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花》一課教學反思
性,通過教師的“圍巾”這個生活中的小飾物,讓學生參與互動,掌握并鞏固色彩知識、了解大師的作品。學會用色彩語言表達主題,用色彩抒發主觀情感,借此來鍛煉學生語言組織概括能力,促使美術與其它學科的聯系,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的學習。在學生進入了教學情景之后,漸漸地讓學生通過教學互動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在教學中,我把能力點降低讓學生用油畫棒進行色彩的調和試驗,一下子學生便愛上了油畫棒所表現出的裝飾效果,為實際寫生奠定了基礎。這一點,可以從學生完成的作品中看出效果是相當棒的。由此,我想到了一句話:“在新課改的大潮中,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教不會的老師”
教學中有時你予設的不一定成立,或按期進行。更多的是課堂生成的東西。比如:在寫生中“造形與表現的問題”。一個學生大膽地問我,“那只玫瑰花和平常見到的玫瑰不一樣,該怎么表現。”是啊,在大人的眼里這并不是問題,可在孩子們看來卻是一個難題。我當時略想了一下說:你可以聯想一下,在我們生活中有什么樣的用具和這朵花的形狀一樣?有誰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這時,其他兩個組的同學都停下筆幫他觀察分析,得出的結論是:“象酒杯”“可以用淡蘭色加白色調和過渡”。。。。當時我聽了特別激動心想:“觀察和連想、學會學習”不就是老師的那只點睛之筆。只要教師掌握新課程理念、心中裝有學生、了解學生,你便可以臨陣不亂應變課堂中出現的任何問題。就象創作一樣當靈感一經激發,表現的欲望會越發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