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公平、正義——人們永恒的追求 學案
(2)維護社會公平,能促進社會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會合作的不斷延續;能促進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能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社會矛盾,減少或避免社會沖突,有利于社會的長治久安。第二框 為正義高歌教師寄語:堅持正義,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學習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規則意識,自覺遵守社會制度、規則和程序,尊重權利,追求公正,具有強烈的社會正義感。能力目標:初步認識和理解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分清正義行為和非正義行為,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斷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知識目標:懂得公平需要正義來維護,知道正義要求每個人都要遵守社會生活中的制度規則和程序,做富有正義感的人,維護社會正義。學習重難點:重點:辨別正義行為與非正義行為,培養正義感。難點:認識社會生活的復雜性,明確正義要求每個人必須遵守社會生活中的制度、規則和程序,沒有人可以例外。學習過程:自主學習一:閱讀教材第9頁正文并觀察圖片,回答:判斷正義行為和非正義行為的標準是什么?合作互動:閱讀教材第10頁關于社會規則與程序的內容,小組內討論下面的問題:設想一下,如果沒有制度、規則和程序,社會生活將會怎么樣?如何理解正義制度?自主學習二:閱讀教材第10頁關于小剛、小華和小明的故事,判斷哪些是正義行為,哪些是非正義行為。自主學習三:填寫教材第11頁表格,回答下面的問題:正義行為與非正義行為會帶來什么樣不同的結果?合作探究:閱讀教材第12至13頁所有內容,合作探究下面的問題:我們應如何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拓展延伸:閱讀教材第14頁“相關鏈接”,小組內討論分析:我們應如何看待蘇向祥的行為?課堂達標訓練:一、知識網絡填空1.分清生活中的正義行為和非正義行為(1)實施-------行為,不做------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2)凡是有利于促進人類社會的-----和------,有利于維護-------和他人------的行為,都是正義行為,反之,就是非正義行為。(3)人們必須遵守的----和----組成了正義制度。制度的正義性在于它的規則與程序不是為----制定的,而是為-----的利益制定的。2.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1)尊重和遵守----、----和----,是一個現代人應有的品格。(2)在社會生活中,辨別正義和非正義行為,判斷的標準不是自己情感的好惡,而是看其是否符合----。(3)不傷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是正義的最起碼要求,故意傷害----乃至---是最嚴重的非正義行為。(4)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要有強烈的----;要堅持----;不傷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是正義的最起碼的要求,故意傷害----乃至----是最嚴重的非正義行為;要鄙視和制止----,必要時以自己的勇敢和機智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二、單項選擇:1.國際田聯XX年11月23日決定,前世界“女飛人”瓊斯因為服用興奮劑將被取消從XX年9月以來獲得的個人和接力全部成績,同時應歸還這期間獲得的70萬美元的獎金。國際田聯對這一事件的處理( )a.會遏制運動員的積極性,不利于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