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浮與沉(精選2篇)
大班科學教案:浮與沉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到物體的沉浮與物體所浸的液體也有關。知道濃糖水、濃味精水也能使番茄浮起來。
(2)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在探究過程中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樂于合作與實踐。
教學準備
l講臺上呈現:1大杯鹽水和1大杯1個大番茄;l實驗桌呈現:每組1小杯清水和1個小番茄;
l學生演示備用:1桶清水、1個大番茄、1個大杯子、1把水果刀;
l學生分組材料備用(二):每組1包鹽、1包糖、或1包味精、1根筷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番茄的沉浮與什么有關系
1、導入。出示番茄.
2、觀察現象。
師:到底是沉還是浮?我們試試看!
(二)兩次推測與實驗——番茄的沉浮與所浸的液體有關系
1、第一次推測與實驗——排除錯誤猜測。
(1)引導學生大膽推測。
師:你認為番茄在水中是沉還是浮,可能與什么有關?
驗證:如果把兩個番茄交換一下,結果會怎么樣呢?
(2)師:看上去同杯水,為什么一個總是讓番茄沉下去,一個總是讓番茄浮起來,這兩盆水會有什么奧秘呢?
2、第二次推測與實驗——確實與“液體的不同”有關系。
(1)布置任務
師:那有沒有比這個更好的辦法呢?不如我們來做個實驗吧?
師:后面的罐子里分別裝了鹽、味精和糖,把他們加入水中充分攪拌使其溶解,看看番茄會有什么變化?
(2)分組實驗,教師指導。
3、總結與延伸
師:做了這個小實驗,你發現了什么?
師小結:現在我們發現加入了充足量的鹽、味精、糖使原本沉下去的番茄浮起來了。
大班科學教案:浮與沉 篇2
目標:
1、讓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表示物體的沉浮。
2、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各種試驗材料(雪花片、剪刀、夾子、回行針、小碗、筆、泡沫等)若干。
2、另備盆、籃子、毛巾、操作紙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兩樣東西,看看是什么?猜猜這些東西在水中會怎么樣?激發幼兒的操作欲望。
二、出示記錄,把猜測結果記錄在紙上
出示記錄紙,一起猜測結果,用簡單的圖標來表示物體的沉浮。
三、幼兒嘗試操作
1.教師交代操作要求。
2.幼兒操作第一次
3.得出結論:通過實驗我們發現,有的物體浮在水面上,有的物體沉入水底。
1、挑戰問題:誰能把浮在水面的雪花片讓它沉下去?誰能把這個小石子讓它浮起來?
2、各組幼兒進行嘗試操作。
3、教師巡回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小朋友說說你們是怎樣讓浮的物體沉下去?讓沉的物體浮上來?
活動延伸:在日常生活許許多多材料都能拿來做實驗,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兩把梳子,看看這兩把梳子一樣嗎?猜猜放入水中會怎么樣?我們們來試一試,你們發現了什么?為什么一模一樣的兩把梳子在水中一把沉一把浮,這個問題,老師留給你,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探討一下,明天把答案告訴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