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安排時間
<<>>學活動設計
一、設計內容
小學數學(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p112—p113第七單元《數學廣角》例1、例2
二、設計理念
“數學廣角”(第一課時)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新增設的一個內容,和前面幾冊教材一樣,在本冊中也專門安排“數學廣角”一單元,向學生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和以往的義務教育教材相比,這部分內容也是新增的內容。
本課主要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標準》中指出: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找到,而且會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的策略,這里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活動目標與策略選擇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通過簡單的實例,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2、能力目標
(1)使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積累從事數學活動的經驗,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3、情感目標
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策略選擇]
根據確立的活動目標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本課教學注重以生為本,教師注重角色的轉變,更好地成為課堂教學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平等中的首席、學生注重學習方式的轉變,更好地開展探究學習、開放學習,在教學設計中,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情境導入,適時引導
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教師通過“家中來客人”這一生活中常見的素材展開教學,通過學生自己獲得生活中的數學信息,并根據信息提出教學問題,使學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多種感官被調動起來,主動參加學習過程。
2、設置認知沖突,探究最優方案
以“怎樣才能讓客人盡快喝上茶?”和“怎樣才能讓大家最快的吃上烙餅?”這兩個問題沖突為線索,引起學生思維碰撞,真正的做到拔出蘿卜帶出“泥”,而這“泥”恰恰是本課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探究最優方案。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硬幣、紙片。
五、活動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 學 流 程
活動一:預設情景 走進生活
1、預設情景:
師: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門鈴響了,原來是李阿姨來到小明家做客。(多媒體出示)
師:從圖上你了解到了什么?誰來說給大家聽一聽。
師:我們來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別需要多長時間?(多媒體出示各項工序圖)
2、學生自主設計方案(小組合作學習)
師:小明需要做這么多事,你幫小明想一想,他應該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樣才能讓客人盡快喝上茶?請同學們小組為單位,設計一種能盡快讓客人喝到茶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