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課堂紀律教后感
今年,我上三四年級的美術課,對于三年級我并不熟悉,而四年級,我曾教過他們兩年,真的是再熟悉不過了,所以對于他們每個班我都有一定的了解,然而讓我最擔心的就是上課的紀律。我認為,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也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比如四年級的賀卡一課,因為是手工課,需要學生相互合作完成。所以他們會湊在一起各抒己見,不會像大人那樣可以克制自己,這樣勢必造成課堂紀律松散。再如三年級的三原色三間色一課,這是一種全新的繪畫工具——水粉,很多學生都覺得很有趣,調出一種顏色就要迫不及待的和別人分享,難免就要發出聲音,這就造成了上課紀律的混亂。還有就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新有可能小組進行創作,課堂也會顯得不安靜。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并非無效:學生在一起能互助互幫,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外國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行不通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既要學生學好,又要學生紀律不亂,我想只有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收放自如,處理好個別特別活躍的學生,讓他們不僅僅在語言和肢體動作上活躍,還要在課堂上頭腦思維也活躍。那如何引導好這一部分同學,是教師組織課堂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如何處理這少數同學的課堂表現,我覺得重點還是教師在課堂上對他們的引導。剛開始我采用“硬”的手段,大聲訓斥、批評,幾節課以后,雖然他們的言行和舉止上有所收斂,但并不能讓他們的心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他們的思維還是凝滯的,整堂課對他們來說是“熬”過去的。現在我采用了一些激勵機制,在課堂上做記錄,記錄學生在課堂上方方面面的表現,如課堂紀律表現、用具準備情況、完成作業情況、課堂上的精神面貌和態度等,并定期向大家公布。現在看效果還是不錯,能激發大家的積極性。
我想只要我們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藝術,巧妙的運用一些教學方法,相信我們能將整個課堂活動組織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