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打開包裝袋的秘密教案(精選5篇)
大班科學打開包裝袋的秘密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在幼兒園科學發現室的“磁鐵”區域中,我發現孩子們拿著磁鐵一會兒吸這個,一會兒吸那個,同伴之間還隔著玻璃賽車。看著孩子們高興的樣子,我想何不設計一節以“磁鐵的秘密”為主題的科學探究活動,讓幼兒通過游戲、操作、探索等活動來感知磁鐵吸鐵的特性、磁性的穿透性及穿透性與磁性小的關系,于是班科學活動《磁鐵的秘密》誕生了!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發現磁鐵的秘密,感知磁鐵的特性。
2、愿意參與探索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
3、初步感知磁鐵的磁性與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1、磁鐵人手一個;
2、鐵制品與非鐵制品若干(回形針、金屬瓶蓋、鑰匙、紙片、塑料杯、木積木);
3、人手一個小簍(裝有上述材料),記錄表,記號筆,泡沫板等;
4、生活中帶有磁性的物品或玩具。
活動過程
1、猜想記錄,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出示磁鐵)磁鐵可以用來干什么?(吸東西:可以將紙粘在黑板上、冰箱上……)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好玩的東西,看看有些什么?(逐一出示鐵制品、紙制品、塑料制品、木制品等材料。)
評析
興趣是幼兒自覺學習和發展的內動力,教師開門見山,緊扣主題,直接出示了磁鐵及操作材料,一下子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調動起幼兒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師:猜猜看,這些材料哪些能被磁鐵吸住,哪些不能被吸住?(出示記錄表,引導幼兒先記錄自己的猜想,自己設計標志填在第一排相應的表格中。)
評析
觀察記錄是幼兒進行科學探索活動的學習。方式之一。老師根據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相應的記錄表,通過提問設疑,讓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先進行猜想,并用自己看得懂的標志,如數字、圖形、數學符號等形式進行記錄,為下一環節作了鋪墊。
2、驗證猜想,感知磁鐵吸鐵的特性
師:剛才都是小朋友的猜想,那有什紅辦法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物體能被磁鐵吸住,哪些又不能被磁鐵吸住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把試驗的結果記錄在第二排。(教師指導幼兒操作、記錄、分類。)
師:你發現哪些物體能被磁鐵吸住呢?誰愿意到前面來告訴伙伴們你的發現?(個別幼兒到前面講述后,幼兒相互講述。)
評析
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去驗證猜想,用“事實說話”,這是培養幼兒尊重事實的科學精神必不司少的途徑。通過記錄表、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幼兒記錄的實驗信息,在驗證、分類與猜想進行比較的基礎上,提升了幼兒原有的.生活經驗。幼兒之間的相互講述,不僅培養了語言的條理性和表達能力,而且也是同伴之間的互動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說鑰匙能被磁鐵吸住,有的說鑰匙不能被磁鐵吸住,這是為什么呢?(有的鑰匙輕,有的重,輕的不能被磁鐵吸住;有的鑰匙顏色是銀色的,有的是金色的,金色的能被磁鐵吸住;有的鑰匙小,有的鑰匙,小的能被磁鐵吸住,的不能被磁鐵吸住。)
師:是這樣嗎?我們一起來試試好嗎?(幼兒找出上述不同的鑰匙,再次操作實驗。)
師:為什么這把輕的銀色的鑰匙也能被磁鐵吸住呢?這把的同樣也能被磁鐵吸住呢?(有的鑰匙是鐵做的,有的不是鐵做的。)
總結:原來這些鑰匙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有的是用鐵做的,有的是用鋁或者銅做的。用鐵做的就能被磁鐵吸住,而用鋁或銅做的卻不能被磁鐵吸住。磁鐵的磁性能吸住什么做的物體?
評析
提供兩種不同貢地的鑰匙,為幼兒創造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增加了探索的挑戰性,讓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現有的認知水平發生激熟。在中,教師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層層啟發、質疑、追問,幼兒通過觀察、操作、復驗證、積極地“想動”、“去動”、“會動”,學會了多方面、全方位地思考問題,形成了新的生活經驗,總結發現了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都是含鐵的這一科學道理。
3、膽嘗試,初步感受磁鐵的穿透性
師:剛才小朋友都發現了磁鐵不能吸住這些紙、塑料杯、鑰匙,那你們能不能想個辦法讓這些東西也能被磁鐵吸住呢?(引導幼兒膽嘗試,利用鐵制品使磁鐵吸住非鐵制物品。)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把什么材料吸起來的?(幼兒相互講述并交流。)
(磁鐵隔著杯子吸住里面的回形針,杯子就被吸起來了;磁鐵放在杯子里,外面用金屬瓶蓋吸住磁鐵,杯子也能被吸住;磁鐵隔著紙吸住外面鐵做的鑰匙,紙就被吸起來了……)
師:為什么用這樣的方法就能把這些東西吸起來呢?
總結:原來磁鐵的磁性有穿透性,它穿過了紙、塑料杯、鑰匙,吸住了鐵制的物體,所以不能被磁鐵吸住的東西也能被吸起來了。
評析
學習中的探索行為就是學習者發現問題的行為,探索過程就是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一環節中老師沒有操之過急。更沒有示范或直接告訴幼兒做的步驟和結果,而是著眼于鼓勵探索,鼓勵發現,鼓勵想象,并在多數幼兒實踐基本完成時,引導幼兒傾聽同伴的問題和想法。在玩玩動動的游戲過程中,孩子們樂在其中,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獲得了相關的經驗和能力,體現了新《綱要》的精神。
4、實驗操作,感知磁鐵的穿透性與磁性小有關
師:你們知道嗎,老師還會變魔術呢!看,我帶來了什么?(出示泡沫板和酒瓶蓋)我會讓酒瓶蓋在板子上跳舞呢!咦,瓶蓋為什么能聽我的指揮呢?
師:你想讓你的瓶蓋也在泡沫板上聽你指揮嗎?(幼兒拿著泡沫板與瓶蓋去操作。)
師:磁鐵隔著泡沫板能讓瓶蓋動起來嗎?(不能動)用什么辦法讓瓶蓋動起來呢?(引導幼兒用加磁鐵的方法。)
師:為什么加了磁鐵,瓶蓋就能動起來了?
總結:原來磁鐵的磁性越,穿透力越強。
評析
當孩子們發現一塊磁鐵不能使瓶蓋動起來時,他們的表情是各種各樣的,有的抓耳撓嗯,有的左顧右盼,有的拿著泡沫板翻來覆去地看,還有的在等待……而老師也在耐心等待,尋找教育契機。終于一個孩子及時向老師來求教了,但老師沒有輕易給出答案,而是把孩子拋過來的球自然地再拋給孩子:“剛才你用了幾塊磁鐵?再加一塊試試?”讓孩子們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將問題推向深處,充分體現教師引導的作用,體現新課程理念。
5、拓展經驗,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作用
師:其實呀,磁鐵的作用特別!你們知道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磁鐵呢?(幼兒根據生活經驗進行講述。)
師:我們活動室里有很多物品和玩具上也用到了磁鐵,去找找哪些東西上用到了磁鐵?(幼兒尋找帶有磁性的物品和玩具,初步了解磁性與生活的關系。)
大班科學打開包裝袋的秘密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打開各種包裝袋的辦法。
2、鼓勵幼兒通過語言交流、表格記錄,大膽表現自己的想法。
3、激發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欲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二、重點、難點:
1、培養幼兒的探索能力。
2、學習打開包裝袋并學會記錄。
三、活動準備:
1、帶包裝的牙刷、糖果、火腿腸、午餐肉、罐頭食品等需打開的.物品。
2、將所裝備的物品放入四個箱子內并封好。
3、剪刀、小刀若干。
四、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探索打開箱子。
每5個小朋友組成一組打開一個箱子。
2、教師交代要求,引導幼兒探索打開各種包裝袋的辦法,并進行記錄。
(1)“剛才小朋友一起合作將箱子打開了,看見里面放了許多好吃好玩的東西,你們想不想也打開來看一看?”
(2)現在我請小朋友每打開一種包裝袋就把你打開的物品和打開的方法記錄下來,然后再打開另外一種包裝袋。(教師可先舉例)
(3)幼兒探索打開各種包裝袋,并進行記錄,教師輔助幼兒完成。
三、師生交流并統計幼兒打開的方法:
(1)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記錄結果。教師將幼兒的記錄結果進行統計。
(2)共同探討解決未打開的物品。
四、教師小結:
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需要我們動腦筋想辦法解決,用最簡便的方法解決,如果以后你遇到什么東西很難打開,請帶來我們一起想辦法好嗎?
活動反思:
我覺得本次活動的亮點就是充分的體現了幼兒的主動性,以孩子的主動觀察、探索為主。以及教師的退位。在活動中,從最初幼兒找出各種標志,通過觀察猜想它們的含義到在表格中檢查標志,分類找出食品,處處體現出教師在活動中的退位,使幼兒成為了本次活動的主體。充分的體現了孩子的主動觀察和主動探索。
大班科學打開包裝袋的秘密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打開各種包裝袋的辦法。
2、鼓勵幼兒通過語言交流、表格記錄,膽表現自己的想法。
3、激發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欲望。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二、重點、難點:
1、培養幼兒的探索能力。
2、學習打開包裝袋并學會記錄。
三、活動準備:
1、帶包裝的牙刷、帖、火腿腸、午餐肉、罐頭食品等需打開的物品。
2、將所裝備的'物品放入四個箱子內并封好。
3、剪刀、小刀若干。
四、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探索打開箱子。
每5個小朋友組成一組打開一個箱子。
2、教師交代要求,引導幼兒探索打開各種包裝袋的辦法,并進行記錄。
(1)“剛才小朋友一起合作將箱子打開了,看見里面放了許多好吃好玩的東西,你們想不想也打開來看一看?”
(2)現在我請小朋友每打開一種包裝袋就把你打開的物品和打開的方法記錄下來,然后再打開另外一種包裝袋。(教師可先舉例)
(3)幼兒探索打開各種包裝袋,并進行記錄,教師輔助幼兒完成。
三、師生交流并統計幼兒打開的方法:
(1)幼兒膽表述自己的記錄結果。教師將幼兒的記錄結果進行統計。
(2)共同探討解決未打開的物品。
五、教師小結:
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需要我們動腦筋想辦法解決,用最簡便的方法解決,如果以后你遇到什么東西很難打開,請帶來我們一起想辦法好嗎?
六、活動反思:
我覺得本次活動的亮點就是充分的體現了幼兒的主動性,以孩子的主動觀察、探索為主。以及教師的退位。在活動中,從最初幼兒找出各種標志,通過觀察猜想它們的含義到在表格中檢查標志,分類找出食品,處處體現出教師在活動中的退位,使幼兒成為了本次活動的主體。充分的體現了孩子的主動觀察和主動探索。
大班科學打開包裝袋的秘密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探究活動,有自我保護意識。
2、通過仔細觀察、記錄的方法發現食泣上的信息,認識食泣上的防偽條碼、保質期、生產日期,以及與身體健康的重要關系。
3、有關注食品衛生安全的好習慣
4、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帶一袋有包裝袋的食品。
2、幼兒記錄信息表、水彩筆、自制掛歷卡
3、幼兒掌握一些文字、年月日的表達方式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主觀察食泣,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幼兒自主觀察食泣。
師:今天我們每一個小朋友都帶了一包食物,但是我們今天不是參加品嘗會,而是參加一次發現之旅,去發現食品包裝袋上的秘密。現在就請你們仔細看看到底包裝袋上都有那些秘密?
2、提問:你們都發現了什么?
出示的記錄紙,教師將幼兒的回答用簡筆畫的形式記錄在紙上。
小結:哦,你們發現了包裝袋上有漂亮的花紋、文字、標志,這些讓我們一看就知道是什么食品了。
3、進一步發現包裝袋上的重要信息。
師:剛才我們找到了很多秘密,你覺得哪些秘密可以直接地告訴我們這個食物是安全的,對我們健康沒有危害,為什么?
師:那到底哪些秘密是直接可以告訴我們食物是安全的、健康的呢?我們來看一下屏幕!
二、觀看幻燈片,認識包裝袋上的防偽條碼、保質期、生產日期
1、幼兒觀看幻燈片,知道這些信息與身體健康的.重要聯系。
認識生產日期、保質期、防偽條碼。
生產日期:是指商品在生產線上完成所有工序,經過檢驗并包裝成為可在市場上銷售的成品時的日期和時間
保質期:是在規定的貯存溫度條件下產品保持其質量和安全性的時間
防偽條碼:是指由一組規則排列的條、空及其對應字符組成的標識,用以表示一定的商品信息的符號。有了它你在超市或者商場購買的食物就可以通過電腦很快查到,而假冒偽劣的商品的條形碼就不能在電腦上查到。
小結:以后不管吃什么食品,一定要仔細看看這些信息,才能保證我們吃的食品是安全的、健康的,對身體是沒有害處得。
2、出示兩瓶生產日期不一樣的牛奶
(1)提問:請小朋友看看這兩瓶牛奶哪瓶是生產日期過期的牛奶?
(2)出示自制掛歷卡,教師講解如何分辨過期食品和健康食品。(重點引導幼兒辨別保質期中月份的變化。)
三、操作練習,提升認識
出示操作紙,講解操作要求:剛才我們學習了在購物時要注意的信息,現在徐老師要考考你們到底記住了嗎。在這張紙中的食物,他們有些食物的日期是對的,而有些是錯誤的,請你將里面過期的食物下面打×,在健康的事物下面打√
現在請你將自己的答卷交給客人老師,讓她們忙看看你做得對不對。
大班科學打開包裝袋的秘密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打開各種包裝袋的辦法。
2、鼓勵幼兒通過語言交流、表格記錄,大膽表現自己的想法。
3、激發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欲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二、重點、難點:
1、培養幼兒的探索能力。
2、學習打開包裝袋并學會記錄。
三、活動準備:
1、帶包裝的牙刷、糖果、火腿腸、午餐肉、罐頭食品等需打開的物品。
2、將所裝備的物品放入四個箱子內并封好。
3、剪刀、小刀若干。
四、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探索打開箱子。
每5個小朋友組成一組打開一個箱子。
2、教師交代要求,引導幼兒探索打開各種包裝袋的辦法,并進行記錄。
(1)“剛才小朋友一起合作將箱子打開了,看見里面放了許多好吃好玩的東西,你們想不想也打開來看一看?”
(2)現在我請小朋友每打開一種包裝袋就把你打開的物品和打開的方法記錄下來,然后再打開另外一種包裝袋。(教師可先舉例)
(3)幼兒探索打開各種包裝袋,并進行記錄,教師輔助幼兒完成。
3、師生交流并統計幼兒打開的方法:
(1)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記錄結果。教師將幼兒的記錄結果進行統計。
(2)共同探討解決未打開的物品。
4、教師小結:
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需要我們動腦筋想辦法解決,用最簡便的方法解決,如果以后你遇到什么東西很難打開,請帶來我們一起想辦法好嗎?
活動反思:
我覺得本次活動的亮點就是充分的體現了幼兒的主動性,以孩子的主動觀察、探索為主。以及教師的退位。在活動中,從最初幼兒找出各種標志,通過觀察猜想它們的含義到在表格中檢查標志,分類找出食品,處處體現出教師在活動中的退位,使幼兒成為了本次活動的主體。充分的體現了孩子的主動觀察和主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