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一、世界和平,共同發展
專題二 科教興國,自主創新
一、時政材料:
XX年9月25日—28日,“神舟七號”載著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位航天員發射成功并安全返回,27日時,翟志剛完成出艙任務,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關鍵技術的國家。11月,翟志剛被授予“航天英雄”稱號;其他二位為“英雄航天員”。
XX年12月,第五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頒獎。XX年1 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舉行,胡主席向獲得XX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王忠誠、徐光憲頒發獎勵證書。
二、基礎知識:
1、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
①重要性: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起決定性作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事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國際競爭、經濟發展)。
②三次科技革命:18世紀中后期,蒸汽機的改良,蒸汽時代;19世紀末,電力的廣泛應用,電氣時代;20世紀中葉,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應用,知識經濟時代。
③科技發展的特點:科技發展的速度加快;科技發展的影響深遠;科技滲透的領域廣闊;科技發明與實際應用的時間大大縮短。
④中國科技成就:商——青銅器(司母戊大方鼎);春秋——鐵農具、牛耕技術;西漢——造紙術(蔡倫);唐——筒車、曲轅犁;宋元(科技高峰期)——火藥、活字印刷術(畢升)、指南針、棉紡織技術(元,黃道婆)。(四大發明)
2、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科技創新能力已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成為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杠桿;自主創新的關鍵是科技創新、教育創新,還有理論創新、制度創新、體制創新。
三、基本問題:
1、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獎勵科技創新的原因、神七發射成功的啟示):
①科技發展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引起經濟的變革和社會的進步。
②科技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決定性作用越來越顯著。
③科技創新是推動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杠桿。
④一個國家和民族能否掌握先進的科學知識將決定其綜合國力和文明程度。
2、神七發射成功根本原因是什么?體現了國家實施什么戰略、什么發展觀?
根本原因: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式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科教興國戰略;科學發展觀。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
3、列舉近幾年來我國在科技方面進行自主創新、實現重大突破的具體事例?
神舟七號;嫦娥一號;青藏鐵路;杭州灣跨海大橋;奧運場館;三峽大壩;雜交水稻
4、我國為什么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為此,青少年應做怎樣的努力?
科技角度——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每次科技突破會引起經濟深刻變革和社會巨大進步。
創新角度——科技創新能力已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如果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術引進,就永遠難以擺脫技術落后的局面。
國情角度——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科技總體水平落后,民族文化素質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大,面臨的壓力大,已制約我國經濟的發展。
青少年:①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發揚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艱苦奮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