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多給孩子給點時間
背景: 在做中學活動室里我們有一套用紙杯壘高的材料,平時玩的時候孩子們都是拿著紙杯自己在角落里安靜的玩一玩,動手試一試。我們就納悶了,明明是很容易讓孩子成功的材料,怎么就安靜成這樣了呢?于是我決定好好看一看,到底孩子在這里是怎么來壘高的。 活動情景: 今天來玩的是班級中的小機靈浩浩,他把所有的杯子都拿了出來,放在桌子上,看樣子他不打算壘高。他先是把杯子排成了一排,變幻了集中不同的“隊列”以后,他似乎不太想玩了,但是由于一開始老師要求要在一個區域中玩,看看沒有人和他交換,他就沒有離開,眼睛卻開始東瞄瞄西看看。突然他的眼睛盯著墻面好一會兒——那上面是以前壘高成功的孩子的一些照片。 “哦!原來是這樣啊!”他恍然大悟般的自言自語。 這下他結束了漫無目的的發呆,開始一邊看圖片上,一邊用杯子試著搭了起來。不一會兒就也像照片里的孩子一樣壘了五層高。他興奮的大喊:“老師老師,你看!我搭得高吧!” 我朝著他豎了個大拇指,馬上有鼓勵他:“還可以更高嗎?” 他自信的點了點頭,又小心翼翼的往上面開始壘。 我提醒了他一句:“想想不一樣的辦法啊,要是浩浩自己的辦法!” “耶!”他很興奮,自信滿滿的說:“我一定要發明浩浩搭杯子法!”真是干勁十足! 最后在結束的時候,他高興的告訴大家他一共發明了4種辦法。分析與思考: 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我們認為在活動中,特別是動手操作的活動中,培養他堅持做完一件事情的品質,從而產生初步的責任意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們著重培養的做中學的人文素養目標之一。那么對于小班的孩子,怎樣的堅持才是有意義的呢?怎樣的責任感才是有效而沒有偏差的呢? 我認為在活動中,孩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大膽積極地想辦法解決自己的問題,最后得到自己認識上的成功和滿足感,這期間所表現出的不放棄、一直堅持就是我們一直強調的責任感。孩子的操作不僅僅是材料的擺弄,更有思維上的考慮——他在動手的過程中由自己的假設,并有目的的進行了驗證。在孩子進行這些的過程中,孩子的注意力始終在操作上。這說明孩子在堅持自己的游戲上有著自己的責任意識,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這是很可貴的。 但是我們也要公正的看待孩子,不能進行拔高。從孩子的操作整個過程來看,孩子的堅持不能是無目的游離,而應該是在感興趣的基礎上的不放棄。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齡小,總是有依賴的心理,所以在面對一種比較陌生的材料的時候,我們需要給與孩子一點時間,也需要給與孩子一點支持。所謂的堅持應該是給孩子時間,給孩子靈感的。無論什么樣的操作都不是空中樓閣。 所以對于我們教師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真正回歸活動,對活動本身感興趣后在操作,再者要給孩子一點內化的時間,讓他找到相似點,找到模仿的基礎,最后要對孩子辛苦得到的好方法給與表揚,讓他能夠在表揚聲中強化責任感,這才是我們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