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給孩子一點時間
琪琪小朋友是一個很文靜、可愛的孩子,大大的眼睛、圓圓的臉蛋,很是討人喜歡。就有一點,每次做數學題時總是看旁邊小朋友的,自己不喜歡動腦筋。
上午,我分了書讓孩子們幫助小兔找家,要求是先做出幾道題,再按照1——5的順序才能找到。孩子們埋著頭認真的做題。這時我看到琪琪開始四處看旁邊小朋友的答案。我提出了要求:“小朋友做題時要自己動腦筋思考,做完了用你的手擋住,別讓旁邊小朋友看到。”有的孩子開始用另一只手擋住題。琪琪發現無法從別人那里知道答案,就低下頭看自己的書。可是卻一個字也沒寫。
我想到底是琪琪不會做題呢,還是懶得去做。我來到她身邊:“琪琪,來,老師和你一起做。”琪琪顯出很高興的樣子。我指到第一個題3+4=?琪琪先伸出左手的三個手指頭,又伸出右手的四個,放在一起數了數一共是七個,然后很自信的在書上寫下了數字“7”。我及時鼓勵她:“你看琪琪可真聰明,只這么一小會兒功夫就做對了一道題,加油!”琪琪臉上透出自信的微笑。接著,在我的引導下,琪琪很快的完成了所有的題目,并按照要求幫助小兔子找到了家。我也改變了琪琪不會做題的看法。
第二天接送孩子時間,我把事情講給琪琪媽媽聽,琪琪媽媽說:“琪琪以前做題的時候,回家總說她比著旁邊小朋友抄的題,做得特別快。在家里我給她出題做,她自己單獨也能做出來。可能是在幼兒園有依賴。昨天琪琪回家特別高興,說老師表揚她了,還說以后她會自己做題的。”
同時,在家中,孩子在學習中碰到難題時,父母的不要代替孩子。有個別家長對孩子往往是“陪讀”、“陪寫”、“有問必答”,這對發展孩子的思維是非常不利的。因為任何簡單的題目,都需要通過思維來完成。特別是數學,有些題目在家長看來很簡單,但對孩子來說還是要動一番腦筋的。如果家長輕而易舉地把做法告訴孩子,那么,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養成不動腦筋而依賴別人的壞習慣。當然,對孩子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家長還是要給予指導的,但要在“點撥”上下功夫,或教給他思考的方法,或在關鍵處適當地提醒一下。
總之,要給孩子留有思考的余地,給孩子一點時間,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和信心,這樣孩子便會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有利于提高孩子獨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