、委、去、域、兵革、親戚等。

  (4)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能自己釋義、翻譯這篇文言文。

  2、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本文,讓學生懂得戰爭中“人和”的重要作用。

  (2)強調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創設問題情景。

  (3)學習古人的論證方法。

  3、德育目標

  (1)強調“人和”的作用,引導學生學習做人的道理。

  (2)讓學生認識孟子超人的智慧和對國家作出的貢獻,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通過思讀、悟讀,讓學生開拓視野,陶冶情操。

  一、 情景導入

  二、教學重點:理清論證思路,把握說理方法。

  三、教學難點:論證結構的把握。

  四、教學方法:以讀為核心,討論點撥,師生互動。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示范朗讀帶

  六、課時安排:1課時

  七、教學過程:

  教學角度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估計時間

  第一板塊(認讀)

  一、 情景導入

  中國有句俗話: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中國歷,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君主同學們能列舉處幾位呢?孟子一生滿腹經綸,不在其位而謀“仁政”,展現出他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篇文章,讓大家了解一種能夠克敵制勝的方法。

  二、 資料助讀(多媒體展示)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軻,思想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以后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合稱“孔孟”,并有“亞圣”之稱。

  《孟子》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記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主張及哲學、*、教育思想等學術問題的論爭。全書共七篇,分《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7篇,計261章,約35000字。。內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學說以及哲學、*、教育思想等學術問題的論爭。《孟子》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具風格,對后世散文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三、 在教師的指導下朗讀課文。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教師播放本課泛讀帶。多媒體展示一些字詞讀音。

  郭(guō) 粟(sù) 親戚(qīng qi)

  2、復讀課文,注意讀出語句的停頓。

  3、教師指導學生分角色賽讀課文。(教師評點)

  1、學生分組討論,作出回答。

  2、學生聽講,思考,究竟是什么方法?

  3、找一名普通話比較標準的學生朗讀,其他人聽讀,了解記憶對孟子的簡單介紹。

  4、學生聽讀課文。標畫出不認識的字音和不會讀的斷句。

  5、學生按要求齊讀課文。

  6、學生賽讀。讀得好的,加以鼓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古今異義詞及詞性活用等現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點,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張。

  3.背誦短文,積累名言警句。

  過程與方法

  1.反復誦讀,理解文意,培養學生文言文自學能力。

  2.學習古人說理論證的方法,品味對比、排比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天時”地利”“人和”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強對國家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的認識,

  教學重點:理清論證思路,把握說理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認識“得道多助”的時代意義。

  教學方法:1.誦讀法 2.討論點撥法

  教具準備:朗讀視頻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師生共同研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積累文言文相關知識,把握文意,理清說理思

  路,把握說理方法,延伸拓展,深化對文章觀點的理解。品味語言。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講淮海戰役中民工支前導入:得民心者的天

  二、資料助讀:

  孟子與《孟子》

  孟子,名 ,字 ,鄒(現山東鄒縣)人,戰國時期 、 、 。他是 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稱。他生 活在兼并戰爭激烈的戰國中期、主張 以統一天下,曾游說梁、齊等諸侯國君,均不見用。退而與*著書立說。 是孟子及其*萬章等著,長于言辭,其文氣勢磅礴,論證嚴密,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對后來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注意把握字音及句子停頓。

  2.聽了課文的朗讀,你知道怎么讀了嗎?關鍵是讀出文章的氣勢。那接下來就請同學們放聲朗讀吧!

  3.學生齊讀課文,教師稍作朗讀指導。

  四、譯讀課文,把握文意。

  學習文言文朗讀是第一步,那么接下來第二步我們該做什么了

  呢?好,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自己翻譯課文,弄懂課文意思。不懂的做上符號,待會可以舉手提問。

  1.學生自行翻譯課文,圈點勾畫,標示出疑難詞句。

  2.小組討論,質疑、解疑。

  3.教師引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

  五、研讀課文,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 :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層展開論證的?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學生同桌之間討論、交流。)

  明確: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教師依據學生回答板書,形成背誦思路。

  圍繞中心論點,連用兩個論據進一步論證。

  六、討論課文論證的語言:邏輯嚴密、氣勢磅礴(對比、排比的運用)

  七、小結:孟子借談作戰取勝的條件來闡明他的政治觀念。

  他主張:國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才能治理好國家,讓國家長治久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習文言實詞虛詞,加強基礎積累。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內容。

  3.反復誦讀,品味語言,感受孟子酣暢淋漓、靈活而豐富多彩的論辯藝術

  課前準備

  1.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孟子生平。

  2.根據預習導學,自主釋疑。

  3.能根據自己的理解,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經典魅力。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戰國時期,諸侯各國之間的吞并戰爭日益激烈,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業,各國君主不約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體恤百姓。面對這種現實,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國理想。他周游列國宣傳他的仁政主張,但在稱霸的戰國時代,他的仁政思想并沒有得以推行,可是他的“民貴君輕”思想工作和行王道、施仁政的主張,依然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篇經典美文。

  二、簡介作者

  孟子是儒學大家,名軻,字子輿,鄒(現山東鄒縣)人,戰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稱。與弟子著有《孟子》一書,該書長于言辭,其文氣勢磅礴,論證嚴密,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對后來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本文是一篇精悍短小的文言議論文

  三、整體感知,誦讀訓練

  (此環節以學生自學為主)

  1.教師示范讀課文,在教師示范讀課文的過程中,要求學生畫出課文中自認為重要的字詞,并聽清楚教師朗讀時的語氣、語調、停頓、節奏等。

  2.學生展示所畫字詞,并講解畫那些字詞的理由,同時其他同學注意做好標記。

  3.學生自由朗讀,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吟哦諷誦課文,朗讀時要求注意以下問題:讀準字音、把握好節奏、嘗試讀出氣勢并能結合書下注解大致貫通理解文句的意思。

  4.學生展示朗讀,并請同學加以評點。

  5.教師歸納以后,師生共同吟哦諷誦課文,注意朗讀節奏與氣勢。

  四、賞析課文

  (此環節重在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內容,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理解、把握課文)

  第一步:合作探究、疑難字詞釋義。(教師展示疑難字詞句)

  請前后兩張桌子四位同學為一組,互為師生,共同探討,教如果碰到疑難問題,可向前后求援,也可詢問教師。此間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觀察學生學習效果,重視學生的情感參與狀態。給他們足夠的時間,進行充分的討論。小組派代表提出疑問,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教師適當地補充歸納,解決文中重點字詞,要取得積極參與、共同探討的效果。

  (1)“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要求:

  a.翻譯該句。

  b.指出“寡”、“至”的意思,相關的成語還有:優柔寡斷、寡不敵眾、曲高和寡、寡廉鮮恥、至理名言)

  c.指出“親戚”一詞的古今義,找出文中其他古今異義的字:“革”、“兵”、“去”等,同時能列舉出詞義目前仍在使用的相關成語或詞語。

  d.理解“之”的意思,并要求能夠指出文中其他“之”的用法。(例如:①作“的”講,“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與“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②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例如“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e.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畔”同“叛”,背叛)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要求:a.探討“域”、“固”、“威”三個詞的用法。(“域”,名詞作動詞,限制;“固”,形容詞作動詞,鞏固;“威”形容詞作動詞,威懾)b.翻譯本句。

  (3)學生質疑。

  (4)全體學生再次吟哦諷誦課文,同時注意讀準字音、把握好節奏、讀出氣勢。

  第二步:探究文章主旨,賞析論證藝術。

  孟子長于辯論,其文邏輯嚴密,言辭犀銳,氣勢磅礴,領略其文采,需注意思考以下問題:

  (1)本文就戰爭問題展開論述,戰爭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出來的?孟子關于戰爭勝負的觀點是什么?

  (明確:戰爭的要素是“天時”、“地利”、“人和”;孟子所持的觀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孟子是如何論證自己的觀點的呢?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明確:逐層深入論證,用了舉例論證的手法。論述“天時不如地利”,從攻方的角度加以論證,論述“地利不如人和”從守方的角度加以論證)

  (3)孟子寫作此文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論述戰爭的勝敗要素嗎?更深層次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確:不是!作者更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勸誡當時的統治者在治國的過程當中認識到“人和”的重要,認識到“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論述范圍由戰爭而擴大到治國)

  (4)探討孟子是如何深入論述其深層次目的并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一論斷的;“道”具體指的是什么?

  (明確:從反面論證,運用正反對比論證的手法來強調“得道”的重要。“道”指的是施行仁政,重視人民的生存權利,爭取人心;也就是要求君主以仁愛之心,來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百姓的道德與文化水平,以便爭取民心,作為富國強兵的基礎)

  (5)小結歸納:通過學習,我們共同探討了課文,明確了中心論點,學習了孟子逐層深入論證的方法,懂得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深刻內涵。

  第三步:吟哦諷誦,積累經典。(此環節重在誦讀欣賞,及時鞏固,加強積累)

  美文還需美讀,孟子的文章以氣勢磅礴、邏輯嚴密而見長,學生自由選擇有氣勢且最喜歡的小節,(想象自身為孟老夫子正在邊寫邊吟誦自己的著作)放聲朗誦課文,進一步感受孟子的深邃思想,注意讀出氣勢、讀出情感,讀出韻味。

  第四步:古為今用,拓展遷移。(此環節重在學以致用,引導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多么精辟的論斷,“天時、地利”皆屬客觀因素,人力難以操控,唯獨“人和”體現人的主觀能動性,其作用又最為關鍵。中華民族歷史悠悠,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和”的思想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那么歷史發展到今天又有什么新的內涵呢?

  (明確:①今天的“和”主要指“和諧”,我們祖國正在提倡建設和諧社會;②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也要和諧,我們要與自然和諧相處;③同學之間也要和諧相處,這樣才會建立真正的友誼,共同進步,共同發展;④全人類都應該和諧共處,現在很流行“地球村”概念,全世界的人都應親如一家,希望中東地區早日迎來和平的鐘聲,希望戰爭永遠遠離我們……)

  六、歸納總結

  同學們,通過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領略了孟子文章氣勢磅礴、邏輯嚴密的風采,而且對“和”這一傳統文化精華有了新的感悟,“和”的思想內容隨著社會發展不斷豐富,現在“和”包括了和諧、和睦、和平、祥和、和善與中和等含義,蘊涵著和以處眾、和衷共濟、政通人和、內和外順等深刻的處世哲學和人生理念。這種思想對處理國際關系、人與人之間關系、商業關系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夠多多汲取民族的智慧與精華,早日成才。最后讓我們一起來高聲朗誦全文吧!(師生共同朗誦全篇)

  教學反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初中課文所選的經典之作,由于是誦讀欣賞篇目,在設計教案時,我注重朗讀。要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悟;在教學中以誦讀為主,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采取誦讀、點撥、討論、質疑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節課的教學由幾個內容構成:第一“整體感知,誦讀訓練”;第二“深入文本,品讀賞析”,具體又分合作探究、疑難字詞釋義,探究文章主旨、賞析論證藝術,吟哦諷誦、積累經典;第三“古為今用,拓展遷移”,設計開放思考題談談“和”的新意,力爭讓學生學會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現代觀念的角度來理解和評價課文,注重教學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設計(通用10篇) 相關內容:
  • 《漁家傲(秋思)》教案(精選7篇)

    【教學目標】一、知識和能力1、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2、掌握吟誦課文的技巧和方法;3、準確概括課文內容。二、過程和方法1、反復誦讀,掌握節奏、停頓和語氣;2、結合寫作背景,理解本文的內容;3、抓住重點詞句,賞析本文的語言;4、學會...

  • 《西游記》教學設計(通用16篇)

    教學目標:1、通過“粗讀感知法”和“批注精讀法”的閱讀,培養學生閱讀名著的能力。2、通過評書式閱讀匯報,培養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重點:教學生運用“粗讀感知法”和“批注精讀法”的方法閱讀名著。...

  • 《西游記》教案(精選12篇)

    【教材分析】《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深受幼兒的喜愛。《一個師傅仨徒弟》是動畫版《西游記》的片尾曲,節奏活潑,旋律明快,歌詞明朗上口,讓幼兒百唱不厭。...

  • 《致大海》教案(精選13篇)

    致大海◆教學目的1、學習本詩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寫法。2、體味詩人對自由的熱烈向往與積極奮進的精神。◆教學重點、難點1、正確理解大海的象征意義,揣摩詩的意境。2、結合時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復雜的心緒。...

  •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精選14篇)

    一.本周教學內容: 《與朱元思書》《中國山水游記的感性》 二.教學目標 (一)語文基礎知識目標 1.生字 縹碧piǎo 急湍tuān 軒邈xuānmiǎo 泠泠líng 鳶飛yuān 戾天lì 橫柯kē 偃yǎn 葳蕤wēiruí 罥juàn 鬼魅mèi 懸宕dàng 悚sǒ...

  • 《與朱元思書》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詞匯。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內容,從而理解全篇。3.品味文章描寫山水的巧妙手法。4.朗讀背誦。教學重點: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詞匯。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內容,從而理解全篇。3.朗讀背誦。...

  • 《送行》教學設計(通用7篇)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的是英國作家比爾博姆的《送行》一課的第一課時。一、說教材(一) 教材內容及地位《比爾博姆》這一課是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第九課,這是一篇幽默散文,它描寫了作者送別友人的兩種不同感受,以及在車站遇到勒...

  • 《送行》教案(通用9篇)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積累生字詞,了解有關文學常識;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3、在閱讀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本文主旨。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 初中九年級語文《地下森林斷想》優選教案設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積累詞語,掌握瘠薄、沉湎、孱弱、遮天蔽日、浩瀚無垠、山崩地裂等詞語的語義并學會運用。2.了解張抗抗其人及作品。二、能力目標1.品味本文充滿激情、生動形象的語言。在寫作中借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 地下森林斷想學案(精選2篇)

    《地下森林斷想》預習題(10分)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瘠薄 沉湎孱弱裊裊煙云百鳥啾啾 徘徊憤懣黑黝黝狼嗥虎嘯萬籟俱寂 答案:jí miǎn chán niǎo jiū huái mèn yǒu háo lài 2、 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書寫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裊...

  • 《地下森林斷想》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整體把握地下森林的特點和品質2、反復朗讀,體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長的艱難歷程3、感悟地下森林給我們的人生啟迪教學難點:反復朗讀,體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長的艱難歷程教學時數:1課時(一) 導入新課親愛的同學們,...

  • 《地下森林斷想》教案設計(精選12篇)

    目標: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本文結構。學習本文敘事與抒情水乳交融的寫作手法。領悟“地下森林”堅忍頑強、沉著謙遜的品質、學會樂觀地對待人生。:一、導入新課播放鄭智化的《水手》。...

  • 《地下森林斷想》語文教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學習本文對地下森林的精彩描寫,感受地下森林頑強的生命力。2.體會作者的情感,領悟頑強忍耐、堅守信念的意義。3. 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教學方法1.朗讀法。本文優美的語言可以作為朗讀的好材料,在朗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 《地下森林斷想》分層閱讀教學(精選14篇)

    《地下森林斷想》一文語言精美,情景交融,思路清晰,想象豐富,托物寓意,寓意深刻。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采用分層閱讀法教學,有利于教學目標的落實,還可以教學生掌握一種閱讀方法,習得一些閱讀技能,提高閱讀的質量。...

  • 《地下森林斷想》練習(精選13篇)

    《地下森林斷想》練習[同步練習]一、選擇題1.加點字注音全對的一項是()a.浩瀚(hàn)鼎(dǐng)盛窺(guī)測深淵(yuān)b.沙礫(lì)憤懣(mǎn)峽(xiá)谷灼(zhuá)人c.吝嗇(sè)鏡泊(pō)湖徘(pái)徊沉湎(miǎn)...

  • 九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年无码a影片在线观看 | 97大神超碰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黄色三级 | 在线看中文字幕 | 久久ri资源网 |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九九天堂 | 成年免费黄色网 | 中文字幕二三区不卡 | 人妻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免费观看黄 | 久久成人精品无人区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大全 | www.五月婷| av夜色 | 久久久亚洲网站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岛国 | 最新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极品少妇被猛得白浆直流草莓视频 | 色综合久久成人综合网五月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动态图 | 粉嫩极品国产在线无码 | 免费人成网站视频在线观看国内 |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网 | 大地资源网中文第五页 | 蜜桃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日韩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国模私拍 | 日韩国产精品视频二区 | 欧美写真一区 | 亚洲熟妇无码AV另类VR影视 | av片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蜜桃 | 九九热影院|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中文 | 亚洲一二三四视频 |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大片国产 | 久久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 毛片日韩 | 在线21国产传媒精品A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