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一點時間,他們也能把事情處理好。
課間活動時,我到辦公室倒了一杯水。這杯水還沒有喝完,就有兩個孩子跑來,委屈地告對方的狀:“老師,他把我的鉛筆弄折了。”“老師,他打了我。”我看兩個孩子都很激動。決定稍后再處理這事。因為我知道,當孩子帶著情緒,不會服氣,更不會反思自己的錯誤行為。
于是我沒有發脾氣,也沒有批評和指責,而是拉著他們的手走到一邊,對他們說:“老師知道你們都受了委屈,現在我很心疼,可是老師有點事急著處理,你們等我一會好嗎?”兩個孩子點了點頭。我接著說:“在老師離開的時候,你們要是能自己解決這件事,老師會很高興的。你們就可以到院子中和伙伴們一起玩。如果解決不了呢,那就在這里等會老師來解決。好嗎?”孩子又一次點了點頭。我轉身離開了,在隱蔽處,靜靜地關注著兩個孩子的表現。一開始,兩個孩子偶爾對望,但誰也不說話。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大約四分鐘后,孩子有些堅持不住了。有一個孩子說:“咱倆別打了,咱們出去玩吧。”于是,他們沒有了怒氣,正往外走。我“回來了”。我笑著說:“問題解決了嗎?”“老師,鉛筆折了,我再削一根。”“我不該打他。”“瞧,我的孩子多懂事。”我們三人手拉著手微笑著走進了教室、
實踐證明:孩子是有能力解決一些問題的。關鍵是我們要幫他們調整好心態,給他們一點靜思默想的時間。不要什么事都插手。只有讓孩子真正成為幼兒園的主人,才能發揮好孩子們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