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安排時間教學設計與反思
師:三人等待的時間總和最少,也是最合理的安排。
活動四:安排時間表
師:剛才,大家為佳佳出了許多好點子,佳佳非常感謝大家。現在你能不能安排一下自己的時間?
出示圖片。
師:我們每天下午放學回到家已經是17點了,到晚上20點睡覺這段時間內,你還可以干些什么呢?
生:燒飯、吃飯、看電視、寫作業、打電腦、陪爸爸媽媽聊天、聽英語……
師:請你設計一張時間表。比一比,看誰時間安排得最合理,能在一定的時間內干很多的事情。看誰完成表格的速度最快!……
生1: 17:00 ——20:00生活安排表
時間
事情
17:00——17:30
煮飯30分、 聽英語10分、寫作業20分
17:30——18:00
吃飯15分、洗澡15分
18:00——18:30
邊看電視,邊吃東西
18:30——19:00
散步
19:00——19:45
看書30分 打電腦15分
19:45——20:00
聽音樂 睡覺
師:你覺得她安排得怎么樣?
生2:她整個安排得很好,特別是在17點到17點30分這一段把事情穿插起來做。
生3:我覺得她在18點到18點半這段時間內安排有點問題,剛吃完飯怎么又要吃東西呢?
生1:我指的是吃點水果。
生4:吃些水果是可以的,有利于消化。
生5:剛吃完飯,馬上洗澡不好,應該先休息一下。
師:生5講得很有道理,你愿意接受他的建議嗎?如果把一些事情穿插起來做,可以節省了很多時間,這樣就可以使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
三、總結提升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生1:我知道要合理安排時間。
生2:合理安排時間也就節約了時間。
生3:要珍惜時間。
師:其實關于合理安排時間的問題,就是最優化問題,也就是被大數學家華羅庚爺爺稱做“統籌安排”的問題,它在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中有廣泛的用處。
師:古今中外仁人志士對時間的認識都很深刻。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就講過這樣一句話。請大家來讀一讀。
出示: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和力量,給懶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師:把這句話送給大家,與大家共勉。
反思:
這節課,老師把一個比較深奧的數學問題蘊涵在淺顯的生活場景中,引領學生去思考、去探索,處理好了以下三種關系:
一、 生活實際與數學知識
這節課上,老師用一個情境串來貫串全課。在一個簡短的猜謎語之后,老師引入了研究的話題:時間的安排。接著主人公佳佳出場了。一方面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又為后文的展開作好鋪墊。用佳佳起床后要干的事情讓學生感悟到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和流程圖的優點。燒水沏茶活動既鞏固了流程圖的畫法,也進行了變式練習,既在同一時間內完成不了的時間多出來的怎么辦,從而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排隊結帳環節其實是一個拓展性的練習,解決的是計算等待時間的總和問題。最后的活動四是實踐活動,更是對學生學情的一個簡單反饋。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蘊涵在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中,把知識巧妙地穿插起來,學生解決問題就象在聽一個故事,而自己好象都在做好事一樣,數學知識變得有血有肉,學生更樂意去解決它。
二、 解決問題和數學思考
每一個活動的展開其實也就是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都要經歷明確問題、自主思考、討論交流、解決問題、進行總結提升的過程。活動一,學生要解決的是怎樣安排最省時的問題,即怎樣把一些可以穿插的事情安排在同一時間內完成。這里學生要思考的是為什么可以穿插在一起做。怎樣把口頭語言轉變為數學語言(流程圖),體會數學語言的簡潔美。活動二既是一個鞏固性的練習,又是一變式練習,使學生的思維又提高了一個層次,學會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活動三難點體現在題意的理解上,即什么是三人等待的時間總和,經過師生互動、生生之間的互動,使難點得以突破。而最后的實踐運用更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真正價值,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三、 能力培養和人文關懷
本節課上,學生的思維是積極的,不僅學會了如何安排時間;如何畫線段圖,把復雜的生活知識用很淺顯的數學語言表達出來;如何計算三人的等待時間總和,了解統籌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時間,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活動,培養了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還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統籌知識、最優化問題通過數學活動,更為突出的是,整節課從開始的猜時間謎語,可課中的時間安排,制作自己的時間表,到課的結尾魯迅先生的話,無不體現了濃濃的人文關懷,使學生懂得如何合理安排時間,明確珍惜時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