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美育對學生右腦和智力的開發功能
(六)發展和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方面
借助于創造現場法所進行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我們把人的智力水平劃分為三個層次:再現性水平、發現性 水平、創造性水平。創造性水平乃智力活動的最高水平。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是發展學生智力的最終目的。而美育通常是人們新穎活潑的獨創精神的“契機”。從世界科技史來看,那些惠 及全球的科學成果,正是創造者藝術素質與科學素質相統一、審美追求與科學追求相結合的“產兒”。這種范 例不勝枚舉,在此僅舉三例:一是達·芬奇。他是文藝復興時期一位多才多藝的巨人,對繪畫、人體解剖、透 視學、光影色等方面均有精湛的研究,同時還是一位大數學家、力學家、工程師,有關于自然科學、工程學等 大量研究手稿問世。二是歌德。他既是詩國的王子,又是科學的天才。以藝術家的胸懷擁抱自然,他以科學家 的睿智洞察自然,以自己獨特的學術方式研究礦物學、地質學、比較解剖學、植物學、顏色學,并創立了植物 變態學這一新的學科。他還發現了顎間骨,早于達爾文70年認為人由動物演變而來。三是愛因斯坦。他創立 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用量子理論解釋光電效應、輻射過程和固體的比熱,對現 代物理學、數學、哲學等均有極其深刻的影響。而愛因斯坦受其母親熏陶,自幼喜愛音樂,六歲便開始拉小提 琴。在他獻身于科學事業的過程中,始終保持了對音樂的愛好,音樂啟發了他對科學的思考。正如霍夫曼所言 :“愛因斯坦的方法,雖然以淵博的物理學知識為基礎,但在本質上是美學的、直覺的。”上述三 位科學巨匠,第一位是美術與科學結合,第二位是詩歌與科學結合,第三位是音樂與科學結合,令人信服地印 證了美育對人的創造力的誘導和激勵、啟發作用。
三
綜上,美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具有重要的融匯與促進作用。美育有助于開發學生的右腦,使其大腦兩 半球的機能得到協調發展;美育有益于開發學生的智力,使其增強感受力、培養觀察力、提高記憶力、豐富想 象力、發展思維力,促進創造力。郭沫若曾經說過,人的根本改造應當從兒童的情感教育、審美教育入手。因 此,有遠見的教師,必須注意確立正確的美育觀念和以此開發學生智力的主導意識,學習美育知識,提高美育 素養,掌握美育方法,堅持學校美育的全面性、實踐性、多樣化、形象性等原則,通過優美環境、學科教學、 課外活動、日常生活、教師示范等途徑,審美過程與道德教育相統一、內在美與外在美相統一、思想分析與藝 術鑒賞相結合、情緒體驗與邏輯思維相結合、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審美活動, 培養審美情趣,明確審美標準,提高審美能力,樹立審美理想,真正成為一個自覺的、健康的、智力發達的審 美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