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學生感受民間藝術的色彩搭配
我國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人民群眾在生活中的情感、審美理想一代代傳承最終凝聚于藝術形式之中?吹矫耖g藝術的形態,也就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一些特征,是什么特征呢?民間藝術在傳承中逐漸形成了鮮艷和強烈對比的裝飾特點。其間不乏喜慶、吉祥、象征等特點。中學生學習我國民間藝術的色彩特點,有益于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認識,感受健康率直而蘊含濃濃鄉情的民族風采。教學中我一方面通過多媒體投影,較好地展示民間藝術的色彩特征,讓學生對生活中見到的民間藝術的色彩在課堂上作一統一的認識。另一方面通過指導學生設計染織圖案,并進行色彩搭配練習,增強對民間色彩搭配的情感。圖片展示中讓學生感受到民間藝術形式的表達,包括三個方面,既背景色的襯托,圖案色的主色調,色彩的點綴。為了達到艷麗和強對比的表現效果,常選取純色和重彩作底襯托,這也就是中國民間色彩表現的基本特征。其純色,主要是紅、黃、藍、綠,重彩底色主要選取黑、深藍等。
民間藝術色彩搭配中的五彩專指青、紅、黃、白、黑五色。古代以五色為正色。又如民間的年畫點套軟*硬,色不愣,黑*紫,臭狗屎。紅*黃,亮晃晃。分青綠人品細,要想俏,帶點孝。要想精,帶點青。文相軟,武相硬。斷國孝,三藍黑。女紅婦黃寡青老褐,紅忌紫,紫怕黃,黃喜綠,綠愛紅。此體現了配色的共同規律性,適用于各種民間美術的制作。引導學生觀賞老師范作,感受強烈對比的色彩形成畫面的美感。欣賞課本范圖結合簡要文字分析,引導學生明確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的特點,多用高純度的原色搭配,形成強烈對比,大膽提煉歸納裝飾風格基礎。
課本列出的民間藝術形象有掛飾、風箏、玩具、剪紙、刺繡、織錦等。學生欣賞課本所列出的這七種具有典型意義的民間美術作品,從而研究與之有關的民俗風情,民間故事,在相互交流中感受了對民間美術的認識。
在圖案與色彩搭配練習中,引導學生汲取我國民間美術的傳統特征,就是要保持傳承性,然后進行帶有個性的創造,使民族之花綻放異彩。