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紙的秘密教案(通用3篇)
大班科學紙的秘密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造紙的過程,激發對周圍事物探索的興趣。
2、懂得珍惜紙、愛護紙,學會紙張的循環利用。
3、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造紙的過程。
活動準備
紙巾一張、幼兒用書《大樹和紙的秘密》和《愛惜樹木愛惜紙》,請幼兒收集各種各樣的紙。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
魔術表演《碎紙復原》:教師準備兩張紙巾,一張事先疊好放在左手手心,不讓幼兒發現,另一張在幼兒的面前撕碎,然后揉成一團,然后兩個手合起來,讓幼兒來吹氣或者是喊口令,教師把事先疊好的那張紙展示出來。
——師:老師今天變魔術用的紙是普通的紙巾,你還認識別的什么紙嗎?
二、信息共享。
1、認識不同類型的紙。
——展示幼兒收集的紙,請幼兒觀察它們的不同。(讓幼兒通過觀察、觸摸等手段進行感知,發現有的紙厚,有的紙薄;有的紙光滑,有的紙粗糙;有的紙硬,有的紙軟;有的顏色和光亮度也不一樣等多種特征)
——請幼兒說一說不同的的紙的用途。(如書寫、包裝、裝飾、印刷、做紙盒、做信封、折紙等)
2、教師小結,提問引出活動主題。
——紙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你們知道紙是怎么來的嗎?
三、了解紙的制造和發明。
1、請幼兒自由說一說紙是怎么來的。
2、教師出示電子大書,請幼兒完整欣賞造紙過程。
3、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了解造紙的過程。
——師:把樹砍下來之后,伐木工人需要做什么?(把樹皮剝下來,鋸成木塊)
——師:送到造紙廠之后,為什么要泡在熱水中?(把切碎的木塊變軟)
——師:怎樣把樹皮變白?(加入漂白劑)
——師:變白后的'樹皮變成什么了?(用攪拌機攪拌成木漿)
——師:木漿放在什么上面就會變成紙了?(木漿倒在操簾上,再把濕紙壓平、擠壓、烘干、整平,再裁成一張張的紙)
4、教師小結:我們平時用的紙多數是用樹做成的,經過造紙廠工人一道道辛苦
的工序,最后才把大樹變成了一張張各種用途的紙,是不是很神奇呢?你知道這個神奇的發明是誰想出來的嗎?
5、教師簡單介紹中國人的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詳見附頁:造紙術)
——師:造紙術是中國人的四大發明之一,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四、環保分享交流。
1、了解節約用紙的重要性。
——師:隨著科技的進步,紙的種類越來越多,用途也越來越廣泛,每天消耗的紙越來越多,會出現什么問題呢?
——教師結合幼兒已有的大樹知識,引導幼兒想一想濫伐樹木對環境的破壞影響。
2、討論節約用紙的方法。
——教師引導幼兒講述更多的節約用紙的方法。(例如:正反面用紙,用廢舊紙代替新紙折紙,把報紙、紙筒、紙盒收集起來重復利用等等)
3、利用書本了解更多節約用紙的方法。
——出示電子大書《愛惜樹木愛惜紙》,和幼兒一起看一看怎么節約用紙。
——書中的主人公是怎樣節約用紙的?
活動應變
第四個環節,為了形象了解樹木與紙張的關系,可以上網收集節約用紙的公益廣告讓幼兒觀看。
活動延伸
開展利用廢舊紙、紙筒、紙杯、紙盒進行環保制作的比賽或開展用廢舊紙進行再造紙游戲。
區角活動
1、美工區:收集廢舊紙、紙筒、紙杯、紙盒進行自由制作。
2、科學區:①用廢舊紙制作再造紙。②用各種紙的紙條夾在雪糕棍上,一起放入水里,看什么紙的吸水性最強。
環境創設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廢舊的紙做手工,掛在教室內。(如用廢舊報紙、紙盒、紙筒做槍、坦克、動物等)
家園同步
請家長在網上搜索相關資料,給幼兒簡單講解中國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
隨機教育
生活中隨時提醒幼兒節約用紙,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相關鏈接
觀看節約用紙的公益廣告。
附錄:中國四大發明
中國四大發明是指古代中國的四種發明,一般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提出并為后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大約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中國就有了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
到了春秋時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龜甲和獸骨稱為竹簡和木牘。甲骨和簡牘都很笨重,戰國時思想家惠施喜歡讀書,每次外出游學身后都跟著五輛裝滿竹簡的大車,所以有學富五車的典故。
西漢時在宮廷貴族中又用縑帛或綿紙寫字。縑是細絹,帛是絲織品的總稱。另一方縑帛上寫字時便于書寫,不但比簡牘寫得多,而且還可以在上面作畫,但是價格昂貴只能供少數皇宮貴族使用。公元前2世紀西漢初期已經有了紙而蔡倫只是改造了紙。
造紙術在7世紀經朝鮮傳到日本。8世紀中葉傳到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到12世紀歐洲才仿效中國的方法開始設廠造紙。
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制造絲織品的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為原料制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改進了造紙術,紙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對紙的概念有個統一認識。什么樣的物品叫“紙”。在古代埃及有莎草紙歐洲有羊皮紙,中國歷史上有絲絮紙和作書寫用的縑帛紙和蔡侯紙,其中只有植物纖維制造的蔡侯紙對世界造紙業的發展及人類文化的傳播具有深遠影響,其基本工藝一直沿用至今。根據史書記載和后人研究,蔡倫造紙術的基本點歸納起來就是用植物纖維為原料經過切斷漚煮、漂洗、舂搗、簾抄、干燥等步驟制成的纖維薄片。沒有經過造紙基本步驟處理的纖維薄片不具備紙的基本性能,就不能稱之為中國古代傳統概念上的紙。世界上最早的紙是埃及的紙莎草紙,而歐洲中世紀則普遍使用羊皮紙,這兩種紙因為原料單一改進余地有限被使用復數種類材料的中國紙所取代。
如今還有個別的地方還使用造紙術來造紙。
大班科學紙的秘密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造紙的過程,激發對周圍事物探索的興趣。
2、懂得珍惜紙、愛護紙,學會紙張的循環利用。
3、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造紙的過程。
活動準備
紙巾一張、幼兒用書《大樹和紙的秘密》和《愛惜樹木愛惜紙》,請幼兒收集各種各樣的紙。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
魔術表演《碎紙復原》:教師準備兩張紙巾,一張事先疊好放在左手手心,不讓幼兒發現,另一張在幼兒的面前撕碎,然后揉成一團,然后兩個手合起來,讓幼兒來吹氣或者是喊口令,教師把事先疊好的那張紙展示出來。
——師:老師今天變魔術用的紙是普通的紙巾,你還認識別的什么紙嗎?
二、信息共享。
1、認識不同類型的紙。
——展示幼兒收集的紙,請幼兒觀察它們的不同。(讓幼兒通過觀察、觸摸等手段進行感知,發現有的紙厚,有的紙薄;有的紙光滑,有的紙粗糙;有的紙硬,有的紙軟;有的顏色和光亮度也不一樣等多種特征)
——請幼兒說一說不同的的紙的用途。(如書寫、包裝、裝飾、印刷、做紙盒、做信封、折紙等)
2、教師小結,提問引出活動主題。
——紙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你們知道紙是怎么來的.嗎?
三、了解紙的制造和發明。
1、請幼兒自由說一說紙是怎么來的。
2、教師出示電子大書,請幼兒完整欣賞造紙過程。
3、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了解造紙的過程。
——師:把樹砍下來之后,伐木工人需要做什么?(把樹皮剝下來,鋸成木塊)
——師:送到造紙廠之后,為什么要泡在熱水中?(把切碎的木塊變軟)
——師:怎樣把樹皮變白?(加入漂白劑)
——師:變白后的樹皮變成什么了?(用攪拌機攪拌成木漿)
——師:木漿放在什么上面就會變成紙了?(木漿倒在操簾上,再把濕紙壓平、擠壓、烘干、整平,再裁成一張張的紙)
4、教師小結:我們平時用的紙多數是用樹做成的,經過造紙廠工人一道道辛苦的工序,最后才把大樹變成了一張張各種用途的紙,是不是很神奇呢?你知道這個神奇的發明是誰想出來的嗎?
5、教師簡單介紹中國人的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詳見附頁:造紙術)
——師:造紙術是中國人的四大發明之一,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四、環保分享交流。
1、了解節約用紙的重要性。
——師:隨著科技的進步,紙的種類越來越多,用途也越來越廣泛,每天消耗的紙越來越多,會出現什么問題呢?
——教師結合幼兒已有的大樹知識,引導幼兒想一想濫伐樹木對環境的破壞影響。
2、討論節約用紙的方法。
——教師引導幼兒講述更多的節約用紙的方法。(例如:正反面用紙,用廢舊紙代替新紙折紙,把報紙、紙筒、紙盒收集起來重復利用等等)
3、利用書本了解更多節約用紙的方法。
——出示電子大書《愛惜樹木愛惜紙》,和幼兒一起看一看怎么節約用紙。
——書中的主人公是怎樣節約用紙的?
活動應變
第四個環節,為了形象了解樹木與紙張的關系,可以上網收集節約用紙的公益廣告讓幼兒觀看。
活動延伸
開展利用廢舊紙、紙筒、紙杯、紙盒進行環保制作的比賽或開展用廢舊紙進行再造紙游戲。
區角活動
1、美工區:收集廢舊紙、紙筒、紙杯、紙盒進行自由制作。
2、科學區:①用廢舊紙制作再造紙。②用各種紙的紙條夾在雪糕棍上,一起放入水里,看什么紙的吸水性最強。
環境創設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廢舊的紙做手工,掛在教室內。(如用廢舊報紙、紙盒、紙筒做槍、坦克、動物等)
家園同步
請家長在網上搜索相關資料,給幼兒簡單講解中國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
隨機教育
生活中隨時提醒幼兒節約用紙,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大班科學紙的秘密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隨著幼兒對紙的探究越來越深入,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一些事情會吸引著他們“為什么有的紙很容易撕破,有的紙不容易撕破?”“為什么衛生紙灑上水以后會吸收水?”……結合幼兒的這些問題,我們運用幼兒感興趣的小實驗終,引導幼兒運用猜一猜、試一試等方法,自主探究、發現紙的特性,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并將愛惜紙張等情感教育因素自然滲透在教育的過程中。
【活動目標】
1.通過小實驗,引導幼兒了解紙易皺、易撕、怕水、怕火等多種特性。
2.能大膽猜想與實驗,并用符號記錄觀察加過,積極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新發現。
3.喜歡探究紙的秘密,萌發幼兒愛惜紙張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各種質地的紙制作的小船、記錄表、每名幼兒一個帶蓋子的`小塑料瓶;人手一張小圖畫紙(能塞進小瓶里)。
2、將幼兒分成四組,每組一個盛水的盆;
3、情境圖片
4、幅:圖畫紙皺起了眉頭;明明把水灑在了地板上。
【活動過程】
一、播放《紙著火》的視頻引導幼兒交流,引發幼兒興趣。提問:仔細看視頻,發生了什么事情?
你還見過哪些紙著火?
小結:原來,我們紙很怕火,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的紙,所以小朋友可不要隨便的玩火。
二、通過實驗操作,引導幼兒通過大膽猜想與實驗了解紙的特性,并大膽交流。
1.出示各種紙制作的小船,引導幼兒做實驗“紙船悠悠”,了解紙怕水的特點。
(1)提問:猜一猜,小船在水里會發生什么變化?
(2)引導幼兒把用各中紙做的紙船同時放到水里,觀察小船的變化,并把發現的結果用符號進行記錄。
提問:紙船發生了什么變化?哪條紙船最怕水?哪條紙船最不怕水?(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的紙船下水后的變化,并進行記錄)
(3)引導幼兒交流各自的發現:如衛生紙很快就沉到水底、掛歷紙在水面上的時間最長等,感受紙的吸水性的不同。
教師小結:紙是怕水的,不同的紙吸水性也不一樣,有的快、有的慢。
2.創設情景“紙寶寶過河”,引發幼兒繼續探索紙怕撕、易皺等特點。
(1)講述“紙寶寶過河的情景”提問:紙寶寶是怎樣過小河的?
(2)引導幼兒每人將一張圖畫紙塞進小瓶里,放到水里試一試,觀察發生的現象。
(3)觀察取出的“紙寶寶”,引導幼兒打開紙交流探索的過程及結果。提問:紙寶寶安全過河了嗎?
你的紙寶寶有什么變化?和原來的紙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會這樣?(引導幼兒說出紙一開始是平整的,現在出現了褶皺,發現紙易折的特點)
你的紙寶寶還發生了哪些變化?(教師發現有撕破的紙,引導幼兒說一說紙容易撕破的特點)
教師小結:紙不僅怕水、怕火,還容易被褶皺、撕破,所以我們在畫畫、做手工、看書的時候要愛護他們。
三、出示情境圖片,引導幼兒根據紙的不同特性,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1.出示情境圖片“明明不小心把水灑在了地板上”,引導幼兒思考:用什么紙能很快把水吸干?
2.出示“褶皺的圖畫紙”引發幼兒思考:用紙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教師小結: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紙,但紙易皺、易撕、怕水、怕火等,所以用紙時要小心,好好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