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課教學有感
物像入手,學生在繪畫時,往往產生局部觀察、局部比較,局面再現的偏差。如人物速寫時,應把握好人體的基本比例與結構,使學生加深對頭、胸、骨盆三大體積與四肢之間結構關系的正確理解。在講解示范人物動態速寫步驟,應加深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畫法,從整體到局部刻畫人物。在畫人物肖像時,有時學生不注意進行整體構思和布局,不用“三庭五眼法”定出五官的比例。逮著眼睛畫眼睛,看到鼻子畫鼻子,比例不協調,有的畫鼻子特長,額角很短,眼睛一邊高一邊低,大小不一……這時,教師要指導學生確定人物頭部的固定方向(正面、側面、仰視、俯視)。關注頭像外形輪廓的基本形狀(胖、瘦、方、圓、尖、長)。最后,進行整體構思和布局,準確定出五官的比例。(2)、比較性觀察。事物、形象在互相比較中才能鑒別出不同的差別和特征。如靜物素描時,在紙上畫立體圖形要通過線的輕、重、粗、細的比較才能塑造出來。處于前面空間的物體用實而重的線,處于后面的物體則應虛而輕的線。又如人的五官特征,不同的人形狀各異,要在觀察比較中區分清楚。畫小孩的眼球要畫得濃黑而亮,眼黑和眼白反差較大,老年人的眼球要畫淺淡些。只有認真觀察比較,捕捉其特征,準確加以表現,作品才能逼真形象,有表現力。二、培養記憶能力。
學生觀察感知的形象積累在繪畫過程中不斷在頭腦中再現,而形象再現的清晰性有賴記憶的穩定性,因此記憶力是繪畫過程對素描對象特征進行思維判斷的基礎,美術形象素材的積累主要*記憶,美術記憶力能把學到的繪畫技能長久保存起來,潛移默化地轉為精神財富,美術記憶力的訓練,應貫穿于不同教學內容之中。增強記憶能力的訓練如下:(1)、觀察記憶法。教學中,認真觀察客觀對象,練習憑借記憶,準確把對象描繪出來。如動物素描課畫小鳥,拿出小鳥標本,讓學生觀察,有體驗,使學生明白:前一翅膀離我們近,所以大而長;后一翅膀離得遠,而且有一部分被身體遮住,所以看起來就顯得小而短。其實,小鳥的兩翅是一樣大小的,由于學生有了透視原理,畫得不呆板,較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