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充分發揮手指在教學中的作用
很喜歡這樣一首兒歌:人有兩件寶: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 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 用手不用腦,事情做不好。 用腦不用手,啥也辦不到。 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造。 一切創造靠勞動, 勞動要用手和腦!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經常活動手指,可以直接刺激腦細胞,十分有益于健腦。為什么活動手指能增強大腦功能呢?人的神經中樞的最高司令部就是我們的大腦皮層,不同的感覺神經纖維從全身各部匯集,最終都止于這里;而支配全身各部的運動神經纖維也都從這里發出。有所區別的是,因為每一種功能其重要程度的不同,神經纖維的數量有多有少,在大腦皮層中所占的面積也不同。在人類的長期進化過程中,如果某種功能在大腦皮層所占的區域在增大,也就意味著這個功能越來越發達,在手指運動中樞中,不同的手指所占的地盤也不一般大,基本上是從大拇指到小指依次遞減,其中大拇指所占的地盤與其余四指所占地盤的合計差不多。人經過進化,從四肢爬行到直立行走,上肢比下肢更加靈活。隨著手指功能越來越多和越來越精細,大腦發育在某種程度上也被極大地促進了,這便是經常活動手指可促進大腦功能的保持與強化,延緩或阻止大腦衰老之理。對這段文字,我如獲至寶。在教學中我經常動用手指進行教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現分享給大家。
例如:音樂活動《金蛇狂舞》,在教學音樂金蛇狂舞前,要事先學習一首兒歌:“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四三二一。正月里來鬧新春,龍燈耍得快又急。一二三四五,來跳獅子舞,一二三,來敲鑼,三二一,來打鼓。咚咚咚咚嗆咚嗆,咚嗆咚嗆咚,嗆嗆乙嗆乙咚嗆,乙嗆乙咚嗆。”在教學這首兒歌時,我發現孩子對后面的“咚咚咚咚嗆咚嗆,咚嗆咚嗆咚,嗆嗆乙嗆乙咚嗆,乙嗆乙咚嗆。”不能掌握。于是我邊教學邊思考,應該用什么方法讓孩子感覺有趣并能形象地朗讀出來。無意低頭盯到了自己的手,靈機一動想到了給手指取名字來教學的辦法。我告訴孩子,現在老師給手指取名字,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手指他們都叫咚,就大拇指叫嗆,接著我讓孩子和我一樣伸出手指,讀“咚咚咚嗆咚嗆,咚嗆咚嗆咚。”讀二次后,孩子們看著手指就熟練地讀出。如法炮制,“嗆嗆乙嗆乙咚嗆,乙嗆乙咚嗆。”孩子們非常輕松地掌握。看著孩子們滿臉的自信和喜悅,我也為自己這一小舉措,暗暗自喜。
再例:在音樂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重點練習:
01 │4。 3 │ 2 0│
你 歇 會 兒 吧
我 會 做 啦
引導幼兒感知弱起、休止符、附點音符部分的唱法,并學唱這些部分。
為了讓孩子們輕松感知弱起、休止符、附點音符部分的唱法,我伸出手指(孩子們已經認識何止符號,知道何止符號是要停頓的),用滿手掌有節奏地在節奏圖上一拍一拍地唱歌;在唱到何止符號時,我用拳頭表示;在練習唱附點音符時,我用手指點下節奏圖。孩子們很受啟發,模仿著我用手掌、拳頭和指點來演唱,很快就掌握了。
在數學活動運用到手指的幾率更多了。一次我在教學幼兒看圖寫算式時,為了解孩子對操作材料的掌握情況,我再次想到手指。我請每個孩子舉起雙手,用手指表示操作材料中的記算過程。孩子們都很興奮,為讓我看到他們操作正確,高舉著小手,把運算過程用手指展示給我看。在得到我的肯定,很是自豪,會為自己鼓掌。那次的操作結果是正確率百分之百,那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每到數學操作看圖寫算式時,我都用到手指,讓每個孩子都懂得加減的概念及運算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