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了解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教案(精選6篇)
第四課《了解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教案 篇1
一、需要關注的內容
1、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計劃生產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2、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3、科學發展觀
通過學習相關知識,使學生知道自己在祖國的發展中所肩負的責任,明確提高自身素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確定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1、對外開放和獨立自主的關系 (重點和難點)
2、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難點)
3、人口問題與資源環境 (重點)
4、科學發展觀 (重點和難點)
三、教時安排:4課時
四、教學設想:
以探究活動為基礎,教師分析和講解,以具體事例或情景深入教學內容,努力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
五、授課過程
一、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板書)
1、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板書)
讓學生自己舉例了解的或感受到的開放的世界的表現,并以加入世貿以及最近中國紡織品在歐美市場受阻狀況來總結。說明:
(1)世界一天一天變得更加開放
(2)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后
(3)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
實行對外開放,符合時代特征和世界經濟技術發展規律,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2、堅持對外開放 (板書)
(1)全方位的對外開放 (副板書)
(從填表中說明)
(2)正確處理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系(副板書)
① 既不能依靠別人搞建設,必須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
② 又必須實行對內搞活和對外開放相結合,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在學生收集材料的基礎上進行5分鐘演講賽)
(結合課本國產汽車發展問題事例組織討論,再次認識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與借鑒和利用外國有益經驗的關系。)
二 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板書)
1、計劃生育關于國計民生 (板書)
(一是用書本資料說明問題,二是用家庭人口數量變化與收人分配事例說明,從而使學生了解。)
<1>我國人口現狀與特點 (副板書)
① 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基本特點);
② 此外,農村人口多、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別比例失衡。
<2>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帶來的影響 (副板書)
直接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可從人均生活水平、就業壓力、社會保障壓力、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壓力舉例說明。)
<3>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副板書)
① 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提高人口素質就是要求同學的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② 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副板書)
(教師綜合分析實行計劃生育的意義,見p52)
(過渡:從人口過多過快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入手,轉到環境方面的內容。)
2、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板書)
(讓一學生朗讀p52材料,請另外的一部分學生講講身邊的環境問題,從而明確存在的哪些環境問題。)
<1>我國的環境問題的表現: (副板書)
① 污染物排放總量還相當大;
② 工業污染治理任務相當繁重,城鎮生活污染比重明顯增加;
③ 水質,土質污染日漸突出,影響人體健康和產品出口;
④ 水土流失嚴重,荒漠化加劇。
(可廣泛舉例,用電視新聞中和身邊周圍的事實來說明,能讓學生自己講更能引起共鳴。)
<2>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副板書)
① 決不能走破壞環境和浪費資源的路來發展經濟;
② 只有保持環境,才能使現代化建設和民族復興順利實現。
(舉例說明:a、用浙江某皮革廠的事例;b、華士絕緣材料廠的事例。)
三、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板書)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副板書)
(可以預先通知學生,回家了解家中爺爺,父親輩交通工具,住房或通信工具的變化。引導學生思考:是什么力量造成這些變化?)
<1>科學技術在人類歷史進步中的作用 (副板書)
①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引起經濟的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
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它的發展,必將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更加深刻的影響。
(以資本主義的三次產業革命為例論證科技的作用)
<2>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
(以陽光集團發展之路依托科技為例,以點到面加以說明。)
小結時強調:把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推進改革開放和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結合起來,是實現我國生產力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必然要求。
2、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副板書>
<1>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舉例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等國經濟發展與人才或受高等教育的人數所占比例的狀況來引證,也可以我國以前經濟發展與人才狀況同現在經濟發展與人才擁有狀況來引證。)
①當今世界,經濟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根本的事業。)(請學生具體朗讀p57關于教育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作用的地位的相關內容,然后面對我國的基本國情。設問:我國怎樣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
②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從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關鍵要把教育事業搞上去,教育上去了,科技進步了,經濟發展才會有強大的后勁,舉例說明中國在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等事例加以說明。)
(讓學生閱讀書本材料,教師列舉在職“充電”,和“銀發大學生”等事例來引導學生抓住大好光陰,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在此基礎上小結:為什么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見p57)
3、科教興國 (副板書)
<1>實施科教興國
(以中央的有關規定,講話以及周邊相關企業科教興企,科教興才的事例來說明。)
<2>必須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從亦步亦趨難以擺脫從前,難以超越別人說明創新的重要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領會創新的重要性。)
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板書)
1、我們共同的家園 (板書)
(一次性筷子的大量使用——生產商為了牟取利益大量生產——森林資源銳減——土地荒漠化——危及人類自身的生存)
得出: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1〉我國的資源現狀:(板書)
a、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資源方面的國情)(副板書)
b、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副板書)
(舉例:遍地開發區、地下水的開采)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不能一味地索取,要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否則,必然會受到它的懲罰。可見:
〈2〉必須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板書)
2、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板書)
(讓學生分別列舉人口、環境、資源方面的事例,說明:) 〈1〉人口劇增、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生態危機已影
響人類生存。(板書)
怎樣才能解決上述問題呢?
〈2〉什么是可持續發展 (板書)
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副板書)
舉例本地區的工業發展及部分廠家帶來的嚴重環境問題來說明
〈3〉堅持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板書)
科學發展觀: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板書)
(舉例 養殖場——農作物種植肥料——農作物生產——魚塘魚兒飼料——塘底污泥——農作物養料 循環發展之路等例子來說明,并根據課本材料組織學生討論,使學生在此基礎上理解走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和重要,以實際行動貢獻自己的力量。)
歸納小結:
本課中提及哪些基本國策和哪些戰略,我們已經學到了哪些基本國策?
第四課《了解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教學提綱
引言
1、如何立足我國國情、借鑒國外經驗加速現代化進程?
2、國家實行哪些基本國策和發展戰略?
一、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1、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
【列舉中國同世界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例子】
說明了什么?
(1)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聯系日益緊密
【閉關自守為什么會導致落后?】
在開放的世界中,無論什么國家,要發展壯大,都必須把自己融入到世界發展的大潮中去,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后。
這說明了什么?
(2)實行對外開放的必要性
①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后。
【討論加入世貿組織的利與弊】
利大于弊
②中國要發展、進步、富強,就要吸收和借鑒一切先進的東西。
實行對外開放,符合當今時代特征和世界經濟技術發展規律,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2、堅持對外開放
【我國對外開放體現在哪些方面?】
讓學生舉例:
經濟:
政治:
文化
教育:
體育:
(1)我國對外開放是全方位的對外開放
對世界上所有國家開放,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要開放。
【如何看待國產汽車發展問題上的兩種傾向?】
(2)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與對外開放的關系
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
②打開大門搞建設,把對內搞活和對外開放結合起來。
(3)如何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①既要積極敞開國門又要維護自身安全
②既要借鑒、吸收一切先進的東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東西。
③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二、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1、計劃生育關乎國計民生
【聯合國確定“世界人口日”的意義】
學生討論
結論:人口問題已成為當代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用實例說明上述觀點】
學生舉例
結論: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我國的重要國情之一。
人口基數大
基本特點 新增人口多
人口素質偏低
(1)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
農村人口多
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
其它特點 人口分布不平衡
男女性別比例失衡
------
(2)我國人口形勢的嚴峻性
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用實例說明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帶來那些問題?】
問題 舉例
糧食供應不足
就業壓力加大
教育經費短缺
-------
(3)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①實行計劃生育的必要性
從本質上講,人口問題就是發展問題。只有嚴格控制人口的過快增長,實行優生優育,使人口發展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才能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大業的順利實現。實行計劃生育,是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制定的一項基本國策。
②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和具體要求
③實行計劃生育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
第二,有利于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
第三,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2、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保護環境
【調查你生活的地區存在哪些環境問題】
(1) 我國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
①污染物排放總量還相當大,遠遠高于環境自凈能力;
②工業污染治理任務仍相當繁重;
③不少地區農業水質、土質污染日漸突出,有些地方的農產品有害殘留物嚴重超標,影響人體健康和產品出口;
④部分地區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劇。
(2)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
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3)帶給我們的警示——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4)保護環境直接關系到現代化建設的實現和中華民族的復興
(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建設與保護環境的關系)
①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我們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的位置;
②加快經濟建設,絕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絕不能把環境保護同經濟建設對立起來或割裂開來,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三、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什么力量是通信工具變得迅速便捷?】
——科學技術的力量
(1)科技發展的每一次突破都會引起經濟的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
三次科技革命(產業革命)
第一次產業革命 第二次產業革命 第三次產業革命
時間 18世紀下半葉 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中葉 20世紀下半葉
代表 蒸汽機 工程技術 信息技術
影響 開創大機器工業時代,全面開創以社會化大生產為基礎的近代工業文明。 人類進入電氣化、原子能和航空航天時代,現代化大生產普遍發展。 生產生活自動化、智能化,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加強。
(2)科學技術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第一生產力。
(3)我國加快發展科學技術的必要性
①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
從整體上看,我們與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存在相當大的差距,面臨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占優勢的壓力。
②要迅速提高我國的生產力水平,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必須加快發展科學技術。
總之,把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推進改革開發和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結合起來,是實現我國生產力迅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必然要求。
2、百年大計 教育為本
【如何看待教育與經濟關系問題上的兩種觀點】
——第二種觀點正確。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1)為什么要真正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①各國之間的經濟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競爭。
【以“民族的希望在教育”為題發表演說】
②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意義的就是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如何看待打工女回鄉重讀小學事件】
③教育和廣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2)發展教育事業的意義
只有把教育搞上去:①才能化人口大國為人才強國,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
②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③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戰略主動地位。
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必須始終堅持。
3、科教興國
【列舉靠科技興業的實例,說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意義】
(1)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在站在時代的高度,分析了全球范圍內科技革命的突飛猛進,對各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綜合國力的增強所產生的巨大推動力量,以及對我國的嚴峻挑戰,審時度勢,提出了實施科教興國的重大戰略決策。
【該制藥廠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
——不重視科技創新
(2)推進科教興國必須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①科技創新能力,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②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發展科技、教育,是實現經濟振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大計。
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1、我們共同的家園
【是否能砍這樣的大樹?毀壞森林資源的行為有哪些?】
(1)我國的資源現狀
①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
②我國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科學,浪費、損失嚴重。
(2)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
2、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設計以環保、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公益廣告】
(1)資源問題也是發展問題
(2)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和要求
含義: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
要求: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盡的責任。
【假如你是牧民會作出怎樣的選擇?】
(3)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性
面對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中都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使我國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和諧發展道路。
【我們能為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做些什么?】
對外開放
我國的基本國策 保護環境
計劃生育
科教興國戰略
可持續發展戰略
我國的發展戰略 西部大開發戰略
人才強國戰略
第四課《了解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教案 篇2
第四課《了解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教學提綱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對外開放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我國面臨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要正確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堅持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能力目標
認識對外開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辨證地看待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系;搜集我國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材料,并分析其特點,宣傳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以實際行動保護環境;認識發展科技和教育的戰略意義,辨證看待發展經濟與發展科技教育之間的關系;認識科學發展觀的含義,提高正確處理人口、資源、環境之間關系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感受對外開放帶來的好處,理解并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體會人口和環境問題對于人類發展的影響,樹立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的觀念,感受科技和教育的力量,樹立熱愛科學、勤奮學習的觀念;體會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內容結構】
【教學過程】
引言
對外開放
我國的基本國策 計劃生育
保護環境
男女平等
科教興國戰略
可持續發展戰略
我國的發展戰略 西部大開發戰略
人才強國戰略
……
一、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1、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
【感受開放的世界】
○ 你能列舉幾個類似的例子嗎?
如有的同學假期到外國探親,給外國朋友發e-mail,與外國小朋友同住一個院子等。
○ 這個事例說明了什么?
說明了日益擴大的開放已經影響到普通百姓的生活,給人們帶來了許多便利和好處。現代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不同國家和地區間的聯系,使世界各地的聯系更加緊密,世界正變得越來越開放。
(1)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聯系日益緊密
【閉關自守導致落后】
○ 閉關自守為什么會導致落后?
因為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孤立起來、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強國際交往,不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先進科學技術是不可能的。中國近代史證明,中國在西方國家產業革命以后變得落后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閉關自守。歷史的經驗一再告訴我們,關起門來搞建設只會導致愚昧和落后。
○ 這個問題說明了什么?
說明了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無論什么國家,要發展壯大,都必須把自己融入世界發展的大潮中去,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后。無論什么國家要發展,就要對外開放。
(2)實行對外開放的必要性
①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后。
【加入世貿組織】
○ 你是如何看待上述兩種觀點的?請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1:
加入世貿組織有利也有弊,有利表現在:第一,將有利于中國引進外資;第二,將有利于中國擴大出口;第三,有利于中國的改革開放;第四,有利于中國的國企改革;第五,將有利于擴大內需;第六,將有利于擴大就業;第七,將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第八,有利于解決中國臺灣問題;第九,將有利于香港的繁榮與發展;第十,將有利于市場的活躍,特別是證券市場。
不利方面表現在:加入世貿組織后,國際市場的競爭會更加深入地與國內市場的競爭結合在一起,我國面臨的經濟風險會顯著增加。
但是,我們要認識到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日益開放的世界形勢是各國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②中國要發展、進步、富強,就要吸收和借鑒一切先進的東西 。
實行對外開放,符合當今時代特征和世界經濟技術發展規律,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2、堅持對外開放
【全方位的對外開放】
○我國對外開放體現在哪些方面?請舉例說明。
經濟方面:進出口貿易發展迅猛,我國與日本、美國及歐洲各國的經貿往來越來越頻繁,中國的紡織品、電器產品等日益走向世界市場;
政治方面:國家領導人互訪,我國領導人積極參與聯合國等各種國際組織的活動,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上海成功地舉行apec會議等;
文化方面:“中國文化年”在法國成功舉辦,日韓動漫片、美國好萊塢大片風行中國;
教育方面: 與多國互派留學生 ;
體育方面:我國體育健兒積極參加世界各種體育比賽,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以上說明,我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文化、教育、體育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頻繁,我國的對外開放是對所有國家、所有方面的開放。
(1)我國對外開放是全方位的對外開放
我國對外開放是對世界上所有國家開放,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要開放。
【國產汽車發展問題】
○ 你是如何看待上述觀點的?
參考答案:
在對外開放過程中,需要正確處理各種關系,比如“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關系,“獨立自主、自創品牌”和“對外開放、全面引進的關系”等。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任何時候都不能依靠別人搞建設,必須始終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同時,又必須打開大門搞建設,善于借鑒和利用國外的有益經驗把對內搞活和對外開放結合起來,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
總之,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既要積極敞開國門又要維護自身安全,既要借鑒、吸收一切先進的東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東西。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1)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與對外開放的關系
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
②打開大門搞建設,把對內搞活和對外開放結合起來。
(2)如何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①既要積極敞開國門又要維護自身安全
②既要借鑒、吸收一切先進的東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東西。
③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二、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1、計劃生育關乎國計民生
【聯合國確定“世界人口日”】
○ 人口重負向人類敲響了警鐘,聯合國確定“世界人口日”有什么意義?
參考答案:
日益增多的世界人口已經對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造成巨大的壓力,全球性的人口問題已經成為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聯合國確定“世界人口日”,就是提醒世界各國認識到人口問題的嚴峻性。
結論:人口問題已成為當代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用實例說明觀點】
○ 請用實例說明上述觀點。
參考答案:
觀點一:據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資料,我國近13億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6.15億,文盲人口尚有8507萬。這意味著我國不僅人口眾多,而且人口素質偏低。要把把人口多的包袱變成人力資源的優勢,關鍵要提高人口素質。
觀點二:此觀點說明了我國人口基數大,對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會產生很大影響。比如:全國人民每天節約0.1元錢,那么全國每天可節約1.3億元錢,一個月可以節省39億元錢,一年可以節省268億元錢,七年就可以省下一個三峽工程的錢。13億人每人每餐浪費一粒米,一天就要浪費97500多公斤(1公斤大米約有米粒40000個),一個月就浪費2925000公斤,一年浪費35100000公斤,可以讓80000個成人吃上一年。可見,多么小的問題行乘以13億,都會變得很大,多么大的經濟總量,除以13億,都會變得很小。所以,我們必須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結論: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我國的重要國情之一。
(1)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
人口基數大
新增人口多 基本特點
人口素質偏低
我國人口現狀農村人口多
的特點 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
人口分布不平衡
男女性別比例失衡
-----
(2)我國人口形勢的嚴峻性
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過多過快增長的影響】
○ 請結合其中的某一點,用實例加以說明。
參考答案:
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和消費資料的前提下,人口越多、增長越快,所需要的撫養、生活費用就越多,能夠用于生產的費用和人均占有的消費資料就越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就越慢。例如,假設一個家庭的月收人為1800 元,如果3個人來用這些錢,月人均600元錢,如果一家再多2個孩子,結果全家月人均只有360元錢。在收入不增加的前提下,家庭人口的多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成反比的。這說明我國經濟社會中存在的許多問題,都與人口基數大、增長快有直接關系。
(3)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①實行計劃生育的必要性
從本質上講,人口問題就是發展問題。只有嚴格控制人口的過快增長,實行優生優育,使人口發展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才能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大業的順利實現。實行計劃生育,是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制定的一項基本國策。
②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和具體要求
控制人口數量
目的
提高人口素質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晚婚、晚育 意義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體要求
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生、優生 意義
優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實行計劃生育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
第二、有利于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
第三、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2、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保護環境
【自己所在地區的環境問題】
○ 做一個小調查,看看你生活的地區存在哪些環境問題。
提示:只需答出與本地區情況相符合的環境問題即可。參考“我國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
(1)我國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
①污染物排放總量還相當大,遠遠高于環境自凈能力;
②工業污染治理任務仍相當繁重;
③不少地區農業水質、土質污染日漸突出,有些地方的農產品有害殘留物嚴重超標,影響人體健康和產品出口;
④部分地區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劇。
(2)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
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3)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
嚴峻的環境形勢迫使我們必須作出選擇:是持續發展還是自我毀滅。毫無疑問,我們應當刻不容緩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環境污染與破壞。否則,日益惡化的環境將使我們在其他領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
(4)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建設與保護環境的關系
①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我們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的位置;
②加快經濟建設,絕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絕不能把環境保護同經濟建設對立起來或割裂開來,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三、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科技改變生活】
○ 是什么力量使通信工具變得越來越迅速便捷?
科學技術對推動經濟變革和社會進步具有巨大作用。在當今世界,科學技術已經成為第一生產力。科技力量使通信工具變得越來越迅速便捷。
○ 你能設想一下未來的通信工具還會有哪些變化嗎?(略)
(1)科學技術推動經濟變革和社會進步的巨大作用
三次科技革命(產業革命)
第一次產業革命
第二次產業革命
第三次產業革命
時間
18世紀下半葉
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中葉
20世紀下半葉
代表
蒸汽機
工程技術
信息技術
影響
開創大機器工業時代,全面開創以社會化大生產為基礎的近代工業文明。
人類進入電氣化、原子能和航空航天時代,現代化大生產普遍發展。
生產生活自動化、智能化,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加強。
(2)科學技術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第一生產力。
(3)我國加快發展科學技術的必要性
①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
從整體上看,我們與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存在相當大的差距,面臨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占優勢的壓力。
②要迅速提高我國的生產力水平,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必須加快發展科學技術。
總之,把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推進改革開發和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結合起來,是實現我國生產力迅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必然要求。
2、百年大計 教育為本
【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你如何看待這兩種觀點?請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觀點一是片面的,這種觀點只看到經濟建設重要性的一面。第二種觀點正確。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在當今世界,科學技術已經成為第一生產力。本世紀初,經濟發達國家生產率增量中,科技進步的貢獻率不足20%,現在已達到60%—80%;而在我國,科技的貢獻率僅為30%—40%。如果認為教育抓不抓無所謂,或者先把經濟搞上去,再來發展教育,這就會耽誤人才的培養,只能導致我們的科技永遠處于落后狀況。缺乏人才,科技落后反過來又會制約我國的經濟發展。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我們國家要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不只是要大力發展經濟,還要在別的方面忍耐一些,優先把教育搞上去。
(1)為什么要真正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①各國之間的經濟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競爭。
【以“民族的希望在教育”為題發表演說】
○ 請以“民族的希望在教育”為題,發表簡短的演說。
參考答案: 當今世界,各國之間激烈的經濟競爭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從一定的意義上說,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對我們這樣一個13億多人口、資源相對不足、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來說,要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就要真正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才能化人口大國為人才強國,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戰略主動地位。
②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意義的就是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打工女回鄉重讀小學】
○ 你如何看待這件事?
參考答案: 教育關系子孫后代,涉及千家萬戶,和廣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迎接未來知識經濟的挑戰,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漸成為人們生存發展的第一需要和終身受益的財富,甚至決定其一生的命運。為了個人發展,許多人在職“充電”,中學生一定要抓住初中階段美好的學習時光,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③教育和廣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③教育關系子孫后代,涉及千家萬戶,和廣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2)發展教育事業的意義
只有把教育搞上去:①才能化人口大國為人才強國,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
②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③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戰略主動地位。
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必須始終堅持。
3、科教興國
【科教興國的意義】
○ 列舉靠科技興業的具體實例,說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意義。
參考答案:
(1)科技興業的具體實例:例如“863計劃”實施以來,我們以相對較少的投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據不完全統計,在863計劃重點支持的民口6個領域的230多個專題研究中,共資助項目近5200個,獲國內外專利多項,發表論文47000多篇,累計創造新增產值560億多元,間接經濟效益達億多元;在所選擇的7個技術領域均取得一大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成果,突破并掌握了一批關鍵技術,使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整體差距明顯縮小,并在局部已形成優勢,開始在世界高技術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2)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意義:科教興國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現實情況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它是指要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
(1)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必然選擇
【制藥廠遭受挫折原因】
○ 該制藥廠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企業不重視科技創新,沒有科技競爭能力。
○ 結合上述例子說明為什么要進行科技創新。
這個藥廠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是沒有藥品配方,不得不購買國外藥品的現成配方,生產成本大大提高,市場競爭力大大減弱。其所以如此,就是因為不重視技術創新。這就告訴我們,科技創新能力,已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一個沒有自己的核心知識產權,沒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工廠,是沒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所以我們要大力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在激烈的國際科技競爭面前,如果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術引進,就永遠難以擺脫技術落后的局面。而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2)必須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①科技創新能力,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②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發展科技、教育,是實現經濟振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大計。
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1、 我們共同的家園
【是否能砍這樣的大樹?】
○ 關于是否砍這樣的大樹,各方面的理由是什么?你的選擇是什么?
主張砍大樹的理由:可以直接帶來經濟效益,增加經濟收入;
不同意砍大樹的理由:導致森林資源銳減,危及人類自身的生存。
我的選擇是:不砍大樹,保護森林資源,保護環境。
○ 生活中還有哪些毀壞森林資源的行為?
濫砍濫伐和毀林開荒。
(1)我國的資源現狀
①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
②我國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科學,浪費、損失嚴重。
(2)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
2、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設計以環保、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公益廣告】
○ 請你設計一條以環保、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公益廣告。
1、“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2、“大地需要綠色,人類心靈需要綠色。”
3、“小草與我共同成長”
4、綠色深呼吸,陽光好滋味
5、文明貴在一言一行,環保重在一點一滴
6、保護環境愛家園,健康生活每一天
7、讓地球生機勃勃,讓家園綠意融融
8、生命來源自然,健康來自環保……
(1)資源問題也是發展問題
(2)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和要求
含義: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
要求: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盡的責任。
【牧民的選擇?】
○ 假如你是一位牧民,你會作出怎樣的選擇?
與大家合作,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牲畜的頭數,使之與牧場的承載能力相適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使我國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和諧發展道路。
(3)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性
面對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中都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使我國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和諧發展道路。
【為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做些什么?】
○ 你如何看待這兩種觀點?請說出自己的理由。
觀點一說明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它總有枯竭的時候。到那時,資源對經濟增長的制約問題應付成為國家經濟發展最主要的問題。
觀點二是一種“以資源換市場”、“以資源換資金”的錯誤做法。它雖然可以使我們獲得暫時的經濟利益,但卻損害了我們子孫后代的長遠利益。如果自己沒有資源,單純依靠國際市場是難以滿足我國經濟發展需要的;如果資源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用完了,我們的子孫后代就可能面臨毀滅的處境。所以,我們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 我們還能為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做些什么?
參考答案: 保護環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不僅是國家和政府的事情,它與學生個人也有很大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每個人樹立科學發展觀,需要實實在在的具體行動。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行動踐行科學發展觀,為實現可持續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本活動的事例,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循環利用資源、保護環境”的榜樣,中學生可以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為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等做更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
【布置作業】
1、國家實行的基本國策和發展戰略有哪些?
基本國策有:對外開放、計劃生育、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發展戰略有: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中部崛起、三步走、人才強國、自主創新。
2、正確認識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1)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在開放的世界中,無論什么國家,要發展壯大,都必須把自己融入世界發展的大潮中去,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后。
(2)中國要發展、要進步、要富強,就要吸收和借鑒一切先進的東西。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我們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3)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實行對外開放,符合當今時代特征和世界經濟技術發展規律,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3、為什么說人口問題就是發展問題。
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許多問題,諸如吃飯問題、就業問題等,都與人口基數大、增長快有直接的關系。只有嚴格控制人口的過快增長,實行優生優育,使人口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才能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大業的順利實現。
4、 我國環境的基本狀況如何?
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5、 如何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因為科技發展的第一次重大突破,都會引起經濟的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科學技術日益滲透到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
6、發展教育有什么重要意義?
(1)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2)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漸成為人們生存發展的第一需要和終身受益的財富,甚至決定其一生的命運。(3)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國為人才強國,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戰略主動地位。
7、為什么說推進科教興國,必須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推進科教興國,必須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科技創新(核心是自主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的創新能力。實現經濟振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大計是發展科技、教育。全面深化科技、教育體制改革,積極推進科技、教育與經濟發展相結合。
8、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含義、要求和實施的原因分別是什么?
可持續發展戰略:⑴含義:它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⑵要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負的責任。⑶實施原因:面對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中都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使我國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和諧發展道路。
第四課《了解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教案 篇3
第四課《了解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
引言
1、 如何立足我國國情、借鑒國外經驗加速現代化進程?
主要內容
2、國家實行哪些基本國策和發展戰略?
第一節 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一、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
【活動一】列舉中國同世界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例子,說明了什么?
舉例:中國加入世貿;中國在俄羅斯舉辦“中國文化年”;中國在美國舉辦“中國文化年”;XX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行等等。說明現在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增強了世界各國人民的交往,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聯系日益緊密,世界正變得更加開放。
(1)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聯系日益緊密
【活動二】閉關自守為什么會導致落后?說明了什么?
答:在開放的世界中,無論什么國家,要發展壯大,都必須把自己融入到世界發展的大潮中去,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后。 說明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任何國家和民族要發展壯大,都必須把自己融入到世界發展的大潮中去,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2)實行對外開放的必要性
①在開放的世界中,無論什么國家,要發展壯大,都必須把自己融入到世界發展的大潮中(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后)。
【活動三】討論加入世貿組織的利與弊
答: 利大于弊。因為:a、在開放的世界中,無論什么國家,要發展壯大,都必須把自己融入到世界發展的大潮中去,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后。b、中國要發展、進步、富強,就要吸收和借鑒一切先進的東西 ,與世界各國相互取長補短,在競爭與合作中加快自己的發展步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c、加入世貿組織,有利于擴大開放,為我國贏得更好的國際環境,增強我國經濟發展活力和國際競爭力,因此我們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②、中國要發展、進步、富強,就要吸收和借鑒一切先進的東西,與世界各國相互取長補短,在競爭與合作中加快自己的發展步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
③、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④、實行對外開放,符合當今時代特征和世界經濟技術發展規律,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二、堅持對外開放
【活動四】我國對外開放體現在哪些方面?
讓學生舉例:
經濟: 進出口貿易;中國的紡織品、電器產品等日益走向世界市場;中國重新“入世”。
政治: 國家領導人互訪;積極參與聯合國等各種國際組織活動;成功舉辦上海apec會議。
文化 中國在法國文化年;中國在美國文化年;中國在俄羅斯文化年。
教育: 與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許多國家高校聯合辦學 。
體育: 積極參加世界各種比賽,并取得良好成績
(1)我國對外開放是全方位的對外開放
對世界上所有國家開放,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要開放。
(2)堅持實施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原因
對外開放使中國逐步融入世界,與世界各國相互取長補短,在競爭與合作中加快自己的發展步伐。
【活動五】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經濟增長速度名列世界首位。但在經濟如何發展的問題(如何看待國產汽車發展問題)上一直存在兩種傾向:一種認為應該堅持獨立自主,自創品牌;另一種則認為應該堅持對外開放,全面引進。你是如何看待上述觀點的?
答:題中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正確的觀點是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對外開放。因為:a、現代科技的發展,使世界國家和地區的聯系和交流日益緊密。中國要發展壯大,都必須把自己融入到世界發展的大潮中去,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后。b、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任何時候都不能依靠別人搞建設,必須始終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同時又必須打開大門搞建設,把對內搞活和對外開放結合起來,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
(3)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與對外開放的關系
像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任何時候都不能依靠別人搞建設:
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
②打開大門搞建設,把對內搞活和對外開放結合起來,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
(4)、 如何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①既要積極敞開國門又要維護自身安全
②既要借鑒、吸收一切先進的東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東西。
③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第二節 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一、計劃生育關乎國計民生
【活動一】聯合國確定“世界人口日”的意義
結論:人口問題已成為當代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活動二】觀點一:把人口多的包袱變成人力資源的優勢關鍵在于提高人口素質。觀點二:多么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會變得很大;多么大的經濟總量,除以13億,都變得很小。用實例說明上述觀點
學生舉例:(1)說明觀點一:據關有資料顯示,世界歷史上三次成功的經濟追趕都伴隨著人力資源的先進追趕。一是美國1871——19xx年對英國的趕超。在此之前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這期間美國經濟總量趕超英國,就包括以人均受教育年限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綜合指標的人力資源的追趕。而二是日本,它是20世紀世界上最成功的追趕國家,1920——1992年不僅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創世界紀錄,人力資源發展水平與美國的差距也大大縮小。三是韓國。韓國自1965年以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中等、高等教育的超常規發展以及人力資源水平的快速提升。當今世界,普遍提高全民教育水平,開發人力資源,已成為世界各國用以增強綜合國力的大趨勢。(2)說明觀點二:每人每年少用一張賀卡,13億人每年將大約少砍生長XX年的大樹32500棵;XX年,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達180000多億美元,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仍在世界百名之后。
結論: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我國的重要國情之一。
(1) 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
人口基數大
新增人口多 基本特點
人口素質偏低
我國人口現狀 農村人口多
的特點 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
人口分布不平衡
男女性別比例失衡
------
(2) 我國人口形勢的嚴峻性
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響我國人口素質的提高,成為影響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
【活動三】:用實例說明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帶來那些問題?
問題 舉例
糧食供應不足 每天消耗13斤糧食
就業壓力加大 每年以增加1700萬個就業遞增
教育經費短缺 人均教育經費排在世界百名之后
-------
(3)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①實行計劃生育的必要性
a、從本質上講,人口問題就是發展問題。b、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許多問題,諸如吃飯問題、就業問題、等都與人口基數大、增長過快有直接關系。c、沒有對人口增長的合理控制,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是很困難的。d、只有嚴格控制人口的過快增長,實行優生優育,使人口發展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才能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大業的順利實現。實行計劃生育,是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制定的一項基本國策。
②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和具體要求
控制人口數量
目的
提高人口素質
a:有利于青年男女的身體健康和工作
晚婚、晚育意義 學習,并且能夠更好地撫育后代。
b:對控制過快的人口增長也有重要意
具體要求 義。
少生:可以減少國家、集體和家庭的
少生、優生意義 負擔,符合國家和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
優生:可以提高人口素質。
③實行計劃生育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第二、有利于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第三、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二、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保護環境
【活動四】調查你生活的地區存在哪些環境問題
答:水土流失嚴重;水資源匱乏;水資源受污染在擴大;空氣污染較為嚴重;噪音污染在逐步擴大;生活垃圾和白色污染在不斷蔓延等等。
(1) 我國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
①污染物排放總量還相當大,遠遠高于環境自凈能力;②、工業污染治理任務仍相當繁重;③不少地區農業水質、土質污染日漸突出,有些地方的農產品有害殘留物嚴重超標,影響人體健康和產品出口;④、部分地區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劇。
(2)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
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3)嚴峻的環境形勢帶給我們的警示——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4)保護環境直接關系到現代化建設的實現和中華民族的復興
(怎樣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建設與保護環境的關系)
①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我們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的位置;②我們必須認識到保護和改善環境也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實踐證明,保護好環境就能增加投資吸引力和經濟競爭力。③加快經濟建設,絕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絕不能把環境保護同經濟建設對立起來或割裂開來,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④保護環境,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直接關系現代化建設的實現和中華民族的復興。
第三節 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
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活動五】☆什么力量是通信工具變得迅速便捷?答:科學技術的力量。☆你還能設想一下未來的通信工具還會有哪些變化嗎?答:能。微型化、遙控化、智能化。
(1)科技發展的每一次突破都會引起經濟的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
三次科技革命(產業革命)
第一次產業革命 第二次產業革命 第三次產業革命
時間 18世紀下半葉 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中葉 20世紀下半葉
代表 蒸汽機 工程技術 信息技術
影響 開創大機器工業時代,全面開創以社會化大生產為基礎的近代工業文明。 人類進入電氣化、原子能和航空航天時代,現代化大生產普遍發展。 生產生活自動化、智能化,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加強。
(2)科學技術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第一生產力。
(3)我國加快發展科學技術的必要性
①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
從整體上看,我們與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存在相當大的差距,面臨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占優勢的壓力。(我國科技取得的成就: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我國已經建立起堅實的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像正負電子對撞機、銀河白億次計算機、“神舟”五、六號等等。)②要迅速提高我國的生產力水平,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必須加快發展科學技術。
總之,把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推進改革開發和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結合起來,是實現我國生產力迅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必然要求。
二、百年大計 教育為本
【活動六】在如何處理教育和經濟的問題上,有如下的觀點:觀點一:經濟眼上,教育要讓,先把經濟搞上去,再來發展教育。觀點二:我們要千方百計,即使在別的方面忍耐一些,也要把教育問題解決好。你是如何看待教育與經濟關系問題上的兩種不同觀點?
答:第一種觀點是片面的,第二種觀點正確。因為:a、我們國家要在日趨激烈的國家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b、當今世界,各國之間激烈的經濟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競爭。c、從一定的意義上說,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
(1)為什么要真正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①當今世界,各國之間激烈的經濟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競爭。c、從一定的意義上說,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
【活動七】以“民族的希望在教育”為題發表演說
我們可以從教育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綱中可看出:a、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b、教育是提高現實生產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力量;c、離開教育事業的發展,離開全民族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是不可能完成的;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
②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意義的就是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具體要做到真正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
【活動八】如何看待打工女回鄉重讀小學事件
答: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迎接未來知識經濟的挑戰,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漸成為人們生存發展的第一需要和終身受益的財富,甚至決定其一生的命運。
③教育關系子孫后代,涉及千家萬戶,和廣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迎接未來知識經濟的挑戰,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漸成為人們生存發展的第一需要和終身受益的財富,甚至決定其一生的命運。
(2)發展教育事業的意義
只有把教育搞上去:①才能化人口大國為人才強國,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
②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③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戰略主動地位。
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必須始終堅持。
三、科教興國
【活動九】列舉靠科技興業的實例,說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意義
舉例:
(1)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在站在時代的高度,分析了全球范圍內科技革命的突飛猛進,對各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綜合國力的增強所產生的巨大推動力量,以及對我國的嚴峻挑戰,審時度勢,提出了實施科教興國的重大戰略決策。
【活動十】該制藥廠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
答:不重視科技創新。
(2)推進科教興國必須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為什么要進行科技創新?
答:要進一步推進科教興國,就必須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①科技創新能力,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國際科技競爭面前,如果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術引進,就永遠難以擺脫技術落后的局面。
②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意義:
a、發展科技、教育,是實現經濟振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大計。b、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體制改革,積極推進科技、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第四節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我們共同的家園
【活動一】是否能砍這樣的大樹?毀壞森林資源的行為有哪些?
答:不能。毀壞森林資源的行為有:砍伐樹木;毀林開荒;農村生活柴火砍伐等等。
(1)我國的資源現狀
①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是我國的又一個重要國情。
②我國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科學,浪費、損失嚴重。
(2)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人們既不能做它的奴隸,無所作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對大自然隨心所欲地發號施令。如果我們對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會受到它的懲罰
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活動二】○觀點一:地球,與其說是祖先留給我們,不如說是子孫借給我們。觀點二:地球能滿足人類的需要,但滿足不了人類的貪欲。觀點三:天堂和地獄大門的鑰匙就捏在人類自己的手中。保護好環境,地球就是人類的天堂;破壞了環境,地球就是人類的地獄。
答:三個觀點都從不同角度認識到了人類要善待地球、保護環境。觀點一:表明人類在生存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能損害后代人的利益,要對子孫后代負責。觀點二:認識到人類需要的無限性與資源的有限性之間存在的矛盾。我們絕不能縱容人類的貪欲。因為人類對環境的肆意破壞和資源的掠奪式開發,最終將直接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與發展。觀點三:認識到了人類的命運與環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對環境的最大威脅是人類自身,所以防治環境污染、保護環境,關鍵是靠人類自身。
○設計以環保、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公益廣告
a、保護環境 人人有責; b、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c、大地需要綠色,人類心靈需要綠色;d、小草與我共同成長;e、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f、地球是我家,保護靠大家;g、“手拉手,創造美好環境;心連心,構建和諧社會”;h、攜手共建美好和諧的環境。
(1)資源問題也是發展問題。(當前,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的嚴峻性: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口的劇增、資源的短缺、環境的惡化、生態的危機等一系列的世界性問題,已經直接威脅到我們和子孫后代的生存。)
(2)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和要求
含義: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
要求: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盡的責任。
【活動三】假如你是牧民會作出怎樣的選擇?
答:選擇第一種,大家合作,有意識地控制各自的牲畜頭數,使之與牧場的承載力相適應,走可恥續發展之路。
(3)、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性
面對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中都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使我國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和諧發展道路。我們應在理解可持續發展戰略必要性的同時,以實際行動貢獻自己的力量。
【活動四】我們能為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做些什么?
答:a、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筷子;b、節約和回收廢紙、碎玻璃等;c、不送或少送賀卡;d、節約用電,隨手關燈;e、節約用水,隨手關閉水龍頭;f、用淘過米的水澆花;g、用“中水”洗車等等。
對外開放
我國的基本國策 計劃生育
保護環境
科教興國戰略
可持續發展戰略
我國的發展戰略 西部大開發戰略
人才強國戰略
……
第四課《了解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教案 篇4
一、需要關注的內容
1、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計劃生產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2、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3、科學發展觀
通過學習相關知識,使學生知道自己在祖國的發展中所肩負的責任,明確提高自身素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確定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1、對外開放和獨立自主的關系 (重點和難點)
2、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難點)
3、人口問題與資源環境 (重點)
4、科學發展觀 (重點和難點)
三、教時安排:4課時
四、教學設想:
以探究活動為基礎,教師分析和講解,以具體事例或情景深入教學內容,努力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
五、授課過程
一、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板書)
1、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板書)
讓學生自己舉例了解的或感受到的開放的世界的表現,并以加入世貿以及最近中國紡織品在歐美市場受阻狀況來總結。說明:
(1)世界一天一天變得更加開放
(2)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后
(3)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
實行對外開放,符合時代特征和世界經濟技術發展規律,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2、堅持對外開放 (板書)
(1)全方位的對外開放 (副板書)
(從填表中說明)
(2)正確處理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系(副板書)
① 既不能依靠別人搞建設,必須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
② 又必須實行對內搞活和對外開放相結合,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在學生收集材料的基礎上進行5分鐘演講賽)
(結合課本國產汽車發展問題事例組織討論,再次認識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與借鑒和利用外國有益經驗的關系。)
二 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板書)
1、計劃生育關于國計民生 (板書)
(一是用書本資料說明問題,二是用家庭人口數量變化與收人分配事例說明,從而使學生了解。)
<1>我國人口現狀與特點 (副板書)
① 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基本特點);
② 此外,農村人口多、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別比例失衡。
<2>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帶來的影響 (副板書)
直接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可從人均生活水平、就業壓力、社會保障壓力、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壓力舉例說明。)
<3>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副板書)
① 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提高人口素質就是要求同學的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② 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副板書)
(教師綜合分析實行計劃生育的意義,見p52)
(過渡:從人口過多過快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入手,轉到環境方面的內容。)
2、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板書)
(讓一學生朗讀p52材料,請另外的一部分學生講講身邊的環境問題,從而明確存在的哪些環境問題。)
<1>我國的環境問題的表現: (副板書)
① 污染物排放總量還相當大;
② 工業污染治理任務相當繁重,城鎮生活污染比重明顯增加;
③ 水質,土質污染日漸突出,影響人體健康和產品出口;
④ 水土流失嚴重,荒漠化加劇。
(可廣泛舉例,用電視新聞中和身邊周圍的事實來說明,能讓學生自己講更能引起共鳴。)
<2>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副板書)
① 決不能走破壞環境和浪費資源的路來發展經濟;
② 只有保持環境,才能使現代化建設和民族復興順利實現。
(舉例說明:a、用浙江某皮革廠的事例;b、華士絕緣材料廠的事例。)
三、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板書)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副板書)
(可以預先通知學生,回家了解家中爺爺,父親輩交通工具,住房或通信工具的變化。引導學生思考:是什么力量造成這些變化?)
<1>科學技術在人類歷史進步中的作用 (副板書)
①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引起經濟的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
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它的發展,必將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更加深刻的影響。
(以資本主義的三次產業革命為例論證科技的作用)
<2>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
(以陽光集團發展之路依托科技為例,以點到面加以說明。)
小結時強調:把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推進改革開放和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結合起來,是實現我國生產力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必然要求。
2、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副板書>
<1>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舉例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等國經濟發展與人才或受高等教育的人數所占比例的狀況來引證,也可以我國以前經濟發展與人才狀況同現在經濟發展與人才擁有狀況來引證。)
①當今世界,經濟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根本的事業。)(請學生具體朗讀p57關于教育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作用的地位的相關內容,然后面對我國的基本國情。設問:我國怎樣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
②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從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關鍵要把教育事業搞上去,教育上去了,科技進步了,經濟發展才會有強大的后勁,舉例說明中國在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等事例加以說明。)
(讓學生閱讀書本材料,教師列舉在職“充電”,和“銀發大學生”等事例來引導學生抓住大好光陰,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在此基礎上小結:為什么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見p57)
3、科教興國 (副板書)
<1>實施科教興國
(以中央的有關規定,講話以及周邊相關企業科教興企,科教興才的事例來說明。)
<2>必須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從亦步亦趨難以擺脫從前,難以超越別人說明創新的重要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領會創新的重要性。)
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板書)
1、我們共同的家園 (板書)
(一次性筷子的大量使用——生產商為了牟取利益大量生產——森林資源銳減——土地荒漠化——危及人類自身的生存)
得出: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1〉我國的資源現狀:(板書)
a、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資源方面的國情)(副板書)
b、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副板書)
(舉例:遍地開發區、地下水的開采)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不能一味地索取,要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否則,必然會受到它的懲罰。可見:
〈2〉必須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板書)
2、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板書)
(讓學生分別列舉人口、環境、資源方面的事例,說明:) 〈1〉人口劇增、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生態危機已影
響人類生存。(板書)
怎樣才能解決上述問題呢?
〈2〉什么是可持續發展 (板書)
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副板書)
舉例本地區的工業發展及部分廠家帶來的嚴重環境問題來說明
〈3〉堅持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板書)
科學發展觀: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板書)
(舉例 養殖場——農作物種植肥料——農作物生產——魚塘魚兒飼料——塘底污泥——農作物養料 循環發展之路等例子來說明,并根據課本材料組織學生討論,使學生在此基礎上理解走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和重要,以實際行動貢獻自己的力量。)
歸納小結:
本課中提及哪些基本國策和哪些戰略,我們已經學到了哪些基本國策?
第四課《了解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教案 篇5
引言
1、如何立足我國國情、借鑒國外經驗加速現代化進程?
2、國家實行哪些基本國策和發展戰略?
一、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1、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
【列舉中國同世界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例子】
說明了什么?
(1)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聯系日益緊密
【閉關自守為什么會導致落后?】
在開放的世界中,無論什么國家,要發展壯大,都必須把自己融入到世界發展的大潮中去,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后。
這說明了什么?
(2)實行對外開放的必要性
①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后。
【討論加入世貿組織的利與弊】
利大于弊
②中國要發展、進步、富強,就要吸收和借鑒一切先進的東西。
實行對外開放,符合當今時代特征和世界經濟技術發展規律,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2、堅持對外開放
【我國對外開放體現在哪些方面?】
讓學生舉例:
經濟:
政治:
文化
教育:
體育:
(1)我國對外開放是全方位的對外開放
對世界上所有國家開放,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要開放。
【如何看待國產汽車發展問題上的兩種傾向?】
(2)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與對外開放的關系
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
②打開大門搞建設,把對內搞活和對外開放結合起來。
(3)如何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①既要積極敞開國門又要維護自身安全
②既要借鑒、吸收一切先進的東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東西。
③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二、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1、計劃生育關乎國計民生
【聯合國確定“世界人口日”的意義】
學生討論
結論:人口問題已成為當代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用實例說明上述觀點】
學生舉例
結論: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我國的重要國情之一。
人口基數大
基本特點 新增人口多
人口素質偏低
(1)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
農村人口多
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
其它特點 人口分布不平衡
男女性別比例失衡
------
(2)我國人口形勢的嚴峻性
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用實例說明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帶來那些問題?】
問題 舉例
糧食供應不足
就業壓力加大
教育經費短缺
-------
(3)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①實行計劃生育的必要性
從本質上講,人口問題就是發展問題。只有嚴格控制人口的過快增長,實行優生優育,使人口發展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才能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大業的順利實現。實行計劃生育,是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制定的一項基本國策。
②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和具體要求
③實行計劃生育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
第二,有利于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
第三,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2、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保護環境
【調查你生活的地區存在哪些環境問題】
(1) 我國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
①污染物排放總量還相當大,遠遠高于環境自凈能力;
②工業污染治理任務仍相當繁重;
③不少地區農業水質、土質污染日漸突出,有些地方的農產品有害殘留物嚴重超標,影響人體健康和產品出口;
④部分地區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劇。
(2)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
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3)帶給我們的警示——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4)保護環境直接關系到現代化建設的實現和中華民族的復興
(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建設與保護環境的關系)
①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我們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的位置;
②加快經濟建設,絕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絕不能把環境保護同經濟建設對立起來或割裂開來,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三、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什么力量是通信工具變得迅速便捷?】
——科學技術的力量
(1)科技發展的每一次突破都會引起經濟的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
三次科技革命(產業革命)
第一次產業革命 第二次產業革命 第三次產業革命
時間 18世紀下半葉 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中葉 20世紀下半葉
代表 蒸汽機 工程技術 信息技術
影響 開創大機器工業時代,全面開創以社會化大生產為基礎的近代工業文明。 人類進入電氣化、原子能和航空航天時代,現代化大生產普遍發展。 生產生活自動化、智能化,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加強。
(2)科學技術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第一生產力。
(3)我國加快發展科學技術的必要性
①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
從整體上看,我們與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存在相當大的差距,面臨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占優勢的壓力。
②要迅速提高我國的生產力水平,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必須加快發展科學技術。
總之,把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推進改革開發和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結合起來,是實現我國生產力迅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必然要求。
2、百年大計 教育為本
【如何看待教育與經濟關系問題上的兩種觀點】
——第二種觀點正確。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1)為什么要真正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①各國之間的經濟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競爭。
【以“民族的希望在教育”為題發表演說】
②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意義的就是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如何看待打工女回鄉重讀小學事件】
③教育和廣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2)發展教育事業的意義
只有把教育搞上去:①才能化人口大國為人才強國,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
②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③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戰略主動地位。
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必須始終堅持。
3、科教興國
【列舉靠科技興業的實例,說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意義】
(1)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在站在時代的高度,分析了全球范圍內科技革命的突飛猛進,對各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綜合國力的增強所產生的巨大推動力量,以及對我國的嚴峻挑戰,審時度勢,提出了實施科教興國的重大戰略決策。
【該制藥廠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
——不重視科技創新
(2)推進科教興國必須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①科技創新能力,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②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發展科技、教育,是實現經濟振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大計。
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1、我們共同的家園
【是否能砍這樣的大樹?毀壞森林資源的行為有哪些?】
(1)我國的資源現狀
①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
②我國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科學,浪費、損失嚴重。
(2)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
2、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設計以環保、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公益廣告】
(1)資源問題也是發展問題
(2)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和要求
含義: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
要求: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盡的責任。
【假如你是牧民會作出怎樣的選擇?】
(3)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性
面對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中都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使我國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和諧發展道路。
【我們能為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做些什么?】
對外開放
我國的基本國策 保護環境
計劃生育
科教興國戰略
可持續發展戰略
我國的發展戰略 西部大開發戰略
人才強國戰略
第四課《了解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教案 篇6
4 精力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1、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2、漢族以外的其他民族被稱為少數民族.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三項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另兩項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4、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 5、我國憲法賦予了各族人民平等的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權利 6、為什么說維護民族團結,既是國家的事,也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1)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由少數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內部事務。我國憲法賦予了各族人民平等的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權利。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2)維護民族團結也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我們要自覺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生活中和少數民族同學和睦相處。主動幫助少數民族同學。 7、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 (1)一個國家: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必須完整,不容分割,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 (2)兩種制度: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港澳臺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3)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后的穩定繁榮和發展證明:一國兩制是正確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8、兩岸關系 (1)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 (2)一個中國原則是發展兩岸關系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 (3)一國兩制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 第四課 了解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 一、為什么要對外開放? 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世界一天一天變的更加開放,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后,中國要發展,要進步,要富強,就要吸收和借鑒一切先進的東西,堅持引進去和走出來相結合。總之,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實行對外開放,符合當今時代特征和世界經濟技術發展規律,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1、全方位的對外開放 2、正確認識對外開放和獨立自主的關系 1)對外開放有利于現代化建設,在對外開放中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立足點; 2)要正確理解對外開放和獨立自主的含義,對外開放并不等于一切依靠外援,甚至依賴外國實現現代化;獨立自主也決不是閉關自守,盲目排外; 3)對外開放可以增強我國獨立自主的能力。 3、對外開放中如何正確對待外來東西 1)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2)敞開國門的同時要維護自身安全:既要借鑒吸收一切先進的東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東西。 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一、我國的人口問題;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國情之一
人口特點: 1、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 2、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別比例失衡等 人口問題就是發展問題 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1、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2、具體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深刻影響著生產力各要素,對經濟增長起主導作用.2、生產力三要:生產工具、勞動者、勞動對象 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1) 技在人類歷史進步中的作用:科技發展推動經濟變革和社會進步 (2)科學技術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3)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科技進步 4、“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的根本區別在哪里?(自主創新) 應如何提高“中國創造”的能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鼓勵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培養創新人才。) 5、我國為什么要重視科技進步與創新?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 科技創新能力,已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創新是力量之源,發展之基; 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如果我們的自主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術引進,就難以擺脫技術落后局面。 6、我們該如何做? 1)認真履行受教育的義務,努力學習科學技術知識; 2)積極宣傳科學技術,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提高創新意識。 3)積極參加課外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1)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a各國之間的經濟競爭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 b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 c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漸成為人們生存發展的第一需要和終身受益的財富,甚至決定其一生的命運。 (2)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1、我國的資源現狀 ①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我國資源國情)②我國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科學,浪費 、損失嚴重。 2、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和要求含義: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要求: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盡的責任。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就是要有計劃地控制人口增長,使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使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在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相互協調中促使經濟持續發展3、樹立科學發展觀 黨的xx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 6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4、循環經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